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巴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2021-2025).doc

5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7351407
  • 上传时间:2023-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2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巴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十四五”时期是全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期,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期,是贯彻落实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突破期,是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攻关期根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围绕巴南区“一区五城”建设和打造“五个千亿产业集群”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本规划一、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4.《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发改高技〔2016〕440号)5.《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渝府发〔2021〕6号)6.《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渝府办〔2021〕18号)7.《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8.《关于印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发〔2021〕11号)9.《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巴南府发〔2021〕5号)10.《重庆市巴南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巴南府办发〔2021〕44号)(二)规划范围规划空间范围是重庆市巴南区行政辖区。

      三)规划年限短期:2021年-2025年长期:2026年-2035年二、“十三五”发展回顾(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巴南工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总任务,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特色日益明显1.工业质效稳步提升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值91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13.9亿元全区规模企业254家,完成产值716亿元,规模工业利润增长44.2%战新制造业规模达到24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1.68倍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93个、协议投资879亿元;培育规上企业123家,基本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轻工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83.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平板显示和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地位不断强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建成市级平板显示特色产业建设基地2.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末,全区工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有研发活动工业企业119家,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1%、300%。

      建成4个国家级和67个市级企业创新主体、3个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18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创新型100强企业和51个市级重大新产品,80家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拥有专利授权9732件,含发明专利授权1481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044件;新增有效注册商标13129件、中国驰名商标1个、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15个,获评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7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家市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市级“小巨人”企业3.园区平台支撑有力巴南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9.49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扩大1.67倍;新建成2个污水处理厂、11万平米安置房和86万平米公租房,投运6个水、电、气站(厂)和35公里水、电、气、通讯管网;新建标准厂房项目5个、新增面积140万平米,累计建成标准厂房9个、面积244.5万平方米;二次招商入驻企业467户,使用面积167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工业企业544户、总产值达到598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0.6%、21.2%新建成巴南智慧园区平台和平板显示、生物医药2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国家级高新区拓展园4.智能制造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连续三届参展智博会、承办国际无人机竞速赛和“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累计引进“芯屏器核网”等制造项目58个、协议投资426亿元。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建成3家市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8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规模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2%以上新建5G基站1928个,建成1个运输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14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以及9个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5.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产业绿色化,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100家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全区规模工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为0.071tce/万元,较“十二五”末下降7.5%实施水效提升工程,推进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改造,水重复利用率平均值达到90%以上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导3家重点企业绿色集成转型,建成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6个,市级生态文明企业5个,节水示范标杆企业10个,市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11个绿色发展任务和示范标杆创建进入全市“双十”名单,其中绿色示范标杆创建获全市第一6.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部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用电、用气报装办理时限缩短80%以上建成投用9座变电站和160公里输电线路、2座燃气站和1014公里燃气管线,新增变电容量191万千伏安,23个镇街天然气全覆盖。

      设立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增信融资贷款101笔5.87亿元,为企业提供转贷应急周转资金167笔10.25亿元,3家企业上市、51家企业场外市场挂牌融资持续开展服务园区、服务镇街、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打造“服务企业周”活动品牌,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形成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表1“十三五”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期调整目标2020年完成值综合实力工业总产值(亿元)1600920912工业增加值(亿元)400-213.9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产值(ICT)450-225.1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00-6.5 汽车产业产值350-70.2 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含摩托车)350-188.7 轻工服装产业产值250-105.4云计算产业销售收入50-0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402533.5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比(%)402534.2战新企业R&D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22百亿级企业(个)5以上-2个技术创新规上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2.5-2.4新产品贡献率(%)30-35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个)2以上-4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个)10以上-18两化融合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5-7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5-55质量效益绿色发展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35-28.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26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5-85*《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巴南府发〔2019〕14号)*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值855亿元,十三五全区工业发展目标为实现产值1600亿元,年均增长13.4,高于全市年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1.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速度、总量的指标较多,体现质量、效益的指标较少;反映发展水平的指标较多,体现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指标较少;反映传统发展方式路径的指标较多,体现新发展方式路径的指标较少2.创新生态有待优化创新驱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中小企业偏少尤其是人工智能、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型企业较少;优质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资源的集聚效应不明显,且未有效利用;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未建立,在区高校、科研机构与制造业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3.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主导产业“集”而不“群”问题较突出,产品链、价值链的长度、深度、高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领军企业带动性不够,龙头产品竞争力不强,集聚配套企业的能力不足,配套企业层次总体不高,部分行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很大压力4.产业更新亟需加快全区支柱行业单一,生物、互联网、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规模总量较小,其支撑作用尚未显现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有待增强。

      5.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程度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功能配套不足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仍存在融合度不足的现象,物流业水平较现代物流的要求仍有差距,在成本、效率等方面难以形成对工业的有力支撑,全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准也亟待加强同时,参与一区两群、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链分工程度不深,块状经济内同质化现象严重三)发展环境——从全球看:一是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加速变革国际体系与世界力量对比的“东升西降”“新升老降”趋势明显,“卡脖子”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链式突破和交叉融合,并加速向制造业领域深度渗透,引发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的重大变革,“制造”正在向“智造”转变三是全球经济正面临百年未遇的困局当前,全球经济增速踏入工业化进程以来的第三个“超级谷底”,并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保持较低增速,这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四是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冲击,也推动全球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链布局、全球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从全国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将更有利于重庆及巴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做实做强做优工业经济,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营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二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2025》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有利于巴南集聚社会各类资源,推动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巴南实现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等“新”目标指明了方向四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力构建双循环内生市场动力、增强双循环产业支撑作用、培育双循环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双循环中政府的作用,为巴南制造业指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从重庆及巴南看: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重庆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强化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区域化转型发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巴南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核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