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A文】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含批注)及复习资料汇编.docx
64页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人教版 语文——————————初中文言文及资料· 汇编 ·— pdy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此页可删】注: 因字体、格式等受限,此文档与原文档(第一版下载后可见,但需有魏碑、HanziPen SC Regular、FZJingLeiS-R-GB、FZQiTi-S14S等字体另该文档为.docx)略有差异,内容未变 批注是编者复习时加的,仅作参考文档制作粗糙,文本中如有错字,敬请谅解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总录·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曹操《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虽有佳肴 《礼记》河中石兽 纪昀寓言四则智子疑邻 《韩非子》塞翁失马 《淮南子》·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王安石木兰诗口技 林嗣环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狼 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爱莲说 周敦颐 核舟记 魏学洢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杜甫诗三首《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石壕吏》 杜甫 三峡 郦道元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观潮 周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马说 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满井游记 袁宏道 诗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 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己亥杂诗》 龚自珍·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隆中对 陈寿 出师表 诸葛亮 词五首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武陵春》 李清照《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九年级下册· 公输 《墨子》 《孟子》两章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惠子相梁 《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 《庄子》 曹刿论战 《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愚公移山 《列子》 《诗经》两首 《诗经》 关雎 《诗经》 蒹葭 《诗经》---------------------- 七年级上册 ---------------------[注:灰色部分书中未出现][注:蓝色框内为批注部分]《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译文 咏雪谢太傅⑴寒雪日内集⑵, 与儿女⑶讲论文义⑷。
俄而⑸雪骤⑹,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公欣然⑺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⑻?” 兄子胡儿⑼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⑽ 兄女曰:“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未若⑾柳絮因⑿风起 公大笑乐⒀ 即公大兄无奕女⒁, 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最后补充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谢太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左将军王凝之⒂妻也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①:“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⑴〔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jiǎ)(现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⑵〔内集〕家庭聚会⑶〔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一代⑷〔讲论文义〕谈论诗文⑸〔俄而〕不久,一会儿⑹〔骤〕急(速),紧⑺〔欣然〕高兴的样子⑻〔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⑼〔胡儿〕即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据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⑽〔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⑾〔未若〕比不上⑿〔因〕凭借⒀〔乐〕通“悦”,形容高兴的样子⒁〔即〕是大兄无奕女: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⒂〔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 原文+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期日中⑶,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⑷, 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门外戏⑺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⑻?”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 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 “非人哉⑼!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⑽ 元方曰:“君与家君⑾期日中日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⑿之元方入门不顾⒀ 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注释 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本文写陈纪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慧,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理”为全文的核心,作者想借孩子的责客语,责备客人的话,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⑵〔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⑸〔乃至〕(友人)才到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⑺〔戏〕玩耍⑻〔尊君在不(fǒu)〕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⑼〔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⑽〔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⑾〔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⑿〔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⒀〔顾〕回头看请注意阅读该课小字部分《论语》十二章 原文+译文 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传不习乎?” (《学而》)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 孔子说:“我十K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为政》)④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为政》)⑤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⑥ 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雍也》)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 (《述而》)天上的浮云一样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而改之 (《述而》)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