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 破题致胜微方法(椭圆的参数方程)二 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求最值.doc
6页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今天我们研究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求最值问题.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则可以将椭圆的方程改写成参数方程,这时椭圆上的点的坐标可记作(),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问题,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处理一些最值问题.下面举例说明椭圆参数方程的应用.我们通过例题来看:例1:若为曲线C:上的动点,求点P到直线:4x-3y+12=0的距离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注意椭圆的参数方程: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的参数方程有以下两种情况: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焦点在轴上的椭圆:,.以上的.例2:已知定点Q(0,-4),P(6,0),动点C在椭圆上运动(如图),求△QPC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显然,当=时,d最大,且通过本题解答,我们可以总结做此类习题:1.根据椭圆的参数方程,把椭圆上的点的坐标写成参数形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中. 例如本题,将点到直线的距离用含参数的式子表示出来.2.将问题转化成三角函数的问题.3.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解决所求问题的最值.例如本题,在求距离时含有绝对值,所以求最值时,要注意脱绝对值时表达式的符号.练习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P(x,y)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S=x+y的最大值.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Ⅰ)写出曲线C1与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Q为曲线C1上一动点,求Q点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3.已知曲线C:x2+y2=1,将曲线C上的点按坐标变换得到曲线C′;以直角坐标系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系方程是ρ(2cosθ+sinθ)=10.(1)写出曲线C′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2)求曲线C′上的点M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的坐标.4.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其中t为参数),曲线:,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长度单位.(1)求直线l的普通方程及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2)在曲线C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点P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若存在,求出距离最大值及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已知椭圆,求椭圆内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练习题解析: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P(x,y)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S=x+y的最大值.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Ⅰ)写出曲线C1与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Ⅱ)设Q为曲线C1上一动点,求Q点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3.已知曲线C:x2+y2=1,将曲线C上的点按坐标变换得到曲线C′;以直角坐标系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的极坐标系方程是ρ(2cosθ+sinθ)=10.(1)写出曲线C′和直线l的普通方程;(2)求曲线C′上的点M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及此时点M的坐标.4.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其中t为参数),曲线:,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长度单位.(1)求直线l的普通方程及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2)在曲线C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点P到直线l的距离最大?若存在,求出距离最大值及点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已知椭圆,求椭圆内接矩形面积的最大值.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
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