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思维课程标准.docx
12页《计算思维》课程原则一、课程性质、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计算思维是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基本必修课程,课程代码为71093301课程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上机16学时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构造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郭艳华,马海燕 主编的《计算机与计算思维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课程名称计算思维课程代码71093301课程类型专业基本课课程性质必修学分3学时48理论32实验0上机16实践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C#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构造、网站建设合用专业软件技术(二)课程定位大学计算思维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同样地位的通识类思维教育课程本课程为计算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基本知识、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存储的基本概念、网络世界的信息共享与计算以及计算思维问题求解思想,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呈现状、将来发展趋势均获得一定理解,为后续的计算机有关课程奠定一定的基本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原则从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视角出发,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有的计算机专业基本为目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岗位工作目的与任务分析,分解完毕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教学构造,构建教学内容的任务和达到工作任务规定而组建的各项目,以及教学规定和参照教学学时数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本课程相应的职业岗位原则本课程重要针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家电、工业公司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等岗位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重要工作岗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人员以及系统维护员等所有与计算机有关的岗位二、课程目的(一)总目的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同窗在理解计算机有关历史、原理、发展的同步,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解决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措施、体现形式和行为习惯计算思维规定学生可以对获取的多种信息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解决,从而产生新信息因此,在大学里推动“计算思维”这一基本理念的教育和传播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计算思维在一定限度上像是教学生“怎么像计算机科学家同样思维”,这应当作为计算机基本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具体目的1、能力目的(1)专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信息存储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网络世界的信息共享与计算、计算思维的问题求解思想、计算机发展新技术等内容从宏观角度对这门学科有全面的理解(2)措施能力:本门课程重要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理解和建立“信息、计算、智能”这三大核心科学概念,环绕计算思维的精髓培养学生掌握以“合理抽象、高效实现”为特性的构造性过程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学科发展,展示计算之美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伙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奠定基本,同步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实现学生就业与岗位的零距离 2、知识目的(1)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能做什么,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2)理解为什么计算机内部只能用0与1来表达,理解二进制如何来呈现数字世界、文字世界以及声色世界;(3) 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应用、个人电脑等概念;(4)理解计算机的存储体系,涉及内存储系统、外存储系统、数据库系统;(5)掌握信息的传播平台网络、互联网、网络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6)理解如何用计算思维来求解问题以及什么是算法。
3、素质目的(体现教书育人、培养素质的理念)培养科学的认知理念、认知措施和实事求是、敢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独立的思考和辨识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细心踏实、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三、内容原则(一)内容原则1、内容设计编号学习情境(课程单元)子情境(学习单元)学时一结识计算机与计算1. 计算机能做什么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有关计算思维的理解 4二0与1的信息世界1. 为什么计算机要用0与1来表达信息2. 进制之间的关联和转换3. 0 与1 呈现的数值世界4. 0 与1 呈现的文字世界5. 0 与1 呈现的声色世界8三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3. 计算机操作系统4.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服务栈的基本应用5. 微型计算机系统8四信息存储面面观1. 存储器概述2. 层次化的信息存储体系3. 内存储系统4. 外存储系统5. 数据库系统12五网络世界之信息共享与计算1. 信息传播平台--网络2. 天涯若比邻--互联网3. 网络有风险--网络安全4. 物联世界、感知天下--物联网5. 风起云涌的网络计算--云计算8六计算思维之问题求解思想1. 探讨问题求解过程2. 有关知识的结识与理解3. 有关算法的理解4. 算法方略大搜罗5. 几种典型案例的算法实现8(二)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 学习情境(学习单元)拟实现的能力目的有关知识训练措施手段及程序0与1的世界1. 掌握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2. 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3. 掌握二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手动转换以及上机操作宏观与微观的计算机系统1. 掌握应用软件的安装2. 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1. 掌握软件的概念2. 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关系3. 软件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4. 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关系上机实验网络世界之信息共享与计算1. 掌握网络的使用2. 体验运用互联网进行资源搜索3.理解物联网的运营4.体验云计算1.学会如何运用网络进行资源查找等2.掌握网络安全的概念3.理解什么是物联网4.理解什么是云计算思维训练及上机实验计算思维之问题求解思想1.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2. 通过典型算法的分析及操作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算法的求解过程1. 理解问题的求解过程2. 理解什么是算法3. 理解算法方略4. 理解几种典型的案例的算法上机实验(三)教学模式和措施设计1教学模式《计算思维》采用理实一体化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理论解说的同步,不断启发同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解决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措施、体现形式和行为习惯将案例分析、知识拓展、启发思维及实践训练融入到平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以及针对性。
2教学措施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师解说、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上机实践、交互讨论、总结问题等多种措施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其特性组合使用解说、引导、互动、示范操作和实践进行教学,将任务驱动、启发式思考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分层的教学措施,本门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训练,第一层培养计算机使用能力即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和应用程序的能力,例如使用word编辑器,读写文献以及使用浏览器等第二层培养计算机系统认知能力这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重要涉及在进一步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知识和原理,第三层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性和最核心的解决问题措施计算思维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解决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措施、体现形式和行为习惯根据每个同窗的基本、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可以对同窗做不同层次的规定,使每位同窗都能学有所得四、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考察学生的出勤状况、作业完毕状况、实践项目参与状况、理论掌握状况等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实训技能考核终结性考核20%30%50%考核内容出勤、作业、测验等实验实训项目完毕状况考试考核规定出勤、课堂纪律、课堂体现和作业,教师通过可以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态度等等。
根据平时的项目完毕兴打分采用老式的笔试方式,考核学生理论掌握状况备注如学生该门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达到60分以上,获得所规定的学分(三)考核原则1过程性考核原则评分内容原则分值平时体现(出勤)1.无端旷课一次扣2分2.事假、病假一次扣1分10分平时作业及测试1.选择4次作业,准时交作业者3-5分2.只交2次作业,2-3分,未交0分3.平时测试(2次):所有完毕5分;完毕部分2-4分;未完毕0分10分技能考核1.课上给出操作任务90%以上完毕者,28-30分;2.完毕80%-90%,学习态度认真者25-27分;3.完毕50%-80%,18-24分;4.完毕<50%,态度认真,18分5.未参与者,0分30分期末考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