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作文的新策略.doc
9页浅 谈 开 放 式 作 文 的 新 策 略邮编: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洞山第二小学 吴雪梅 女 小学高级 大专 :15955438868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开放式作文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创设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开放、民主、平等的写作氛围,开放作文教学时空,开放作文的教学过程,把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 开放式 作文教学 新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要体现“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就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创造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创设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开放、民主、平等的写作氛围,开放作文教学时空,开放作文的教学过程,把作文教学向学校各学科、家庭和社会开放,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我手写我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予明确、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达到弘扬学生个性,真正写好作文的目的。
为此,“教师应拓展教学技巧、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②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 营造开放自由的写作氛围,点燃创新火花 写作是心灵释放的一种方式在写作活动中,我们首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以利于他们燃烧内心的激情,驰骋自由的想象,激发创作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要营造开放自由的、民主平等的写作氛围,教师应做到“四个走向”:1.带着民主走向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就必须一改过去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以商量的口吻和学生说话作文时,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必“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独辟蹊径将受到嘉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2.带着爱心走向学生教师要把爱心洒向每个学生,做到 “阳光普照”既喜爱文采飞扬、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热爱表现平平的中等生和因表达困难暂时落后的差生,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爱,鼓起自信的风帆3.带着微笑走向学生学生最害怕情绪反复无常,性格暴躁的老师老师情绪低落时,要调整好心态,呈现给学生融融春日般的微笑,学生的心理安全才会得到最大的保障。
4.带着鼓励走向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尽量不在班上点名批评学生,要千方百计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宽容他们的过错,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为他们的自主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二.开放作文教学时空,激发创新意识怎样拓宽作文教学的时空呢?我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李伯棠先生说:“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钻研,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其次要抓流,把作文训练跟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有话该怎样写源和流一起抓,才能收到实效1. 挖掘生活之源,丰富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③他强调:“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④为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社会作为课堂,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人生,用自己的 “身心” 去发现“美”的变化,从而产生创作中表现自我个性的欲望2. 增大阅读容量,丰富语言积累在相当多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心就烦。
令学生心烦的不仅是无事可写,即使有事可写,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感虽然偶尔有很强的写作冲动,但一旦表达出来,却也索然无味原因何在?就在于语言积累库存量不足,导致习作“营养不良”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现象,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直接的联系封闭式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多阅读,学生一学期就只读课本中的几十篇文章,而在有限的几十篇文章中,教师也大多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很少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中获得素材和灵感的,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对阅读的感悟、内化和积淀也不够重视,不是让学生自己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学生各种写作技巧知识,提供各种“捷径”“便道”,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这样忽视生活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学生写作起来必然是感情淡薄,认识肤浅,表达困难古人曰:“勤于读书,逸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积累,为自由习作磨制生花妙笔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引导学生多背多体会,丰富积累;引导学生多记多温习,巩固积累。
只有让学生熟读精思,强化记忆,通过多次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积累”三.开放作文的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1.命题自由化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⑤“诚实”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心怎么想怎么改,笔下便怎样写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应训练学生写真事,写真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写什么,要尊重学生意愿,不必苛求太多;怎么写,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必要求过高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倡导少做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习作,畅所欲言地写“放胆文”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不受时间、内容、体裁、篇幅的限制,“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当然,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虽然命题作文还不能完全退出我们的作文课堂,命题作文限制学生的思路,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弊端还不能彻底根除,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灵活掌握,命题作文照样可以作为诱导学生走进写作殿堂的钥匙,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把命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完成《记一件×× 的事》的作文指导时,就把命题的权力让给了学生。
学生们针对“我”用买冰棍的一元钱在市场上买了一只青蛙,让青蛙重返大自然这件事,自拟了各种不同的题目:有围绕描述的主要对象命题的《救救青蛙》,有围绕发生地点命题的《发生在市场的一件事》,有围绕发生时间命题的《一个夏天的中午》;也有的采取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拟题为《一件小事》《一件发生在夏天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教师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解放了思想,发挥了想象,主动从自己满意的角度命题,写作起来自然酣畅淋漓,才气飞扬 其次,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情感的实际和需要,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要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命题尽可能做到启发性、趣味性、动情性和灵活性,多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让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2.文体多元化传统的作文教学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小学阶段训练的基本类型也都是记叙文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禁锢了儿童的个性和灵气新课程提倡作文教学“写实”和“写虚”兼顾,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就体现了课标精神,要求淡化文体意识,提倡体裁多元化,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倡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
对同一内容,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力求构思新,表达巧,体现个性写真,达到既百花齐放又与众不同的效果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倒翁”,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写成以记事为主的《第一次做“不倒翁”》; 可以写成以状物为主的《可爱的“不倒翁”》; 可以写成妙趣横生、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不倒翁”历险记》;可以写成富有创意的科幻作文《未来新型“不倒翁”》; 可以写成儿童诗《我爱“不倒翁”》;还可以写成不拘一格的推销“不倒翁”的广告词……如此形形色色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文体僵化的藩篱,体现了生命个性迥异的风采3. 语言个性化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同样一件事让孩子来表达,如果同他聊天让他口头叙述,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不乏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一旦让他拿起笔来写到作文本上就面目全非了,他们会用一种特殊的“腔调”,套用一些成人化的公共语言,变得老气横秋,毫无个性可言其实,学生思维活跃而多变,对语言有着天然的敏感,再加上生活的丰富,情感的单纯,体现在他们之间交流的语言应该是最新鲜生动、最有个性的要还学生语言个性化的本来面目,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要接受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认识。
有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愁和乐:“冰雪来了,寒潮来了,X老师板着脸来了,Y老师提着教鞭来了,Z老师抱着一堆考试卷来了小秧苗”在“作业的海洋”里被压淹的奄奄一息∥东风来了,春雨来了,A老师带着微笑来了,B老师捧着爱心来了,C老师提着一包可乐来了小秧苗”喝足了水变得墨绿墨绿的了这些信手掂来的文字虽然不怎么规范,立意也不怎么高,但通篇却洋溢着儿童特有的原始的、率真的、活泼的语言特点这是儿童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后独创的语言,我们决不能进行扼杀只要我们用儿童的眼光去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儿童的笔下必然会流淌出富有个性、充满灵气的文字其次,教师要注意弘扬学生的个性语言一旦发现学生的习作语言真切而富有自己的特点便大加赞赏,鼓励其继续张扬个性,让个性化的语言在宽松、自然、洒脱的心境中大放异彩4. 选材立体化一位学生在一篇日记中写道:“《难忘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次活动……》,我真不知道写了多少次了,哪来那么多的难忘?老师、父母、爷爷、奶奶的出场率最高,交警、清洁工、做好事不留名的“红领巾”也是作文中的常客;带病上课、雨中送伞、清晨扫街、拾金不昧成了“永垂不朽”的材料……我们现在是思想上奔腾4,行动上的286!每天除了上学、回家、吃饭、睡觉,还有什么“非常经历”?只好继续编拾钱包、送伞、让座这永久的话题吧!”这个孩子的作文道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声。
作文太难选材了,胡编乱造,东拼西凑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习作中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和“思维模式”随处可见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呢?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提倡应该在说实话,道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已有经验、表象的储备量,把原来未曾想到的、有关联的内容网络起来,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突破常规,写出新意⑥那么,在学生选材时怎样引导其运用创造思维呢?多向思维这是一种立体思维,他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向四面八方展开联想、想象和思考思路打开,信息便纷至沓来,便于获得新发现,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使作文别出心裁,不同凡响如写《我的启蒙老师》选择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写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启蒙老师”可以是父母、邻居、小伙伴,甚至是偶然遇到的陌生人此外,“启蒙老师”也并非局限于人,它还可以是一只蚂蚁、一只青蛙、一棵草……凡是给了自己启迪的对象都可以是”启蒙老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侧向思维指改变思维角度,换一个“视点”观察、思考,从而导致新发现,产生新思路,突破惯常思维的束缚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
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渴望自己的家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