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千零一十三亿零八百零二万五千二百一十八徐林静山东紫金石砚【三】.docx08025218徐林静山东紫金石砚【3】资料
8页山东传统名砚始于唐,盛于宋,之后渐湮没,实物流传极稀少宋高似孙 《砚笺》:“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唐时竞取为砚,芒润清响 ”宋唐彦猷《砚录》:“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曰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石有数重,人所取者不过第一二重,若至第四重,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同,而资质微下 ”宋米芾《砚史》:“紫金石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山东传统名砚始于唐,盛于宋,之后渐湮没,实物流传极稀少宋高似孙《砚笺》:“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唐时竞取为砚,芒润清响 ”宋唐彦猷《砚录》:“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曰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石有数重,人所取者不过第一二重,若至第四重,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同,而资质微下 ”宋米芾《砚史》:“紫金石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山东紫金石砚的现状现在,将山东临朐当地所产紫绿相间的砚材称之为紫金砚,但并非历史所述的紫金砚,刘克唐'鲁砚的鉴别与欣赏'一书将该石暂定为临朐冰纹石.山东传统名砚紫金石砚究竟是什么样子,复习一下资料,探索一下现状,供同道参考、讨论:许多古代文献记载,用紫金石制砚始于唐,盛于宋,宋之后逐渐湮没。
关于紫金石产地的记载,多见于宋代宋高似孙《砚笺》:“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发墨如端歙,唐时竞取为砚,芒润清响宋唐彦猷《砚录》:“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日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石有数重,人所取者不过第一二重,若至第四重, 润泽尤甚,而色又正紫,虽发墨与端歙同,而资质微下宋米芾《砚史》:“紫金石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现今存世的两方紫金砚应是唐宋遗物一方是 1973 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米芾铭紫金石砚,砚为凤形,其色正紫,有隐约青花和豆绿色小点,映日遍体泛银星,果然是芒润清响,不同凡品砚背有米氏铭:“此琅琊紫金石制,在诸石之上, 皆以为端,非也另一方紫金砚现存西安碑林,系 1957 年征集的出土物砚为长方形,长 23、宽 15.8、厚 2.9 厘米砚面大于砚底,四边内敛砚堂呈长的八角形,水池底部破损成洞,前、左、右三边亦破损砚背往上隆起,有铭曰:“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造紫金石砚” 宋代以后,有关紫金砚的情况,不仅不见文献记载,朝野上下,连实物(传世或出土)也不见紫金石砚近年已引起了鲁中南地区工艺美术和考古界、收藏界及广大社会的关注,并进行紫金石砚的探寻活动:1978 年 7 月在北京举办了鲁砚展。
北京的工艺美术家们没有看到紫金砚的影子,纷纷询问原由展览结束后,石可先生等根据宋代文献的记载,先后三次去益都以南诸地探寻紫金砚产地都没有探寻到紫金石的下落临沂紫金堂致力于发现并研制的紫金石,1991 年冬,他们于野外考古调查中,开 始发现了紫金石产地,并找到唐宋时期老坑请叶莲品先生给予品评,认为这种紫色石有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言唐宋盛行的紫金石 随后,2000 年又向在山东临沂工作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先生出示了一些自己制做的紫金石砚,刘大师极为高兴,立即墨书一首自作诗《蝶恋花》赠予本书作者,热情帮助设计了几方砚另外,苍山县有位青年,找到一些刘大师采集过的石材,制成许多砚台与工艺品,自称是紫金石请刘克唐大师一同观察、评价认为该石材并不是紫金石临沂城内,也有称作紫金石的工艺品售卖它们都是出自苍山县西北部的紫色石此外,临朐县一些部门或组织在数年前也声称他们找到了紫金石……我曾经两次到临朐,了解到临朐治砚家也进行探寻紫金砚产地活动,并采集砚石,制成砚台,试图与首都博物馆观摹展览中的米芾款紫金砚进行比较,但也无定论;我收藏两方,刘克唐先生认为:现在临朐和临沂等地发现的色正紫有芒润的砚材,具有紫金石砚材的特点……,在没有(发现)更加接近紫金石特点的砚材(前),(在没有)组织专家评定之前……,暂定为琅琊紫石为宜。
我认为:1、现在发现的“紫金石”,与冰纹石、红丝石、徐公石等鲁砚质地明显不同;2、我认为“紫金石”特点是:紫色,映日遍体泛金、银星(细小、针芒状闪光点);而不是线纹及条纹,这与淮南紫金砚有明显区别;3、其实,山东很多采、制砚工作者,包括大师们,都参与了“紫金石砚”的探访、制作、鉴赏、评论工作,他们就是专家;4、其实,山东传统名砚紫金石砚,就存在于这些“琅琊紫石”之中;紫金石,呈紫、猪肝、褐紫、酱紫等色,间青绿或红黄花纹,有的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映日泛银星,石质坚硬而细腻,温润如玉,手拭如膏,泛墨如油宋代李之彦、米芾等都对紫金石高度赞赏米芾 《砚史》云:“紫金石砚,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 《中国美术辞典》介绍寿县紫金砚:“紫金砚产于安徽寿春(今寿县)紫金山,亦称寿春石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借得米芾所藏紫金砚,嘱其子入棺随葬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传世书法作品《紫金帖》中有:“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的记述,另米芾的《宝晋英光集》卷八也载有札记一则记述此事:“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
苏东坡与米芾均是大鉴赏家,由这两则有据可考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苏、米二人对紫金砚的喜爱程度3 发展历史 紫金石唐兴宋衰,逐渐淹没,历代寻石者苦求未得近年,这一淹没千年的名石又在原青州辖区南 38 公里处临朐县三羊山村出现,产在村西大郎山和二郎山之巅,需挖 6 至 10 米,方见紫金石茬,分布不够密集,而是一窝一窝的状况,藏量较少安徽省淮南市西部八公山今也有分布紫金石质地细腻润泽,硬度适中,色彩绚丽(在已发现的紫金石中有红、黄、紫、青、赭、黑色,可分为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花带、花斑、蟹壳青、金黄、碧玉、墨玉、黑子等十一种之多),纹理清晰,纯净无杂质;其成份方解石 90%,白云石 5%,石英3%,泥质铁质 2%,摩氏硬度 3—64 欣赏方法 鉴赏紫金石要从形、质、色、纹等几方面去欣赏,首先看是否是天然原石紫金石天然原石色彩鲜明,熠熠生辉,具有皇家气派,石体表面平坦凹凸,无雕琢打磨痕迹;石形通体线条自然,或动感有势,或静态饱满,或伟岸雄壮;山形景观、人物肖像、动物形态、灵台仙境,文字图案等等都可做为观赏选购紫金石的参考紫金石在色彩上若石体遍布紫金带或黄金带称为满堂彩,紫色上有片片黄色称火捺,在紫色中包含有青色的紫金石共生称包青,紫色石体上有黄色浪花状突出称蒸粒黄。
紫金石不能过份要求石形瘦、皱、漏、透,但石体正面要突出紫金石色彩的特点,石体上紫带贯通,如行云流水,柔和飘逸,其中纯紫间有金色条纹最为高雅,紫中包青带有蚕纹更是难得的精品若碗螺石与紫金石共生形成具有人文信息的奇石将会达到百万以上的价值,可列为国宝级奇石紫金石纹理是鉴别是天然原石的重要因素,纹理清晰有手感,石筋突出;但筋不能多,格不能乱;石筋自然有序,格纹点缀画面,都是上品紫金石紫金石的石质有软有硬,硬度达到摩氏 6 度最好,摩氏 3 度以上即可收藏紫金石属于山石,干燥、有火气,在养护上必须上蜡保养,经过上蜡养护的紫金石退去火气和干燥,外表润滑,色彩鲜艳,颇具王者之气 紫金石精品寥寥,当地奇石爱好者每年仅能觅数块上品 引 5 近年研究 近年来,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经调查发掘,重新发现了临朐紫金石,该石与唐宋时所记载的紫金石“色紫润泽”、“色正紫”、“类似端州西坑石”等特点完全相符,和 1973 年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米芾铭紫金石砚相比较,其“色正紫,有隐约青花和豆绿色小点”之特点也完全相符紫金石,历史上主要以制砚而闻名,亦是著名的观赏石,因石质润泽,其色正紫,纹理金黄,颜色对比明显,花纹易形成各类图案等特点,颇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紫金石为历史名石,唐宋时即负盛名宋高似孙《砚笺》云:“紫金石出临朐,色紫润泽,唐时竞取为砚 ”宋代唐彦猷《砚录》云:“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日临朐界,掘土丈余乃得之 ”宋代李之彦、米芾等都对紫金石有高度赞誉米芾《砚史》云:“紫金石砚,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 ”紫金石宋代初期已乏,所以青州府志、临朐县志均无记载最新考证紫金石的主要产地为琅琊不是安徽寿县,寿县宋《云林石录》注为寿春石,产自紫金山,不是紫金石,米芾紫金帖,证明在琅琊,临朐的刘克唐大师已经说过是冰纹石,石质不对只适合做工艺品,现今存世的两方紫金砚应是唐宋遗物一方凤字形是 1972 年上半年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和义门内后英房砚长 22.7、宽 17.5、厚 3.9 厘米砚的前部有两足,砚池向后倾斜,砚面有明显的墨痕出土时已残破,右上角砚池部分缺失砚背面自右至左竖向阴刻铭文五行,字有残缺,文曰:“此琅琊紫金石所□,易得墨,在诸石□□□ 另一方紫金砚现存西安碑林,系 1957 年征集的出土物砚为长方形,长23、宽 15.8、厚 2.9 厘米砚面大于砚底,四边内敛砚堂呈长的八角形,水池底部破损成洞,前、左、右三边亦破损。
砚背往上隆起,有铭曰:“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造紫金石砚”紫金石,呈紫、猪肝、褐紫、酱紫等色,间青绿或红黄花纹,有的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映日泛银星,石质坚硬而细腻,温润如玉,手拭如膏,泛墨如油宋代李之彦、米芾等都对紫金石高度赞赏米芾《砚史》云:“紫金石砚,与右军砚无异,端出其下《中国美术辞典》介绍寿县紫金砚:“紫金砚产于安徽寿春(今寿县)紫金山,亦称寿春石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借得米芾所藏紫金砚,嘱其子入棺随葬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传世书法作品《紫金帖》中有:“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的记述,另米芾的《宝晋英光集》卷八也载有札记一则记述此事:“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苏东坡与米芾均是大鉴赏家,由这两则有据可考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苏、米二人对紫金砚的喜爱程度2 紫金石价格 在八公山上,藏着一种紫色间金色条纹的石头,这种石头在唐宋年间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紫金石”,是一种珍贵的观赏石和砚石不过,它的身价真正飙涨则是在淮南和寿县两地先后要求禁采之后如今,在最早的禁采令发布 6 年之后,八公山附近的道路两边还是随处可见新开采的紫金石,一些石头动辄要价几万甚至几十万。
八公山只有部分山体存有紫金石,由于存量不多,从 2008 年开始,先后被淮南、寿县两地政府禁采,价格也自此开始大幅上涨淮南市紫金石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谢涛说,玩石头主要是陶冶情操,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玩石需谨慎,不能跟风买石头,一些紫金石的价格是被炒上去的,“石头的价格因人而定,每个人喜好不同,有人觉得值三万,而有人会觉得只值三百买石头不能凭一时的头脑发热就买下来,有些人花了几万块钱买一块石头,结果到家后,就后悔了谢涛说,理性玩石对人有益,爱好者可以在确保不违规的情况下,自己利用空闲时间上山捡点小石头,“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自己捡的石头收藏起来更有亲切感3 紫金石产地紫金石是一稀有石种,色紫,石体有金色条纹,摩氏硬度 5色彩分为金晕,蚕纹,抱青,紫带等等紫金石奇石精品难求,形质色纹具佳者被藏家争相收购,市场上难以见到紫金石精品,由于紫金石杜绝开采,大多奇石藏家手中没有紫金石,这个珍稀石种,精品一但亮相将会成为国宝级奇石紫金石产地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4 紫金石鉴赏 鉴赏紫金石要从形、质、色、纹等几方面去欣赏,首先看是否是天然原石紫金石天然原石色彩鲜明,熠熠生辉,具有皇家气派,石体表面平坦凹凸,无雕琢打磨痕迹;石形通体线条自然,或动感有势,或静态饱满,或伟岸雄壮;山形景观、人物肖像、动物形态、灵台仙境,文字图案等等都可做为观赏选购紫金石的参考。
紫金石在色彩上若石体遍布紫金带或黄金带称为满堂彩,紫色上有片片黄色称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