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099131
  • 上传时间:2017-08-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62M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讲 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主要内容,概 述,论证的工作等级与论证范围,地热水、矿泉水水量分析,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取水水源地可开采量的计算,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混合取水论证,实 例,一、地下取水的含义,地下取水是指建设项目利用取水建筑物直接从地下取用水资源(含地热水、矿泉水)第一节 概 述,,取水构(建)筑物包括:管井、筒井(大口井)、水平集水工程、斜井等第一节 概 述,,管井:井径150-600mm,深度:20-300m第一节 概 述,,筒井(大口井):井径2-5 m,深度:<40 m第一节 概 述,,斜井:倾角20-40°,斜长:50-200 m,垂直深度一般 <100m第一节 概 述,二、地下取水水源论证,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是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取水方案(包括取水方式和取水量等)而言的,在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分析以下内容:,第一节 概 述,,(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第一节 概 述,,(2)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3)对论证范围内地下水数量与质量进行计算和评价;(4)计算确定水源地地下水的可开采量;(5)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取水对周边水资源状况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及可能受到的影响等。

      第一节 概 述,,2、要求在区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状况,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遵循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避免取水水源工程的重复建设,相互袭夺第一节 概 述,三、地下取水水源论证思路与程序,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基本思路见图4-1第一节 概 述,第一节 概 述,工作等级和工作深度,水平年的确定,论证范围的确定,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一、工作等级,1、确定工作等级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 首先要考虑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质的要求; (2) 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3) 水文地质勘察研究程度;(汇编P177) (4) 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超采区、平衡区、和尚有潜力区)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一、工作等级,2、工作等级及其工作深度 综合考虑上述主要因素,将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等级,按照其重要性拟分为A(很重要)、B(重要)、C(一般)三级 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二、水平年的确定,根据建设项目提出的实施计划和开始取水的时间,结合实际资料的拥有程度,确定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

      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一般以水源论证时最近的年份作为现状水平年,通常要避免特枯或特丰水年,以接近于多年平均情况的年份为最好 对于规划水平年,除考虑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服务年限外,还应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等的水平年,便于资料的引用和成果的协调一致 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三、论证范围的确定,论证范围的确定,应以满足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便于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原则 1、确定的步骤 2、确定的方法,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1、确定的步骤,(1)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量和区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成果等实际要求,确定地下取水水源地开发利用的目标含水层组;,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2)确定选定的开发利用目标含水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3)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含水层分布、地下水的富水性分区、资料的拥有程度等)来初步确定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范围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2、确定的方法,(1)一般地区 论证范围一般应达到较为完整和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2)开采地区 在已开采的地区,为了掌握因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所引起的地下水系统的变化,一般应把水位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包括在内第二节 论证的工作等级及论证范围,,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二、论证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量评价,1、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2、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分析 3、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1、基本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资料; 2)各含水层组的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 3)水文气象资料;,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4)前人有关水均衡试验场、抽(压)水试验及其它研究、评价成果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2、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与地下水有补排关系的地表水体时空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各开发利用目标含水层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与水资源开发有关的生态环境灾害状况,已有用水户取水许可审批情况。

      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二、论证范围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并非要求重新全面分析评价,而是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及调查的成果来进行分析论述其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论证范围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2、论证范围内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分析第三节 区域及论证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条件分析,,一、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的常用方法简介 二、浅层孔隙水可开采量的计算 三、深层孔隙水可开采量的计算 四、山丘区裂隙水和岩溶水水源地可开采量的计算,第四节 地下取水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一、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的 常用方法简介,地下取水水源论证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定水源地的可开采量常用方法有: 1、水量均衡法; 2、数值法; 3、概率统计分析法第四节 地下取水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1、水量均衡法,水量均衡法是全面研究一定地区(均衡区)在一定时间内(均衡期)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和排泄量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的平衡计算 (1)水量均衡法的基本原理 (2)应用步骤、特点及适用条件,(1)水量均衡法的基本原理,对一个均衡区来说,在补给和消耗的不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时间段Δt内的补给量和排泄量之差,恒等于这个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

      据此可建立水均衡方程式:,,(2)应用步骤、特点及适用条件,水量均衡法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 第二步:测定每个均衡区的各项均衡要素值; 第三步:计算与评价2、数值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和边界元法 第一步:建立模型刍型; 第二步:模型的校正与验证; 第三步:运用模型进行水位预报和资源评价3、概率统计分析法,用得最多的是回归分析法 H~P H~Q H~Q,P,,回归分析法的应用时特别要注意: 必须查明地下水动态的成因,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二、浅层孔隙水可开采量的计算,常用水量均衡法对平原区浅层孔隙水评价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各项补给量、排泄量和蓄变量分别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采 用实际开采量法、 可开采系数法、平 均布井法等,进行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 计算三、深层孔隙水可开采量的计算,常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承压含水层组地下水的储存量: Q弹储=10-2.S.H.F (4.14) Q容储=10-2.μ.M.F (4.15) Q储 =Q弹储+Q容储 (4.16) 个人看法:可以 用的量为来自上部浅层 越流的量,并能在一定 的水文周期内可以获得 补给。

      四、山丘区裂隙、岩溶水可开采量的计算,常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在均衡计算区划分和水文地质参数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山丘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评价期内多年平均各项排泄量的计算,并以总排泄量作为山丘区基岩裂隙水或岩溶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对于岩溶水和泉水可开采量还常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计算,1、岩溶管道截流总和法2、地下径流模数法 3、泉水动态分析法 泉水动态分析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最小流量法 ②频率分析法 ③布西涅斯克法(衰减方程法),地热水资源综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地热水资源量的计算,第五节 地热水水量分析,,,一、地热水资源综述,地热水资源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以其热能为主要利用目的的地下水(含水汽)及其有用组分二、地热地质条件分析,1、资料收集 2、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热田地质、地温场、热储及地热水赋存条件分析四方面内容地热田地质,地热田地质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地温场,地温场研究内容包括查明地热田内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范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