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生六年级教学寓言故事训练.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32894903
  • 上传时间:2023-08-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2.95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生版六年级教学寓言故事训练适用标准文案寓言故事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认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认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领袖1.解说以下加点的字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以下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依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4 .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参照答案:1.(1)不(2)跑(3)你(4)所以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3.仗势欺人4.这则寓言嘲讽了那些假借他人的威望,弄虚作假的人,也说明做事假如不加以剖析,常常被设想诱惑译文:老虎找寻各样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差遣我来做各样野兽的领袖,此刻你吃掉我,是违反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方行走,你跟从在我后边,观看各样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同)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惧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惧怕狐狸。

      寓言故事2: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曰:“( )宁信度( ),无自信也1.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2.以下加点词语意思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 .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3.解说“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5.为何这位郑人会“宁愿相信尺码而不肯相信自己的脚” ?参照答案:1.(1)坐-座(2)反-返2.D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一试它呢?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5.由于他是因循保守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译文: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掉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掉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市集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后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一试呢?”他说:“我情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言故事3: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贤人不查生死,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着他,不要忘掉1.解说文中加点的词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个故事说了然什么道理?参照答案: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1.(1)向(2)告诉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由吗?3.说了然在学习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讨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由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够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讨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由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能够了,(你)要切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抛弃。

      不仅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寓言故事4:刻舟求剑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以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速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获取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取,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1.解说文中加点的词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 .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宋人为何不会再获取兔子?参照答案:1.(1)跑 (2)放下 (3)希望 (4)自己2.A3、兔子是不会再获取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讥笑4.由于“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不过一个有时现象寓言故事5: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生不敢言归1.解说以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生不敢言归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假若有,是什么?参照答案:薛谭学讴1.(1)尽 (2)不,没有(3)阻挡 (4)致歉2.薛谭于是(向秦青)致歉,要求回来(持续学习) ,不再敢说要回家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认为学完了,于是便告别走开秦青没有劝止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别,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致歉并恳求能回来(持续学习唱歌),(此后)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寓言故事6:爱财如命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爱财如命,如何做人?”1.解说加点的词语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3)拔之( ) (4)不胜痛叫( )2.翻译画线句子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参照答案: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不由得2.看你爱财如命,又怎么能做得人?3.爱财如命;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小气自私。

      译文: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一定把你身上的毛拔洁净说完就叫夜叉着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耐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牲畜,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说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翻译下边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破瓮救人”的故事反应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慧机智聪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想创新思想的案例古今中外不胜列举请举一例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乔迁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能够处吾子矣1.解说以下词语A.嬉: 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 儿非有智也,待父亲母亲而学者也听父亲母亲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说明]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可是1.以下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同样的一组是(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亲母亲之教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解说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将下边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有智也,待父亲母亲而学者也,听父亲母亲之教读了这个故过后,你认为曾子有必需杀彘吗?为何?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兔不可以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说以下词句中加点词的词义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找出文中的谈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获取什么启迪?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五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进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解说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致于斯也 斯 ②进而谢焉 谢用一句话归纳本文的中心(不超出10个字)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觉是什么?答: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七匡衡字稚圭,好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叹息,资给予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乳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文档大全适用标准文案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 )A.舍有而不逮 不逮:不他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用作C.而不求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文中一个家的典故是:本文述了相关匡衡的几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觉?参照答案(一)去:走开(2)破:破此后此后手不离,以致到了不知渴寒暑的地步如:曹冲称象;瓦特留意察水沸明蒸汽机(二)(1)A.嬉:游,嬉戏B.:商人(2)孟母三迁(三)(1)止:阻挡(2)遂:于是⋯⋯就⋯⋯儿没有辨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亲母亲学,遵从父亲母亲的教(略)言之成理即可(四)①走:跑②: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句:兔不可以复得,而身宋国笑。

      翻:兔是不可以能再获取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讥笑刻舟求剑(略)(五)①斯:②:致歉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略)(六)身叶公并不是真实喜,而是喜那些像而又不是的西叶公好有的人表面喜某事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