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升六暑假衔接知识点精讲第06讲:行旅诗歌赏析(教师版).docx
15页本讲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识记《西江月》《宿建德江》;2、 体会诗人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行旅诗歌主旨行旅诗歌赏析第06讲一、知识详解(一) 行旅诗歌又称为记行诗、羁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等)远离家国,用诗歌 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 归,对自我人生的感慨的诗歌宿建德江孟浩然 〔唐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 注释①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②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③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④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⑤ 客:指作者自己⑥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⑦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⑨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2、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时新愁又涌上了心头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3、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4、 创作背景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孟浩然离开家离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宿建德江》应当就是在其漫游吴越时写下的,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5、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
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 注释① 西江月:词牌名。
②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④ 鸣蝉:蝉叫声⑤ 旧时:往日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⑦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⑧ 见:同“现”,显现,出现2、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3、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4、 创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5、 赏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二、巩固练习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移舟泊烟渚(zhǔ、zhě),日(暮、幕)客愁新A.zhǔ 暮 B.zhě 幕 C.zhǔ 幕 D.zhě 暮2.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移舟:划动小船B.客:指作者自己C.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D.泊:漂泊3.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D.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4.不是孟浩然所写的诗句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诗中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对偶 C.排比 D.夸张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B.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领全诗内容的是“新”字。
D.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分析】1. “渚”读“zhǔ”幕:主要是指覆着在上面的帐,也指挂着的大块的布状物也引申为遮蔽暮: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2. 泊:停船靠岸移舟泊烟渚: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来源:学.科.网Z.X.X.K]3.解答此题要根据句意来划分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是李白,全诗内容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5.“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1.A2.D3.D4.B5.B[来源:Zxxk.Com]6.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