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人物:《左丘明》简介.docx
6页国学人物:《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曾与孔子同朝为官,关系当在师友之间二人相互敬重,孔子称与丘明同好恶,左丘明也曾鼎力支持孔子从政今日我给大家共享一篇关于描写《左丘明》的简介,欢迎阅读! 左丘明 生卒: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时代:春秋 籍贯:山东省肥城 简评: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 世为左史 据后世记载及相关探讨,左丘明为齐国始封之君姜太公之后,为太公二十一世、太公少子印(穆公)二十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其说或有早期家谱传承为据,未可全信,亦不宜轻易否定然其称左丘明为楚左史倚相之孙,按诸《左传》,则绝无此可能 至谓左氏世为左史,则合乎史实、事理,符合商周世官制度,其以左为氏,也当与此有关左丘明袭为太史,博综群籍,曾随孔子“如周,观书于周史”,并立志为孔子传解《春秋》,说明其与孔子关系当在师友之间正由于丘明有此学识、经验与地位,故能从容胜任《春秋左氏传》之作 参政议政 据记载,鲁公准备任命孔子为司徒,将要召孟孙、季孙、叔孙三桓协商,并将此事告知左丘明左丘明直谏道:“孔子,那是圣人啊圣人为政,有过之人就要失去权位您即使想与三家谋划,但三家的过失不正合乎这一状况吗?”鲁公仍不解其意。
于是丘明作譬喻进一步说明:“周朝有人喜爱毛皮外套和美味肉食,但他想做毛皮外套而与狐狸商议索其毛皮,想办丰美牲祭而与羊儿商议索取其肉,于是狐狸、羊儿抓紧深深躲藏因此,此人等待很长时间,却无法完成毛皮外套和丰美牲祭为什么呢?周朝这人的谋划出了问题现在,您准备同三桓商议任用孔子为司徒,这与同狐狸商议做皮外套,同羊儿商议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于是,鲁公便不与三桓商议,而干脆任命孔子为司徒 左丘明理解孔子,深明孔子“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主见,其对鲁公的谏言,正是对孔子从政的强力支持 纂史作传 鲁为周公封国,保存了完整的礼乐文化和大量的历史文献左丘明作为鲁太史,自然可以优游其中,积累深厚学养,为日后著述打下坚实基础后来,他与孔子同乘至周,在周太史处查阅档案,故进一步熟识诸国史事、掌故,并与孔子进一步加深友情和相互理解正以左丘明学识、经验及其与孔子的特别关系,故能熟识诸国史事、掌故,尤能理解孔子的学说、思想和主见,深明孔子《春秋》之道的内涵和意蕴因此,由左丘明传解《春秋》,自然最合其宜 左丘明传解《春秋》,并非如他人寻章摘句般的注释、训解,而重在结合春秋时期史事的叙述,来独创孔子《春秋》之道由此旨趣,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不仅是传解《春秋》的要籍,也是关于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的基本文献。
《左传》而外,左丘明又编撰《国语》此书应系左氏失明后而作,其材料与《左传》相表里,又互为补充,同为关于古代历史文化的经典要籍 可能在《左传》、《国语》完成不久,约于公元五世纪中期偏前,左丘明逝世 人物成就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敬重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 文学创作 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说明《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3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行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左传》记事相当具体,对历史事务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此外,《左传》还汲取了其他史体的特长,把其他史体的史料按年头依次组织进去,使编年体史书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所以,《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不仅如此,在历史编纂上,《左传》还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改变,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头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另外,在编纂学上,《左传》首创“君子曰”一栏君子曰”以争论形式升华史事,为史书作者发表一家之言供应了园地,成为一种优良的史学传统 思想主见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需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 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索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丢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体现礼的众多礼节也要和义结合,对失礼行为持坚决指责的看法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殊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妙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美,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假如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加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赐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行以丢、恶不行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德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需注意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需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订正*,这样百姓才能安家立业、*才能消退。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见战前必需做好充分的打算,否则就不要出师这些打算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气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足够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其次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