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兰卡普综述.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36071617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6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兰卡普的传说 湖北西部山区“毕兹卡” 土家族人的村寨中,有个聪明美丽的西兰姑娘,她心灵手巧,很会织布从她机子上织出的布,人见人 爱,谁都啧啧称赞可是西兰并不满足,她采来山上各式各祥的鲜花,插 到机头上,用五色丝线,飞梭走杼,把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织到布匹上这 种布漂亮极了,人们把它叫做“卡普”卡普上的花朵就象带露刚刚开放, 招得蜜蜂阵阵飞来,引得彩蝶翩翩起舞西兰织了一匹又一匹,山里的野 花一朵又一朵盛开在西兰织成的卡普上,她的屋里变成百花盛开,争奇斗 艳的花园了西兰姑娘决心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织到心爱的卡普上天下还有什么 样的花我没有见过呢?"她问东家活了 99岁的老婆婆老婆婆眯着眼看了 半天她织的卡普,摇摇头说:“姑娘,天下的花都开在你这里了 “世 上还有什么样的花我没有织过呢?"她问西邻活了 99岁的老妈妈老妈妈支着头想了半天,摆摆手说:“姑娘,世上的花你都织过了可是西兰 仍不甘心,她逢人就问,哪里还有她没有见过的花后来一位路过山里的 老爷爷告诉西兰,后山上有一棵长了 999年的红果树,它在半夜开一种火一样红、火一样热烈的花,白天就看不见了西兰决心把红果花采来织到布上她半夜起床,不怕夜寒风高,不怕 露湿衣裙,跑到后山坐在红果树前,守了一夜又一夜,但红果就是没有开 花。

      西兰并不灰心,天天夜里仍然一个人偷偷跑到后山上等也许是西兰 的诚心感动了红果树,有一晚,红果树全身摇动,突然满树缀满了一串用 火红火红的鲜花西兰摘了一朵最大最大的,高兴地插到机头上,就织了 起来好吃懒做又爱饶舌的嫂嫂嫉妒西兰,在阿爸面前说,西兰天天晚上到 后山会情人,行为不检点阿爸连着几晚不见西兰,信以为真他气得喝 了 3斤3两老酒,醉醺醺地冲到西兰房里,见女儿正唱着歌儿在那里织布, 不由分说,操起身边的剪刀就向西兰甩去一声惊叫,西兰倒在织机上, 再也没能起来,她的血溅到布上,布上开出一串又一串火红火红的花阿 爸酒醒了,看到机头上的鲜花,他明白自己错怪了女儿,捶胸顿足,懊悔 不已土家族妇女们都学着织西兰姑娘的卡普,把它做成被子盖在身上,表 示和西兰在一起,表达对她的无限思念土家族女儿从小就学织西兰织过 的布,把它当自己出嫁的陪嫁品,人们把它叫作“西兰卡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一带,是中国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和一群土家织女一道,的发源地在这里,著名土家织锦工艺师刘代娥在她的土家织锦作坊,用灵巧的双手, 织出了土家族的世界名片近日, 笔者专程到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 走近了U西兰卡普的传人〃刘代娥和她的土家织锦作坊。

      土家织锦又叫U西兰卡普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兰卡普质地厚重,色彩艳丽,花纹变化多端内容由传统的花鸟虫兽发展到现代的风情图案, 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我国民族织锦艺术中独树一帜 西兰卡普在某种意义上是传承与发展土家文化艺术的代表物之一, 受到国内外爱好收藏者的青睐与珍藏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今夏授予龙山县为 “ 中国土家织锦之乡 ” 的荣誉称号刘代娥坚信西兰卡普是士家儿女奉献给人类的宝贵的遗产, 长期坚持挖掘传统图案, 设计创作许许多多精美的传统作品和现代作品, 被称为“西兰卡普的传人 〃刘代娥于1992年被授予 “中国民间名人 ”荣誉称号; 1998 年,她和妹妹刘代英合作制作的土家织锦系列挑花服饰,在昆明参加中国民族服饰博览会上荣获最佳展品奖; 2005 年获得 “湖南民间工艺美术事业突出贡献奖 ”; 2006 年被授予 “土家织锦优秀民间工艺大师 ”称号; 2006 年,她的作品《四十八勾》、《蝴蝶牡丹》等 7 件土家织锦赴上海展览今年 51 岁的刘代娥,生长在山清水秀、田园似锦的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的土家古村寨里。

      她以土家人的智慧和高中文化知识, 用勤劳的双手, 经历 30 多年的潜心研究与探索,把土家民族织锦工艺艺术推到了精湛至极的尖端 她编织的山水风光, 竟使您体验到身临仙境的感觉;编织的人物、民族习俗和飞禽走兽,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她的作品椅子花 ”等 5件作品连续被中央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 今年 6 月, 她编织的土家锦 “四十八勾”、蝴蝶牡丹”等7件作品被湘西州委、 州政府、州文联选入《湘西风情 书法、美术、 摄影》民族民间工艺展,并被列为赴上海展出的精品2005 年,刘代娥获得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组织的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研究开发民族工艺事业突出贡献奖 ” 2006年 6 月,刘代娥分别被龙山县政府、湘西州政府授予 “龙山县土家织绵技艺传承人 ”和 “湘西州土家族织锦工艺传承人 ”称号 同时还申报了 “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荣誉称号呢!此外,刘代娥的传统作品和创新作品多次在省、州民族民间工艺艺术大赛中获奖如今,当地人对刘代娥有 “昔有叶玉翠,今有刘代娥 ”之说,这是对她的崇高的赞美刘代娥, 为土家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的事业增添了灿烂光辉的一页。

      她的事迹曾多 次在州、县媒体上报道,还被国家民委编辑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名人录》专辑收录手中的牛骨梭子是父亲亲手磨制的, 半个世纪光阴过去, 依然称手称心 脑中的织锦图案是 50 载人生历练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由浅入深、由淡渐浓,化入骨髓说到土家织锦,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刘代娥、刘代英姐妹俩打心眼里喜欢刘代娥 11 岁就跟着母亲梁三姐和姐姐刘代玉学习织花,妹妹刘代英耳闻目睹也跟着两个姐姐学起了织锦,十三四岁年纪,三姐妹已织得一手好锦 “那时日子苦,家庭日常生活,姐妹的学费, 就靠大家织点东西换点钱 慢慢地, 织锦变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织布机,成为我们寄托梦想的地方 ”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妹俩的技艺也日渐成熟,创作的《张家界风光》、《北京八景》、《岩墙花》、《二十四钩》等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是土家织锦最红火的时期 刘代娥 1986 年从张家界回来后就和妹妹在家办织锦厂,屋里屋外几十张织锦, 临近的梁家寨、 朱家寨、 叶家寨的织锦妇女也到她们家领料加工,生产的小壁挂和口袋供不应求那时在她家织锦和领料加工的达 300 多人,而现在织锦厂已经只有几个人在坚持了。

      让她们感到最困难的是织锦的价格上不去,一幅作品要 10 多天时间才能完成,好点的作品要一个多月时间,价格只有几百元去年,一位台湾商人要求她们在一个月之内提供100 床被面,而当时姐妹俩的生产量一年才有 6 床,只好忍痛放弃了这笔生意同时,还有部分人急功近利, 在材料工艺上舍弃了土家织锦传统的东西, 使土家织锦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如果有政府的扶持,我们相信还能组织一批人,把生产搞起来 ”对于未来,仍在坚持的姐妹俩还是满怀憧憬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