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ppt
16页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为何调控-----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用何调控-----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 指数化政策 人力政策 经济增长政策 如何调控----- 运用 萧条时扩张 繁荣时紧缩,,,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二、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1、内容财政支出 ----政府工程支出:兴建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财政收入 ----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 其他税收 (财产税),2、运用,在经济萧条的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和增支在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增税和减支3、内在稳定器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也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使其降温,而在经济过冷的时候使其升温4、赤字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期,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三、需求管理中的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量→利率→总需求,,2、主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贴现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调整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所付的利息率就称贴现率如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则反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银行有创造货币的机制,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 银行 新存款 新贷款 准备金 第1级 100 80 20 第2级 80 64 16 第3级 64 51.2 12.8 第4级 51.2 40.96 10.24 第5级 40.96 32.77 8.19 …. …… …... 共计 500 400 100 1 1 K(存款乘数) = -------------------- = -------- = 5 r(法定准备率) 20%,3、运用,在繁荣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就能起到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就能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四、供给管理政策,1、收入政策 ---- 工资物价冻结,工资物价指导线,税收刺激计划等2、指数化政策 ---- 工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3、人力政策 ---- 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协助工人进行流动等4、经济增长政策 ----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计划化和平衡增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