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铁碳相图详解.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64171046
  • 上传时间:2018-12-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08.6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三、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铁碳相图上的合金,按成分可分为三类: ⑴ 工业纯铁(0.0218% C),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晶粒,工业上很少应用 ⑵ 碳钢(0.0218%~2.11%C),其特点是高温组织为单相 A,易于变形,碳钢又分为亚共析 钢(0.0218%~0.77%C)、共析钢(0.77%C)和过共析钢(0.77%~2.11%C) ⑶ 白口铸铁(2.11%~6.69%C),其特点是铸造性能好,但硬而脆,白口铸铁又分为亚共晶 白口铸铁(2.11%~4.3%C)、共晶白口铸铁(4.3%C)和过共晶白口铸铁(4.3—6.69%C) 下面结合图 3-26,分析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变化 图 3-26 七种典型合金在铁碳合金相图中的位置 ㈠ 工业纯铁(图 3-26 中合金①)的结晶过程 合金液体在 1~2 点之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 δ 铁素体继续降温时,在 2~3 点之间,不 发生组织转变温度降低到 3 点以后,开始从 δ 铁素体中析出奥氏体,在 3~4 点之间,随温 度下降,奥氏体的数量不断增多,到达 4 点以后,δ 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 4~5 点之 间,不发生组织转变。

      冷却到 5 点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温度降到 6 点,奥氏体 全部转变为铁素体在 6-7 点之间冷却,不发生组织转变温度降到 7 点,开始沿铁素体晶 界析出三次渗碳体 Fe3CIII7 点以下,随温度下降,Fe3CIII量不断增加,室温下 Fe3CIII的最大 量为: %31. 0%100 0008 . 0 69. 6 0008. 00218 . 0 3 =× − − = Ⅲ CFe Q 图 3-27 为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工业纯铁的室温组织为 α+Fe3CIII,如图 3-28 所示,图中个别部位的双晶界内是 Fe3CIII 图 3-27 工业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 3-28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㈡ 共析钢(图 3-26 中合金②)的结晶过程 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0.77%,超过了包晶线上最大的含碳量 0.53%,因此冷却时不发生包晶 转变,其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 - 29合金液体在 1 ~ 2 点间通过匀晶反应转变为奥氏 体在 2 ~ 3 点之间,不发生组织转变到达 3 点以后,发生共析转变:γ077 → α00218 +Fe3C, 由奥氏体相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

      反应结束后,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继续冷却会 从珠光体的铁素体中析出少量的三次渗碳体,但是它们往往依附在共析渗碳体上,难于分辨 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 100%的珠光体,如图 3-30 所示由图 3-30 可以看出,珠光体是铁素体 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组织,呈指纹状,其中白色的基底为铁素体,黑色的层片为渗碳体室 温下珠光体中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5 .88%100 0008. 069. 6 77. 069. 6 =× − − = α Q %5 .11%5 .88%100 3 =−= CFe Q 图 3-29 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 3-30 珠光体组织 400× ㈢ 亚共析钢(图 3-27 中合金③)的结晶过程 含碳量在 0.09%~0.53%之间的亚共析钢结晶时将发生包晶反应现以含 0.45%C 的钢为 例分析亚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31该合金从液态缓慢冷却到 1 点后,发生匀晶反应,开始析出 δ 铁素体到达 2 点温度时,匀晶反应停止,开始发生包晶 转变:L0.53 + δ0.09 → γ0.17包晶转变结束后,除了新形成的奥氏体外,液相还有剩余。

      温度继 续下降,在 2-3 点之间,剩余的液相通过匀晶反应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在 3-4 点之间,不发 生组织变化冷却到 4 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铁素体,并且随温度的降低,铁素体数量增 多温度降到 5 点,奥氏体的成分沿 GS 线变化到 S 点,此时,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结束, 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γ0.77 → α0.0218 + Fe3C,转变为珠光体温度继续下降,从铁素体 中析出三次渗碳体,但是由于其数量很少,因此可忽略不计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如图 3-32 所示,图中的白色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黑色组织为珠光体 图 3-31 亚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a) 0.20%C (a) 0.45%C 图 3-32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400× 室温下,含 0.45%C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 比为: % 6 . 41% 4 . 58%100% 4 . 58%100 0008 . 0 77 . 0 0008 . 0 45 . 0 =−==× − − = α P, 而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的相对 重量百分比为: % 3 . 93%7 . 6%100%7 . 6%100 0008 . 0 69 . 6 0008 . 0 45 . 0 3 =−==× − − = α CFe , 。

      在 0.0218%~0.77%C 范围内珠光体的相对重量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室温下铁素 体中含碳量极低,珠光体与铁素体密度相近,所以在忽略铁素体中含碳量的情况下,可以利 用平衡组织中珠光体所占的面积百分比,近似地估算亚共析钢的含碳量: %77 . 0 %%×= 面积 PC 式中, P QP= 面积 ,为珠光体的面积百分比 ㈣ 过共析钢(图 3-26 中合金④)的结晶过程 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33合金液体在 1~2 点间发生匀晶转变,全部 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 3 点后,开始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二次渗碳体,并在晶界上呈网状分布 在 3~4 点之间,二次渗碳体量不断增多温度降到 4 点,二次渗碳体析出停止,奥氏体成分 沿 ES 线变化到 S 点,剩余的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γ0.77 → α0.0218 + Fe3C,转变为珠光体继 续冷却, 二次渗碳体不再发生变化, 珠光体的变化同共析钢 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 + 网状二次渗碳体,如图 3–34 所示,图中的白色网状的是二次渗碳体,黑色为珠光体 室温下, 含1.2%C 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两个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74.92%26 . 7 %100 %26. 7%100 77 . 0 69 . 6 77. 02 . 1 3 =−= =× − − = P CFe Q Q, 。

      过共析钢中 Fe3C Ⅱ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达到 2.11%时,Fe3C Ⅱ量最大: %6 .22%100 77 . 0 69. 6 77 . 0 11. 2 3 =× − − = Ⅱ CFe Q 图 3-33 过共析钢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a) 硝酸酒精浸蚀 (b) 苦味酸钠浸蚀 图 3-34 过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400× ㈤ 共晶白口铸铁(图 3-26 中合金⑤)的结晶过程 共晶白口铸铁的含碳量为 4.3%,其结晶过程如图 3-35 所示该合金液态冷却到 1 点即 1148°C 时,发生共晶反应:L43 → γ211 + Fe3C,全部转变为莱氏体(Le),莱氏体是共晶奥 氏体和共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呈蜂窝状此时: % 2 . 52%100 11 . 2 69 . 6 3 . 469 . 6 =× − − = γ Q , % 8 . 47% 2 . 52%100 3 =−= CFe Q 温度继续下降,共晶奥氏体成分沿 ES 线变化,同时析出二次渗碳 体, 由于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 结合在一起而不易分辨, 因而莱氏体仍作为一个组织看待。

      温度降到 2 点,奥氏体成分达到 0.77%,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珠光体这种由珠光体与 共晶渗碳体组成的组织称为低温莱氏体, 用符号 Le’表示, 此时, % 4 . 40%100 77 . 0 69 . 6 3 . 469 . 6 =× − − = P Q , % 6 . 59% 4 . 40%100 3 =−= CFe Q 温度继续下降,莱氏体中珠光体的变化与共析钢的相同,珠光体 与渗碳体的相对重量不再发生变化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 Le’(P+ Fe3C),它保留了 共晶转变产物的形态特征,如图 3-36 所示,图中黑色蜂窝状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共晶渗碳 体室温下两相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 7 . 35%100 0008 . 0 69 . 6 3 . 469 . 6 =× − − = α Q , 图 3-35 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 3-36 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㈥ 亚共晶白口铸铁(图 3-26 中合金⑥)的结晶过程 以含 3.0%C 的亚共晶白口铸铁为例进行分析,图 3-37 为其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当合金液体冷却到 1 点温度时,发生匀晶反应,结晶出奥氏体,称为一次奥氏体或先共晶奥 氏体。

      在 1~2 点之间,奥氏体量不断增多并呈树枝状长大冷却到 2 点以后,剩余液相的成 分沿 BC 线变化到 C 点,并发生共晶转变,转变为莱氏体继续降温,将从一次奥氏体和共 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由于一次奥氏体粗大,沿其周边析出的二次渗碳体被共晶奥氏 体衬托出来而共晶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的过程,与共晶白口铸铁相同温度降到 3 点, 奥氏体成分沿 GS 线变到 S 点, 并发生共析反应, 转变为珠光体 其室温组织为 P+ Fe3C Ⅱ+Le’, 如图 3-38 所示,图中树枝状的黑色粗块为珠光体,其周围被莱氏体中珠光体衬托出的白圈为 二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 室温下,含 3.0%C 白口铸铁中三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百分比为: %64.40%100 11. 23 . 4 11. 20 . 3 ' =× − − == LeLe , %44.13%100 77 . 0 69 . 6 77 . 0 11 . 2 11 . 2 3 . 4 0 . 33 . 4 3 =× − − × − − = Ⅱ CFe Q , %92.45%44.13%64.40%100%100 3 ' =−−=−−= Ⅱ CFeLeP Q 。

      而该合金在结晶过程中所析出的所有二 次渗碳体(包括一次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总量为: %24.18%100 11 . 2 69. 6 77 . 0 11. 2 11. 269 . 6 0 . 369. 6 3 =× − − × − − = 总 Ⅱ CFe Q 图 3-37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 3-38 亚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㈦ 过共晶白口铸铁(图 3-26 中合金⑦)的结晶过程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于图 3-39 合金液体在 1--2 点间发生匀晶反应, 结晶出一次渗碳体 Fe3CⅠ一次渗碳体呈粗条片状冷却到 2 点,余下的液相成分沿 DC 线变 化到 C 点,并发生共晶反应,转变为莱氏体继续冷却,一次渗碳体成分重量不再发生变化, 而莱氏体的变化同共晶合金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为 Fe3CⅠ+Le’,如图 3-40 所示,图 中粗大的白色条片为一次渗碳体,其余为低温莱氏体 图 3-39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冷却曲线及组织转变示意图 图 3-40 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 400× ㈧ 组织组成物在铁碳合金相图上的标注 根据以上对铁碳合金相图的分析,可将组织组成物标注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如图 3-41 所 示。

      组织组成物的标注与相组成物的标注的主要区别在 γ+Fe3C 和 α+Fe3C 两个相区,γ+ Fe3C 相区中有四个组织组成物区,α+ Fe3C 相区中有七个组织组成物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