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太阳今年在法国开建.doc
2页人造太阳今年在法国开建建造计划预计持续三十五年 中国承担百亿元投资ITER装置和中国人造太阳极为相似,好比一个放大版 我国出资总额高达100亿元的人造太阳计划将于今年在法国的卡达拉舍动工,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透露,目前在上海,交大、东华等沪上高校都有专家从事该项目研究,并将承担起为我国参与人造太阳计划输送人才的重任,他同时呼吁上海要大力培养该方面毕业生 人造太阳的真名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建设工程,作为当今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项目,它旨在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核聚变,利用热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ITER计划中国办公室副主任罗德隆介绍,自我国在2003年加入了ITER计划谈判,截至目前确定最终承担占总投资近10%的费用,即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包括约50亿元人民币的工程建设费尽管投入巨大,但同时我国也将享受该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全部知识产权 人类的共同梦想 在地球上构建一个人造太阳,这是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的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的共同梦想2006年11月21日,7方在法国爱丽舍宫签署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联合实施协定,为该项目提供了法律和资金保障,标志着这一人类未来30年内最大规模的科研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这一将在法国南部小镇卡达拉舍开工的实验堆对于法国来说,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核能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对于全人类来说,它将成为“后石油时代”的另一种“能源选择”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以实验堆所在国总统的身份亲自主持了2006年 11月21日的签约仪式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美、日、韩、俄、印的部长级代表团参加了这一仪式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要求我们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希拉克在签约仪式上阐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意义时这样说他认为,占世界人口一半左右的7方联合组成一个“伟大的科学团队”,为人类后代寻找新的洁净能源,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2006年11月21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使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6方在2005年6月底就实验堆选址问题达成的政治协议得到落实当时,法国在与日本经过5年的“选址争夺战”之后最终获胜,6方同意将实验堆建在法国南部小镇卡达拉舍同年12月,印度正式宣布参加该项目的建设工作实验堆将于2008年在卡达拉舍正式开工,建设工期将历时10年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实验堆将模拟太阳中心能源产生的模式,通过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新能源,因此被称为人造太阳该项目专家称,1公斤核聚变燃料可以产生相当于1000万升石油的能量。
这种热核聚变能源预计将在2050年前后进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阶段这一时间正好与专家预测的石油枯竭期相吻合届时,世界人口数量也将达到90亿因此,热核聚变能源将为人类在“后石油时代”提供能源保证 负责实验堆建设的“ITER国际局”目前已经在卡达拉舍安营扎寨2008年,来自该项目7个参与方的1000多名科学家将先后抵达卡达拉舍 实验堆的具体地点在距离马赛市百余公里的灌木丛林地区2007年年初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为2008年实验堆开工做准备实验堆的零部件由各国分头制造,并通过货轮运送到马赛港为了确保马赛港和卡达拉舍之间的零部件运输工作,一条能够让大型集装箱货车通行的道路也将开工建设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将耗资100亿欧元,46亿用于反应堆的建设,48亿用于后期开发,剩余资金则用于实验结束之后的拆除工作欧盟承担其中50%的费用,总部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ITER欧洲局”负责协调欧盟各国的资金分摊工作作为项目参与国,中国将承担10%的费用,这是我国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 据悉,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的建设将为该地区在未来10年内带来5亿欧元的经济效益 和中国EAST极为相似 ITER计划预计持续35年,前10年用于建设反应堆;后20年用于操作实验;最后5年是将实验的反应堆活化、拆除。
即将建造的ITER装置和EAST(俗称中国人造太阳)极为相似,好比是一个放大版和现在的EAST相比,ITER装置要大5倍而预研堆比ITER装置还要大5倍在今后ITER建造的10年中,中国将支持在EAST装置上进行前期研究开发,为ITER装置的运行和开发做好相关准备中国科研人员将根据“采购包”的要求,制造各类部件,运往卡达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