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古诗词默写复习.ppt
36页文言文断句练习[例1]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断句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 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参考答案]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 以 敬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参考译文] 我私下思考古代圣哲教人读书学习的用意,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是为了记览词章,沽名钓誉,追求利禄就算了。
今天的一些读书人,违背了圣者的教导然而圣哲尊重人才的原则全都明示在经典中,有志向的读书人一定要认真研读,深刻思考,从而明辨其中的道理 [例2]用斜线(/)给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矢 不 直 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 参考答案]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
* [例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 *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 [ 参考答案]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 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 名篇名句默写据题精答——语句·名句默写①明确考查范围,名篇重点名句;②结合情境理解,避免无谓失误。
1、认清范围:古诗文默写向来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考核的重点依然包括课内的名句名篇,考试大纲规定的必备篇目更是重中之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课外篇目也在考查之列,如《诗经》《论语》《孟子》等2、考纲规定: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3、考查形式:以情景式默写为主;兼有镶嵌式默写名句默写题备考策略1、突破生僻难写字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 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一、镶嵌式默写2、注意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3、区分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4、要留意具体环境 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5、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 情景式默写 揣摩提示明情境,紧扣关键填句子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
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 2.揣摩提示语言,准确理解情境提示性语言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式默写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及题干中的叙述性情境等 3.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做好了上述几步后,就可以扣住关键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子进行填写了 [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 ,人皆有之, 孟子) ⑵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唐散文《师说》) ⑶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宋词《永遇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望中犹记佛狸祠下[例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足蒸暑土气, ,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⑵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⑶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 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例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 ⑵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 ”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的 乐 观 和 自 信 *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⑶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 盛 * 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例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庄 子·逍 遥 游》指 出“ ,** 。
就像倒在堂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 ,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⑶杜牧《赤壁》中“ ,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例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⑵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
正 是 危 急 存 亡 之 时 * ⑶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 年 间 的 那 次 北 伐 , 宋 文 帝 刘 义 隆 本 希 望 能 够“ ”,但 是 由 于 行 事 草 率 , 最 终 却 *“ ” *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例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 ” * ⑵李 白《蜀 道 难》中“ , **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 [例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 * ⑵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 琶 行》中 “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 ⑶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前提在于理解理解的关键在于思考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