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ppt

56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1018068
  • 上传时间:2021-10-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25MB
  • / 5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血 管 生 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不论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或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由心室射出的血液都流经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相互串联构成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再返回心房 在体循环,供应各器官的血管相互间又呈并联关系,这样的血管排列方式可使机体在体循环总的血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不同器官的血流量进行调节,即在增加一些器官血流量的同时减少另一些器官的血流量 血管,按功能分为: 1. 弹性贮器血管 2. 分配血管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4.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5. 交换血管6.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7. 容量血管8. 短路血管 (shunt vessels) 1.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特点: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较高的顺应性和弹性 功能:使心脏间断的心脏射血变成血管系统中连续的血液流动,并能减小每个心动周期中血压的波动幅度。

      2.分配血管:从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 功能: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 特点:管径小,血流阻力大,微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 功能:调节血流的阻力和微动脉所在器官、组织的血流量及其后的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的起始部的血管平滑肌 功能:决定其后的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特点: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薄层基膜,通透性高 功能: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poste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s):微静脉(venules) 功能:对血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可以导致血量的改变 7.容量血管 (capacitance vessels) :静脉 特点:数量较多,口径较粗,管壁较薄,有较高的可扩张性,容量大 ,容纳了全身循环血量的6070 功能:血液贮存库8.短路血管 (shunt vessels):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直接通路 特点:小动脉内的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直接流入小静脉 功能:体温调节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是研究流量、阻力和压力之间关系的科学。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blood flow):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即血流的容积速度单位:mlmin或Lmin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血液中的某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比 层流(laminar flow) :液体中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血管的长轴平行;但各质点的流速不相同,在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的情况 http:/ law) :单位时间内液体的流量(Q)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P1-P2)以及管道半径(r)的4次方成正比,与管道的长度(L)成反比K为常数,与液体的粘滞度()有关 Q = Kr4L(P1-P2)Q= (P1-P2) r48L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情况 QK r4 (P1-P2) /LK为常数,r为血管半径,L为长度湍流(turbulent flow) :血液的流速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湍流湍流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再一致,出现漩涡泊肃叶定律不再适用Reynolds经验公式: Re=VD (雷诺数:Re2000时就可发生湍流)V:血液平均流速 D:血管直径 :血液密度 :血液粘滞度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方式:层流和湍流平均流速 管腔直径 密度雷诺数=血液粘滞度(二)血流阻力 1.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液体分子之间或与血管壁之间发生摩擦所产生。

      湍流时血流阻力比层流时大 血流阻力的计算:也用欧姆定律计算,即血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血流阻力R成反比Q=P1-P2RQ= (P1-P2) r48L 2. 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血流阻力主要由血管口径和血液粘滞度决定血流阻力主也受血流方式的影响 R=8Lr4= (P1-P2) r48LP1-P2R(三)血压 血压(blood pressure):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单位:毫米汞柱(mmHg) 、千帕(kPa) (1mmHg=O.133kPa)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 1.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 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7 mmHg 心脏射血心脏射血释放的能量转变动能、压强能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 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动脉管壁的弹性或顺应性(compliance) 弹性贮器血管的作用: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使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 2.动脉血压的形成 (1)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收缩射血,主动脉内血液增多,压力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最高值,这一值称为收缩压。

      由于血管内压力升高,血管被动扩张,将心脏释放能量的2/3以势能的形式贮备起来 (2)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扩张的大血管弹性回缩,维持着血管内的压力,并驱使血液通过小动脉流向外周随主动脉内血液逐渐减少,压力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可达最低值,这一值即为舒张压 血压的昼夜波动双峰双谷(日节律)凌晨2 3时最低;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个高峰;晚上8时后缓慢下降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血压逐渐降低 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血压代表主动脉压 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 收缩压(SP) :100120mmHg(13.316.0kPa) 舒张压(DP):6080mmHg(8.010.6kPa) 脉搏压(PP):3040mmHg(4.05.3kPa) 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 (13.3kPa) *脉压(pulse pressure,PP):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反映大血管壁弹性PP = SP DP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即 112MAP = DP +SP =DP +33PP3分类收缩压(mmHg)舒张压 (mmHg)理想血压 120 80正常血压 130 85级高血压(轻度) 140 - 159 90 - 99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 - 149 90 - 952级高血压(中度) 160 - 179 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140-149 9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时,因不断克服血管对血流的阻力而消耗能量,血压也就逐渐降低在各段血管中,血压降落的幅度与该段血管对血流的阻力的大小成正比主动脉的平均压: 100mmHg直径为3mm的动脉段: 95mmHg左右微动脉起始端的血压: 85mmHg毛细血管起始端: 30mmHg 从主动脉到外周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变大和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外周动脉的收缩压较高,舒张压较低,故脉压较大,而平均压则低于主动脉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stoke volume 每搏输出量 2. heart rate 心率 3. peripheral resistance 外周阻力4. Compliance of aorta and large artery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5. circulatory blood flow 循环血量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1-P2=Q 8L/r4Q= (P1-P2) r48LBP= SV HR 8L/r4 = SV HR R (1)心脏每搏输出量(SV,stroke volume ): SV大动脉扩张更为显著收缩压大动脉势能增加舒张期流向外周的血量增加舒张压 或不变脉压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心率(HR): HR舒张期缩短舒张期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收缩期流向外周的血量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舒张期内大动脉中的血量舒张压收缩压 或影响不大脉压 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顺应性心收缩期大动脉扩张能力心舒张期弹性回缩能力舒张压收缩压脉压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循环血量血管容量循环血量0,组织液生成 静脉端有效滤过压:-5mmHg0,组织液回流 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有0.52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以滤过的方式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约10(包括滤过的少量白蛋白分子)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压右心衰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毛细血管压组织液水肿(edema)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病尿中丢失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水肿 3.淋巴回流 丝虫病淋巴管阻塞 淋巴回流组织液象皮肿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白入组织间隙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水肿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淋巴管系统(lymphatic system):组织液回流入血液的重要的辅助系统。

      毛细淋巴管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大的淋巴管 全身的淋巴液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导入静脉 (一)淋巴液的生成 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没有基膜和周细胞,管壁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更高 毛细淋巴管起始端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般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 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大约每小时有120ml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其中约100ml经由胸导管,20ml经由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24L (二)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回流的因素 1.影响回流的因素: “淋巴管泵”:淋巴管壁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和瓣膜共同构成,能推动淋巴流动 淋巴管周围组织对淋巴管的压迫 能增加淋巴液生成的因素也都能增加淋巴液的回流量 2.淋巴液回流的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回到血液循环的惟一途径 运输脂肪肠道吸收的脂肪的8090是经过这一途径被输送入血液的小肠的淋巴呈乳糜状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免疫防卫功能清除组织液中不能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较大的分子以及组织中的红细胞和细菌等。

      1. 什么是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分析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什么是中心静脉压?正常值?大小取决于哪两个因素?试述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恢复过程?心肌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为什么?微循环的组成及三条通路试述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公式分析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复 习 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五讲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2025年版.pptx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绪论.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2025年版.pptx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资料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副本.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二讲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2025年版.pptx 第六讲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2025年版.pptx 第四讲阔步迈向农业强国讲稿-2025秋形势与政策讲稿.docx 2023版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教学设计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本课件.docx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概述.ppt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成型工艺基础.ppt 市场营销学(第2版)市场营销管理.ppt 税收筹划(第2版)课件:跨国税收筹划问题.ppt 微机原理及单片机应用技术-初识STM32.ppt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pptx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7版)课件:政府单位会计概述.pptx 银行会计课件: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核算.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