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doc

60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3134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8.54KB
  • / 6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 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梅(其一)高启①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①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B.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C.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D. “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2)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 (1)A(2)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解析】【分析】(1)A项,“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错误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2)“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诗人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显得这二者才是依托于“疏影”、“残香”的梅之魂魄,而遗于句尾的“竹”、“苔”,倒成了这二者蜕下的躯壳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故答案为:⑴A⑵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2)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故答案为:⑴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⑵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基础上作答在这首词中起到“点”作用的句子是“念去去”,是指想到这次去南方,点明了离别之情而“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后面的写景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想象此去路途遥远,前路迷茫,通过写景来渲染离愁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

      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B. 颔联“唯”“始”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C. 颈联“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D. 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 (1)A(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喜爱①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②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③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④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分析】(1)A项,“诗人将‘隐者’与 ‘隐沦’作对比”说法错误。

      诗人以“隐沦”指代韦九山人 (2)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标题中就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仙源”此处是指韦九山人所居之所一一东溪,以仙人之居来形容东溪,且以“无尘”写其具体的环境,流露出对此处环境的喜爱,且此处的“无尘”恰恰说明尘世生活的污浊;“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竹里”“花间”写其环境的幽美,“唯通马”写其幽僻,“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从“谁作主”的“云山”到“数家烟火”,颔联和颈联写出韦九山人隐居环境之清幽,流露出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喜爱;“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尾联使用反问,兼用典故,“不是秦”却归隐,可见并非因世道混乱而隐居,可见韦九山人隐居山林是天性使然,表现出诗人对韦九山人的崇敬和赞美 故答案为:⑴A; ⑵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喜爱①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②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③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④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名著阅读二:西游记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学课件)(第一课时)(2024)七年级上册(共26页).ppt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8.1 咏雪(教学课件)——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22页).pptx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七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历史(含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三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四次综合检测 生物(含答案).docx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6年8月高三联考 英语讲评PPT.ppt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6《散步》 莫怀戚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语文(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