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020年整理).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摩西的****12
  • 文档编号:147691347
  • 上传时间:2020-10-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9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第一章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一、军事侵略: 从 1840 年到 1919 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 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从鸦 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 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打击了中国的 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国际地位急速下降, 更重要的是随着军事侵略而来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次侵华战争及其他: 118401842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1885 中法战争 4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5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其他: 1874 年日军侵占台湾; 1883 年英军入侵西藏; 1903 年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 19041905 年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的战争。

      二、政治控制:二、政治控制: 与“五次侵华战争”中国抵抗失败结局随之而来便是一批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第一批: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第三批:中法新约 第四批:中日马关条约 第五批:辛丑条约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加强 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 1割占领土,竞相划分势力范围,形成瓜分中国之势; 2建立“国中之国”租界; 3掠取在中国驻兵权; 4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5控制中国海关; 61861 年辛酉政变(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执行投靠外国侵略者的媚外路线,外国 侵略者也趁机将侵略魔爪伸进清王朝中央政权, 使清政府日益变成洋人的朝廷, 最终成为外 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经济侵略三、经济侵略 1、勒索巨额战争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勒索 2100 万银元;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勒 索 1500 万两;甲午战争,赔给日本白银 2 亿两,相当于清政府 3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年收 入的 4 倍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 4.5 亿两,分 39 年偿清,本息合计达 9.82 亿两(等于 中国无论男女老少,人均均摊 2 两多)。

      据统计,清政府跨台前,对外赔款达 13 亿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2、强迫借款、开设银行,垄断中国的财政和金融,借款以关税和盐税担保,而此两项正 是清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3、垄断经营中国铁路、远洋航运等近代交通业 四、文化奴役四、文化奴役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 丝毫不放松对中国人命的精神麻醉和奴役, 他们通过传教、 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手段,传播腐朽的生活方式,培植为他们 服务的买办知识分子,宣传“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等殖民主义论调企图从精神上奴化 中国人民,从心理上征服中国民心,以麻醉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革命精神当然,资本 帝国主义的文化奴役产生的是“种瓜得豆”的效果,真正接受奴化思想、甘当帝国主义忠顺 奴仆的只是极少数中国人,绝大多数在“欧风美雨”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却从西方 2 科学和文化中得到启迪,重新寻找改造中国、抗御外侮的思想武器可见,帝国主义侵略也 导致了近代中、 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为先进的中国人提供了改造中国、 走向世界的契机, 这是西方列强始料未及的,世界历史的辩证法 第二节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成为帝国主义列 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1、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是中国人民反 侵略斗争的起点 2、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陈化成 等爱国官兵和士兵奋起抗击侵略者厦门、定海、宁波等地的人民群众也自发地拿起武器 其中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41 年 5 月,三元里人民在广州北郊 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 迫使侵略军撤出广州 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侵略的第一 面光辉旗帜 3、台湾人民反侵略、反割占的斗争: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 给了日本,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抗议和愤慨,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武装义军,发誓“愿人人 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1895 年 6 月到 10 月,台湾军民配合驻守台湾的刘永福 部,在清政府拒绝给台湾任何援助和支持,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浴血奋战, 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三千多人,占全部日本军队的一半11 月下旬,日本正式宣布“全台平 定”,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屈服,台湾人民一直斗争了半个世纪 4、反教会斗争: (1)从 1861 年到 1870 年 这阶段反教会斗争的主要特点是官绅参加并领导斗争,比 较典型的是““天津教案”。

      (2)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 这阶段中国的边疆危机十分严重,反教会斗争主要发 生在云南、广西、广东等省,下层民众的参加人数越来越多 (3) 从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末 这时期甲午战争爆发,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所以反教会斗争和反瓜分逐渐结合, 斗争规模更大, 由焚毁教堂, 驱逐传教士发展到武装起义,动员了越来越多的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5、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祖国边疆地区, 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1894 年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 国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 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的继续 义和团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以设坛练拳为 形式, 以“保卫身家,防御盗贼” 为口号。

      随着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和反教会斗争的深入发展, 逐渐从秘密的反清组织发展成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团体他们在 1899 年树立起“助清灭 洋”的旗帜,攻打教堂,抗击外国侵略军,并由山东向直隶发展,后来扩展到津京地区,与 八国联军进行战场上的拼搏,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1、失败原因: 主观上: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1)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2)对封建统治阶级勾结外来侵略势力压迫中国人民和卖国本质认识不清 (3)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具有严重的分散性 (4)缺乏先进思想和理论指导,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 3 客观上,帝国主义力量的强大和清政府的出卖 2、历史意义和教训: 意义: (1)显示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2)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使帝国主义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 下策”,而不得不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 (3)动摇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的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新政 (4)使中国人民从义和团运动失败的血的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 社会的一切革命运动:反帝必须反封 教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表明,没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阶级来领导,单靠农民阶级无 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第三节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腐败 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括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二者 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以皇帝为首的皇家贵族奢侈 无度;各级官吏更是争相仿效,以权谋私,肆掠民财,“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现象比比 皆是 2、经济技术落后 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 实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完成了两次科技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 科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经 济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手工劳动为主,根本没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社会生产力低 下,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由此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死水一潭的中国封建社会激起轩然大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看起 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严酷的现实,引起了有识 之士的反省:“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造成,和中国的落后是分不开的,不但大刀长矛抵挡 不住外国舰船利炮的轰击,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抵挡不住西学的传入,要救国,只有维新,要 维新只有学习西方。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 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 首先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 代先驱者,然后经历了由物质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艰辛探求和艰难跋涉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就感觉到严重的社会危机,发出了改革的强烈呼唤, “自古及今,法无不变,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 (2)林则徐林则徐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州禁烟时期,敢于面对现 实,为了寻找御敌之策,林则徐主动去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组织人手,采访夷情,翻译外 国报纸和书籍,译有四洲志和华事夷言等,在抵抗英国的侵略过程中,提出“师夷 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3)魏源 魏源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在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一 书,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方向,对中国思想 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物质层面的学习 地主阶级中较为开明的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用”,来 维护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体”,并由此发起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 务运动。

      3、制度层面的学习 4 (1)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洪秀全明确支持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 的资本主义的纲领,虽然并未付诸实施 (2) 严复 严复是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著名思想启蒙家 他翻译了英国著名生物学 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 历史的发展, 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 中国如果拒绝变革, 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 马 关条约签订后,严复发出了“救亡”的呼号,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救亡图存,振兴中 华”的号召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旋律,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继之而起的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积极宣传并力图在 中国实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4、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倡民主、科学,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权威地位,破除 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使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向西方寻求真理, 给后人留下了理性的反思和深刻的 思想启迪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