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doc
5页浅析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而小学阶段,计算教 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 于计算教学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发现,小学生在做计 算题时,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 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错误,也有一些是由 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作业的质量不高,阻碍了学生成绩 的提高一、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现状和成因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计 算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计算失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 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 自身严密的特点,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 错题,究其原因,与不良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1. 审题不认真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 往往不够,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 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 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
2. 书写不规范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 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3. 做完不检查我们在调查时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 许多学生在做完题R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R 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二)学生不明算理够造成计算错误我们对一年级的计算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20以内加减计算出错占 39. 3%,十位上进位退位出错点24. 5%,加减或减出错的占22. 5%,其他看 错数字、笔误等原因出错的占13. 7%o由此可见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除了 不良学习习惯造成以外,还有许多学生是由于对算理算法的掌握不够导致 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在教学中,只注重了让学生模仿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 维体验,学生有了一定的算理知识,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使其与自己的 表达思维相联系,致使知识在掌握上出现异常二、对策研究(-)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从小学生的计算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能力较强,对于计算的方法 也已经掌握,但仍有学生在练习、考试中计算出现失误,经分析原因有以 下几点:对数字的书写不规范;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抄 错题目;计算过程未按要求进行;做完不检查,不验算。
因此,我们应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 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 不必要的错误出现,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二) 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算理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 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 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9加4”,出示一个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了 9个皮球,盒子 的外面有4个皮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出一共 有多少个皮球,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皮球,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 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皮球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即把4 分为1和3O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来的3个就 是13个,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 4二13三) 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 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
我们可以在练 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 学、做合一;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因此,培 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 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1. 进行经常性的基本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 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 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口算教学时也应注重算理和算 法的教学,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口算训练的基本形式是视算和听算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 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 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2. 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 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 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3. 重视运算过程的检查在批改混合运算的计算题时,如果得数不 对,先让学生检查运算过程,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运算程序中的错误这 样,学生就会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 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要我练” 为现“我要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 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 戏,我快乐,我喜欢;此外,学生的小组听算检查、比赛、自编计算题都 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 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5.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虽然我们反对教师一味地把一些计算技巧塞给学生,但是仍然认为学生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些计算的技巧 任何事物都会有潜在的规律,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琢磨其中的一些技 巧,学生也不例外在计算题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紧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也就 抓住了其中的规律,使得许多大规模的运算简化起来,提高了运算速度, 同时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这种灵活解 题的能力,才使得计算变得既枯燥又低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