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docx
21页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公社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根本一致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异,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英文】basedonthewritingsofmarxandenglesandaccordingtotheinnerdevelopinglogicofmarxandengles’sthought,thispaperclarifiesamisunderstandingamongchinesescholarsoverthequestionastoifmarxandenglesthinktherussiancommunecouldleapoverthecapitalist"furcaecaudinae",orinotherwords,someoneisoftheopinionthatmarx’sthoughtandengles’areinconsistentinthisconnection,oreveninmutualconflictX46;concerningtherussiancommuneanditscourseofdevelopment,theauthorholdsthat,marx’sopinionandengles’,thoughdifferentinsomeway,arebasicallyconsistent,notinmutualcontradictionorconflictX46;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俄国公社/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俄国民粹派marx/engles/russiancommune/capitalist"furcaecaudinae"/russianpopulists 【正文】 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的卡夫丁城〔今蒙特萨尔基奥〕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包围并击败了罗马军队。
按照意大利双方交战的惯例,罗马军队必须在由长矛交叉构成的“轭形门〞下通过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由此而来,意即遭受奇耻大辱马克思在给俄国民粹派女作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初稿?和?三稿?中讲到:俄国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这里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意即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本文讲的“跨越〞,就是“不通过〞的意思;本文讲的“跨越〞问题,即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学术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大“热点〞,出版了一批著作,发表了很多篇论文争论颇多,分歧极大不少论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解释和发挥但也有些研究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有不少误解或误读近几年,笔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文本的研究,作了一些澄清这些误解或误读的工作笔者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上发表的?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一文,从三个方面澄清了这种误解或误读: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
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 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证实我国学术理论界有人认为,在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这也是一种误解或误读本文的目的在于澄清这种误解或误读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公社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根本一致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异,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一、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的根本观点及其与马克思观点的一致性 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恩格斯否认俄国农村公社自身能生长出社会主义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俄国的知识界就开始涌动着崇拜农村公社神奇力量的思潮,民粹派就是这种思潮的直接继承者他们认为,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比西欧更快、更容易其理由主要有:〔1〕俄国既没有城市无产阶级,也没有城市资产阶级,俄国的农民只需要同政治权力即专制国家作斗争,这个斗争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2〕俄国完好地保存了村社制度和劳动组合的形式,这不仅是俄国不同于西欧的地方,而且是优越于西欧的集中表现,村社原那么“应当成为我们大家梦寐以求的未来社会的基石〞[1]。
〔3〕俄国农民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天生的共产主义者〞[2],同“西欧的无产者比起来,要无可比较地更接近社会主义〞[3]恩格斯对这些谬论一一进行驳斥 对于民粹派的第一理由,恩格斯反驳到,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消灭阶级,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异的新的社会组织虽然原始时代的野蛮人和半野蛮人也没有任何阶级差异,但我们决不是要重新恢复这种状态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这种状态中必然要产生阶级差异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于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使得阶级差异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倒退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能到达这样的发展程度可见,从这方面来说,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谁竟然断言在一个虽然没有无产阶级然而也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里更容易进行这种革命,那就只不过证明,他还需要学一点社会主义的初步常识〞[4] 关于民粹派的第二个理由,恩格斯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一种处于文明时代以前的氏族社会制度,是一种原始的农业共产主义。
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在原始时代曾经盛行于一切印欧民族之中的土地占有形式,并不是俄国的特有现象,而是一种衰亡的占有形式,实际上是所有民族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的共同现象当然,恩格斯也看到,俄国公社确实是把公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唯一国家,但这并不是俄国社会优越于西欧社会的根据在西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的扩大,原始的公社土地所有制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的桎梏,并逐渐地瓦解和消灭俄国把公社制度保存下来,只能说明俄国的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关系还处于很不兴旺的状态;俄国农村公社的普遍存在,是俄国社会普遍落后的标志,它说明俄国社会远远没有到达现代文明的水平 关于民粹派的第三个理由,恩格斯认为,俄国公社的封闭性和落后性,集中表现为公社社员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的偏狭性俄国农民只是在自己的公社里面生活和活动;其余的整个世界只有干预他的公社事务时,对于他才是存在的〞,而全世界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公社社员大会〞各个公社相互间这种完全隔绝的状态,在全国造成虽然相同但绝非共同的利益,这是东方专制制度的自然形成的根底〞[5]对于这样的公社社员,与其说他们是社会的天生选民,还不如说是过着苟且偷生生活的先民,断言他们比西欧的无产阶级“‘更接近于社会主义’,完全是胡说八道〞[6]。
恩格斯在批驳了民粹派的三个理由以后明确指出:对俄国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首创因素,“不是来自公社本身〞,“从氏族制度保存下来的农业共产主义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除了本身的解体以外,都没有从自己身上生长出任何别的东西〞俄国的公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内部从来没有出现过要把它自己发展成较高的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7]在此根底上,恩格斯论述了一条极为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这条根本原理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恩格斯指出:“要处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来解决只是处在高得多的发展阶段的社会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发生在商品生产和私人交换出现以前的一切形式的氏族公社同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定的东西即生产资料由一定的集团公共所有和公共使用但是单单这一个共同特性并不会使较低的社会形态能够从自己本身产生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任务;如果要它去解决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面临的问题,那是十分荒唐的〞[8]显而易见,这段论述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段相关的著名论述〔“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中的思想发挥得更深入、更透彻、更具体了 我们把恩格斯的思想与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中所讲的关于俄国公社的原始性、野蛮性、落后性的思想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马克思同样认为俄国公社自身不能产生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恩格斯反对把俄国农村公社和现代大工业相嫁接实现农村公社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嫁接论〞 俄国民粹派理论家尼·弗·丹尼尔逊,是?资本论?俄文版的译者,与马克思交往密切,为马克思提供了不少关于俄国社会状况的有价值的资料,在俄国拥有“马克思的朋友〞和“马克思的学生〞的称号他认为可以把西方的大工业“嫁接〞在俄国公社的根底上,从而实现由农村公社直接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恩格斯对这种“嫁接论〞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首先,恩格斯认为,从作为载体的农村公社来看,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与世隔绝的狭隘组织,而并非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根底上的自觉的社会组织,它与现代大工业的联系中间相隔很多的历史阶段它本身既没有容纳现代大工业的机制,也没有组织和管理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功能,而且只要一同现代大工业接触,立即就会被冲得土崩瓦解因此,企图以农村公社作为嫁接现代大工业的根底,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恩格斯在1893年2月24日致丹尼尔逊的信中向他提出了质问:“在1854年或1854年前后,对俄国来说它的起点是:一方面存在着公社,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大工业如果您考察一下你们国家当时的整个情况,难道您看到有任何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嫁接在农民的公社上面:一方面使大工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把这种原始的公社提高到世界上空前优越的一种社会制度的水平而且是当整个西方都继续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时候我认为,这样一种超过历史上一切先例的演变,它所要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同当时俄国所具有的条件完全是两样的〞[9]恩格斯在1894年写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对“嫁接论〞作了更加透彻的批判他指出:“与俄国农民公社并肩存在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正濒于崩溃的时刻,而且在这一时刻它本身已显示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中将有计划地使用作为社会财产的生产资料,——单单这一事实,并不赋予俄国公社一种能够使它把自己发展成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的力量在资本主义本身完成这一革命以前〞,公社是“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生产力作为社会财产和社会工具而掌握起来〞的,而且当时的俄国公社已经把公有的土地作为份地分配给农户分散耕种,更进一步说明公社已经不能在“公有制的原那么上管理大工业〞了。
[10]其次,从俄国社会的主体的状况来看,虽然有一些俄国人比较了解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熟悉现代大工业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所导致的困境,而且懂得摆脱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