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30年来《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19117763
  • 上传时间:2023-03-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近30年来《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录魏晋文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说,由于其百科全书式的特点而受到了众多学者的亲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近30年来,《世说》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视角和观点层出不穷从书名、作者的研究到版本的考释,从小说语言到文学价值的考察,从词汇语法到语言学的研究,从魏晋风度到美学思想的形成等,不仅在传统文学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史学、美学、语言学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与《世说》有关的研究涉及不同学科、不同层面,开辟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30年来的《世说》研究作分类概述  一、《世说》校笺注疏本研究  《世说》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广泛流传于世,为了阅读和理解的方便,为《世说》笺疏作注的专书很多,因而对这些专书的研究也就不胜枚举了  对《世说》校笺注疏本的研究不得不提《世说》的古注,即敬胤本和刘孝标本除此以外,自《世说》产生之初就有种类繁多的版本,在此我们不一一论述,主要考察1980年代以来的《世说》校笺注疏本。

        《世说》古注有敬胤和孝标两个版本,二者的问世相距20余年但自从刘孝标《世说注》问世以后,学界对《世说》的研究均以刘孝标注为据,甚至是将刘孝标的注与《世说》原文看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可见刘孝标的《世说注》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目前学界对《世说》古注的研究主要有:萧艾《〈世说〉探幽》、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这些专著有的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有的通过举例论证,有的注重著者的背景考察等,选取的角度不同,所引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但是对刘孝标注在《世说》研究史上的肯定却众口一词:一是引书丰富刘注引述多达400余种,其中史书有288家,可见刘孝标是把《世说》当作一部史书来作注,其史料之丰富为后世提供了许多考证和引据资料二是纠谬驳诘对原文有谬误,且确凿无疑之处引据史实随文矫正;对原文存疑之处,且史料不足,不下断语,注"未详";"未闻";等以示其明三是疏释原文  对原文不易理解的生僻词语或方言俗语等往往采用笺释的方法尽量疏通,而原文中有引用典故致使难以理解之处,常常引史注解学界对刘注价值的肯定已基本形成共识除此之外,与《世说》古注研究有关的几本著作还有各自的侧重点萧艾《〈世说〉探幽》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世说》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其中包括对刘孝标及其《世说注》的研究。

      萧艾对刘注的研究可谓是最全面的,不仅涉及刘孝标其人及所处的时代特点,还探讨了刘注的成书年代、刘孝标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特点、刘注成书的主客观条件屈辱贫贱的生活经历养成了刘孝标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习惯,为刘注的创作提供了主观条件;"隶事";盛行的学术风气,为刘注的编撰提供了客观条件刘注的成书时间是萧艾研究刘注的另一个方面段熙仲、余嘉锡、萧艾认定刘注的成书的具体时间为天鉴七、八两年三者均引证《世说·文学》"康僧渊初过江";条注文"尚书令沈约撰《晋书》亦称其有义学";一语,在此基础上,萧艾还引入间接材料《南史·刘于传》中与《世说》相似的词语"天半朱霞";、"云中白鹤";、"俭岁之梁稷,寒年之纤纩";,且考证歊、于的年龄作为旁证,可证刘注的成书时间为天鉴七、八两年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对刘注的撰写时间也有说明,他认为《类苑》是一部大型类书,《世说注》的撰写当在《类苑》之后,成于天鉴九年至普通二年范子烨仅从主观上作出推断,没有客观上的例证,因而这种看法不可靠,我们认为刘注的成书时间依然是天鉴七、八两年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与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在形式上有两个相同点:一是指出刘注的不足之处;二是对学界不予重视的敬胤注的研究。

      虽然在形式构造上相同,但在具体内容研究上侧重点不一样在刘注不足之处的研究上,范著侧重于人物、引证的疏漏;王著除指出引证疏漏和商榷之处外,认为刘注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词语训释偏少对敬注的研究,范著偏向于敬注的体例和价值,王著偏向于敬注缺点的研究可见,在《世说》古注研究中,三本著作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的形式,可以完整概括出敬注和刘注的优缺点,以及刘注极高学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80年代以来的《世说新语》校笺本,最著名的当以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和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周祖谟先生在点评余著时,很好地概括了笺疏的特点:"笺疏的内容极为广泛,但重点不在训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世说原作和刘孝标注所说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对原书不备的略微增补,以广异闻;对事乖情理的,则有所评论,以明是非";  《世说新语校笺》与《世说新语笺疏》不同,其侧重点在于对文字的训解,特别是对所处时代特有的用语和一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词语阐释,在文后附《世说新语词语简释》和《世说新语人名索引》,足以见其在文字训解上的着力余本《笺疏》和徐本《校笺》可谓是近30年来《世说》研究最重要的基石所在,其后很多与《世说》有关的研究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对近些年来的与《笺疏》和《校笺》有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大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点商榷与标点有关的问题又可以分为单纯的标点缺失或误用,如方北辰《〈世说新语笺疏〉标点商榷》、齐援朝《〈世说新语笺疏〉专名号的误用》等皆是单纯讨论标点符号的问题;还有一类与标点有关的问题是由于标点使用不当而导致文意不通,如宦荣卿《〈世说新语笺疏〉标点献疑》、凌培《〈世说新语校笺〉句读商榷二则》、骆晓平《〈世说新语校笺〉标点献疑》等二是校勘问题校勘问题是考订文字使用的异同,主要集中在《世说新语校笺》的研究上,包括漏校和误校两个方面如方一新《〈世说新语校笺〉校点拾遗》当然还有集标点商榷和校勘于一体的研究,如方一新《〈世说新语校笺〉标点失误举例》、蒋宗许《〈世说新语校笺〉札记》三是史实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针对《世说新语笺疏》的研究分为史实考证,如王允亮《〈世说新语笺疏〉从考》,和史实补充,如郑学弢《〈世说新语·文学篇〉札记———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拾遗》等以上学界对《世说新语校笺》和《世说新语笺疏》的研究明确体现了《世说新语校笺》和《世说新语笺疏》各自鲜明的特点和区别所在。

        其后出版了两本《世说》普及本,即许绍早《世说新语译注》和李毓芙《世说新语新注》许本《译注》是国内第一部《世说》现代汉语全译本,该书的目的是"使古籍了解较少的读者能够顺利读懂,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力求突破普及型,注意浅显通俗,译文也采取直译方式,希望尽可能反映语言的原貌";;李本《新注》亦颇为浅近详明,每则有数语概括其内容大要,又对《晋书》所引此书一一加以比较这两本著作的问世,对于《世说》的普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近年来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注本和译本,值得一提的是张万起、刘尚慈的《世说新语译注》,其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对《世说》词语的笺释方面,其对词语的笺注不同于一般的《译注》,侧重点在于对读者不易理解的语言词汇、典章制度、魏晋风习等晋宋口语词汇进行诠释  除大陆地区外,澳门学者李天华《世说新语新校》和香港学者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修订本)也颇为通行李本《新校》参考内容广泛,是近年来研究《世说新语》重要的参考书目之一;杨本《校笺》"可正前贤之失,兼收诸家之长者";修订后的杨本《校笺》最大的特色之处在于后附《世说新语品藻人名谱校笺》、《世说新语校笺人名索引》、《世说新语校笺人名异称表》,对《世说》中的人名进行了考订和整理归纳。

        二、作者、书名、成书年代研究  历来关于《世说新语》作者的讨论,学界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传统上认为南朝刘义庆所作;一种是认为成于众手关于《世说新语》作者问题的讨论,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这一看法为分水岭在此之前,一致认为《世说新语》的作者为刘义庆,是依据从隋至清的历代官、私目录均以刘义庆为《世说》作者;其次刘孝标在《假谲》中提及"康王之言,所轻多矣";,"康王";乃刘义庆的谥号,这为历代之说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佐证  明清之际陆师道、毛际可均认为幕下文士对《世说》有"赞润";之功,潜在地认为《世说》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但这一看法并没有引起学界的普遍接受,直到鲁迅论点的提出才引起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广泛讨论在此之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大多是对传统看法提出质疑,对《世说》成于众手的看法呈现出一面倒的局势目前学界对《世说》作者研究较为透彻的有: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萧艾《〈世说〉探幽》、萧虹《世说新语整体研究》等几部著作范子烨、萧虹明确指出《世说》成于众手,王能宪尊重历史记载,认为《世说》为刘义庆所作。

      仅有萧艾持中间态度,认为不能断定是刘义庆所作,若成于众手刘义庆必居主编地位无疑除萧艾对此问题的看法略微浅薄外,其余几家对《世说》作者的考证,无论作者的立论如何,大致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其一,刘义庆其人的考察范子烨和萧虹从刘义庆的生平经历和著作来分析,均认为刘义庆不可能为《世说》的唯一著者  但是范子烨偏重于考察刘义庆的学术水平,从刘义庆其它著作中找不到《世说》的痕迹,而且水平远低于《世说》,因而认为刘义庆不可能单独完成《世说》的编撰萧虹则偏重于考察刘义庆的思想行为等基本德行与《世说》所体现出来的思想不相符,从而否定刘义庆为《世说》作者王能宪同样是从刘义庆的生平经历和著作来考察,却认为作为"宗室之表";的刘义庆在文学方面具备了撰写《世说》的能力,否定了由于其著作多精力不够的主观论断其二,对招聚文士的考察萧虹、范子烨从袁淑、陆展、鲍照、何长瑜四人的背景、兴趣、作品风格及创作时间的可能性等多方面论证《世说》成于众手的痕迹,例证丰富、资料详实范子烨在此基础上还从氏族谱系及文士交游方面考察与四人有关的人物,进一步扩展了考察对象和范围,增加《世说》成于众手的说服力王能宪则认为临川王招纳贤士的规模不大,且都担任一定的实职,上述四人在王府的时间也不长,因而不太可能参与编撰;同时,也考察了四人的经历、才情和风格,认为他们基本没有参与《世说》的编撰。

      其三,对《世说》本身的考察,语言风格不统一、条目分类之安排不尽妥当且时有错乱、记载同一言行兼存异说、人物称谓十分复杂等都是《世说》的特色,但范子烨认为这正是《世说》成于众手的证据;王能宪则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前提是《世说》一书是根据各种旧籍辑录而成,并不是刘义庆的原创,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可以理解的从不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即使从同一角度出发,使用大致相同的材料,仍然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与作者的立论和主观态度相关,这也是考察《世说》作者问题的根本性冲突之所在王能宪是传统看法的代表者,范子烨可以看作是成于众手说的集大成者,其研究最为透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单篇论文,如曹之《〈世说新语〉编撰考》、宁稼雨《〈世说新语〉成于众手说详证》、王立新《论刘义庆与〈世说新语〉的编著》等  对《世说新语》成书时间,典籍中没有记载,前期也无人考证,到80年代末这一问题才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最早提及的是刘兆云按作者的生卒年月估计,认为《世说》成书时间应该在刘宋元嘉年间,最迟不超过元嘉二十一年刘兆云对《世说》成书时间的分析仅是略微提及且依据单一,时间跨度较广,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后郑学弢在通过考证《世说》篇目中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大致总结出《世说》的编撰年应该在元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