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羔裘》译文及鉴赏范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8672481
  • 上传时间:2021-11-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羔裘》译文及鉴赏羔裘》译文及鉴赏1  《羔裘》  先秦:佚名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羔裘》译文  穿着柔软光泽的羔羊皮袄,为人忠信正直又美好他是这样一个人啊,舍弃生命也不改变节操  穿着豹皮装饰袖口的羔皮袄,高大有力为人豪他是这样一个人啊,国家的司直能够主持正义  羔羊皮袄既光洁又鲜艳,三道豹皮装饰得真漂亮他是这样一个人啊,称得上是国家的贤能俊才  《羔裘》注释  羔裘:羔羊皮裘,古大夫的朝服  濡(r):润泽,形容羔裘柔软而有光泽  洵(xn):信,诚然,的确  侯:美  其:语助词  舍命:舍弃生命  渝:改变  豹饰:用豹皮装饰皮袄的袖口  孔武:特别勇武孔,甚;很  司直:负责正人过失的官吏  晏:鲜艳或鲜明的样子  三英:装饰袖口的三道豹皮镶边  粲(cn):光耀  彦(yn):美士,指贤能之人  《羔裘》赏析  这首诗的主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讽刺现实之作,一说是赞美正直官吏之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从表现手法说,属赋体诗人以衣喻人,从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质地、装饰,联想到穿朝服的官员的品德、才能,极其自然,也极为高明。

        《郑风羔裘》这首诗,起笔描述羔裘的外在美,作者具体而微地描写了羊皮袍子的`皮毛质地是如何的润泽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装饰是如何的鲜艳漂亮然后才赞美穿此羔裘的人的内在美,写外在美的目的是通过对羊皮袍子的仔细形容,和对其中寓意的深刻揭示,借以赞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员有正直美好能舍命为公的气节,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义的品格总而言之,人衣相配,美德毕现,这位官员才德出众,不愧是国家的贤俊外在美、气质美和品行美、形象美高度统一这样理解符合认为此诗主旨为赞美优秀官吏的说法  这首诗,从表现手法说,属赋体作者以衣喻人,从羊羔皮制的朝服的质地、装饰,联想到穿朝服的官员的品德、才能,极其自然,也极为高明因为衣裳总是人穿的,从衣裳联想到人品,再自然不过了至于一个人的品质、德性要说得很生动、形象,就不那么容易,而此诗作者的聪明之处,也在这里他用看得见的衣服的外表,来比喻看不见、感得到的较为抽象的品行德性,手法是极为高明的比如,从皮袍子上的豹皮装饰,联想到穿这件衣服的人的威武有力就十分贴切,,极为形象但作为一首讽刺诗来说,有些过于含蓄,以至千百年来聚讼不已  《羔裘》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羔裘》这首诗的主旨背景,主要有两种说法:《毛诗序》说:“《羔裘》,刺朝也。

      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意思是赞古喻今,以赞美古代君子来讽喻当时的官员;朱熹《诗集传》认为是郑人“美其大夫之辞”,即赞扬郑国名臣子皮、子产的对于这两种意见,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羔裘》译文及鉴赏2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注释  ①羔:羊之小者袪(qū 区):袖口,豹祛即镶着豹皮的袖口  ②自我人:对我们自,对;我人,我等人居(j 句)居:即“倨倨”,傲慢无礼  ③维:惟,只故:指爱或作故旧,也通  ④裦(xi 袖):同“袖”  ⑤究究:恶也,指态度傲慢  译文  穿着镶豹皮的袖子,对我们却一脸骄气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为你顾念情义  豹皮袖口的确荣耀,对我们却傲慢腔调难道没有别人可交?只是为你顾念旧交  鉴赏  《毛诗序》说:“《羔裘》,刺时也,晋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从该诗首句“羔裘豹祛”的描写来看,所写的是当时的一位卿大夫因为只有当时的卿大夫,才能穿这种镶着豹皮的袖口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时国王和诸侯所分封的臣属,在当时常担任重要官职,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在一般情况下,卿的地位较大夫为高,田邑也较大夫为多,并掌握国政和统兵大权,对属下的各级官员均可随意任免。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那个卿大夫非常恃权傲物,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侮慢故旧,故引起了一位故友的不满,那人便写诗讽刺他p#分页标题#e#  此诗两章,脉络极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极写卿大夫的服饰之威和对故旧的侮慢之态;后二句则通过自问自答,表现了原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愤不平的情绪,而诗句的语气显得“怨而不怒”,很能体现“温柔敦厚”的诗教  从结构上来看,此诗显得十分简单,艺术上也没有太多的特色,比较明显的也就是反覆吟咏、反覆唱叹、回环往复的手法这种手法实际上在《诗经》中已相当普遍,有着民歌民谣的风味,从这也正说明了《诗经》与民歌之间的密切关系  此外,该诗中所用的设问和作答的形式,在《诗经》中也时而可见这种修辞方法作为讽刺或表现一种强烈的情绪是很合适的后人诗歌以至今天的新诗里,也常可见到设问句或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其源头还不能不追溯到《诗经》中《羔裘》等诗羔裘》译文及鉴赏)相关文章:1.2.3.4.5.6.7.8.9.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