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点科研基地政策变迁.docx
10页日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重点科研基地政策变迁 摘要:“COE计划”是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背景下,日本政府为创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科研基地建设资助金计划它是通过第三方评价和对资源的竞争性调配,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日本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日本,COE,世界一流大学,科研基地 所谓“COE”,即“Center of Excellence”的缩写,意为“重点科研基地”,包括“21世纪COE计划”(21st Century COE Program)和“国际COE计划”(Global COE Program)它是通过第三方评价和对资源的竞争性调配,将市场竞争原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日本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计划依据独立于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绩效评估考核的结果,采取竞争性、重点性的资源分配方式,拨放科研资助经费其目的是通过实行倾斜式的重点科研项目优先拨款,引导和促进各大学发挥自身优势、个性和特色,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一、“COE计划”出台的背景 在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与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对于日本经济的繁荣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主要依赖于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政府直属科研部门和工业界独自创建的科研机构三大科研系统但是,一直以来,日本采取的基本技术战略是在引进他国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对具有探索性、风险性特点的基础科学研究缺乏兴趣和耐力,并没有注重发挥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加之日本的科研体制是民间主导型,科研活动的大部分是在工业部门进行的,大学并不是进行科研活动的主体,这就导致日本的科研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质,科学研究的天平向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新技术的研发上倾斜,政府对担负基础科研任务的大学的科研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重技术、轻科学的战略选择使得周期长、见效慢又难以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研究在日本备受冷落,其结果直接导致日本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独创性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拉开了差距,并日益成为阻碍日本民族理论思维水平和国家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模式的转型,促使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引进、应用向重视基础性、独创性研究方向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确立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政策,把发展科学研究的着眼点聚焦在大力推进适应社会和经济需要的新技术的研发和探求物质的根源及发现新规律、新原理的纯科学和基础科学的研究上。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开始加快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加对高等教育体系的科技经费支援,以期推动大学内部基础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2001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了“大学(国立大学)的结构改革的方针”,全面阐述了面向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方针与具体内容,其核心内容包括通过采取第三方评价等评估手段,逐步在大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具体体现为减少公共财政拨款,增加竞争性科研经费,对国立、公立、私立大学通过中立机构的绩效评估实行倾斜式的重点科研项目优先拨款从时间纬度上可以把“COE计划”分为2002~2006年的“21世纪COE计划”和自2007年至今的“国际COE计划”两阶段,后者是对前者基本思路和理念的继承 二、“21世纪COE计划”的内涵、具体实施及实效分析 2002年6月14日,“21世纪COE计划”正式启动其宗旨是:在日本大学中建立若干以学科方向为单位的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基地;进一步促进大学提升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研究的水准,培养世界顶尖的高科技创新人才;政府把资金重点分配给具有高:水平和发展潜力的研究生院的教育研究基地,引导和促进各大学形成自身优势、个性和特色,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实施该计划除专门设立了“科研基地建设费补助金”制度,详细规定了该计划的组织管理、申请、建设领域和审批等流程,同时委托日本学术振兴会设立了“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管理科研资助金的审查及评估等相关业务 该计划的资助对象没有国立、公立、私立大学之分,是以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或专业及大学附属的研究所、研究中心为单位进行绩效评估和资助金的拨放对人选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立项期限以5年为一期,补助金额为1个基地每年给予1000万至5亿日元不等,持续补助5年委员会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在立项2年后对该基地的科研活动业绩进行中期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不合格的项目将被及时淘汰,终止资助,而下一个5年是否能够继续获得资助则要看其研究、教育的业绩及学科、社会的发展需要 与以往经由日本政府召开科学技术会议等形式来予以推动的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不同的是,“21世纪COE计划”的科研资助经费的拨放主要依据独立于政府和院校之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高校评估考核的结果,强调竞争性原则,而不是按照大学归属来重点分配政府的资金这样不但避免了因为相应财政资金不到位而导致计划“流产”,也暗示了独立行政法人化后的国立大学,虽然主要预算仍将由国家财政拨款,但也将同其他大学一样,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
该计划的基地申请是由政府公布10大学科领域群,再将各研究领域细分为若干的学科及专业,各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实力、科研水平和发展规划,明确在科研发展方面的战略定位,申报优势学科领域的基地项目,然后经由日本学术振兴会组织的专家审查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全方位审查、筛选并最终决定入选研究项目2002~2004年度的学科分类被划分为对未来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10大学科领域群:生命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类、数学物理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及其他工学、信息电气电子类、人文科学、创新性学术领域、交叉学科复合学科新兴学科领域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现状评估和COE发展规划评估两部分,主要侧重点在于该基地的研究和教育实绩及大学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同时也颇为重视以校长为首的大学管理层的领导力和基地形成的计划等影响因子 “21世纪COE计划”自2002年6月正式启动后,分别于2002、2003、2004年进行了重点科研基地的申请和遴选工作虽然该计划的科研资助金额度不大,但从以往历年应募的状况来看,各大学为争取获得COE基地的提名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为能否入选“21世纪COE计划”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直属科研机构的形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对于身陷“生源危机”之中的日本大学而言,能够入选“COE计划”也意味着增加了吸引优秀生源的砝码。
故而为争取到更多财政支持和办学资源,提高自身的科研信誉,各类大学均积极申请以期能够入选另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说,通过“COE计划”的实施,仅动用少额的财政预算(每年约300亿日元左右),国家科研政策就得以通过资金支持的形式深入到大学科研活动之中,且能够达到促进大学之间营造良性竞争环境的目的,不失为一项“一石二鸟”之良策 2002年度,“21世纪COE计划”首先在生命科学、信息电气电子类、化学和材料科学、人文科学、交叉学科复合学科新兴学科等5大领域实施,预算金额为182亿日元,共有163所大学提出464项申请经过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的审查,在2002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21世纪COE计划”首批立项资助名单,共有50所大学的113项研究课题入选了此计划据统计,入选2002年的“21世纪COE计划”项目中,国立大学31所,入选项目84个,获得资助金130.02亿日元,占总金额的77.6%;公立大学4所,入选项目4个,获得资助金5.32亿日元,占总金额的3.2%;私立大学15所,入选项目25个,获得资助金32.09亿日元,占19.2%2003年度,文部科学省在对2002年度已选定的项目拨付第2年的科研资助金的同时,还在医学类、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机械土木建筑及其他工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复合学科新兴学科等5大领域进行公开招标并选定新的一批项目,预算金额为364亿日元(含对2002年度选定项目的第2年度的拨款)。
在225所大学申报的611项研究课题中,选定了56所大学的133个基地项目2004年度,该计划仅在交叉学科,复合学科,新兴学科领域进行了公开遴选,预算金额为367亿日元,从186所大学的320项申请中选定了24所大学的28个基地项目 “21世纪COE计划”的立项评审在2002~2006年的5年间,预算拨付资金分别为182、334、367、382、378亿日元,在10大学科领域共资助重点科研基地项目274个,这些重点科研基地分别隶属于93所大学(国立51所、公立7所、私立35所),在国立大学设置的重点科研基地数为204个,占基地总数的74.5%;公立大学为9个,占3.3%;私立大学为60个,占21.9% 综合上述评审结果可以看出,“21世纪COE计划”无论从重点科研基地的设置数量还是经费的分配上,都存在对国立大学的方向性倾斜趋势,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重点研究型大学其中旧制7所帝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九洲大学、大阪大学和名古屋大学)入选该计划的基地数始终位列前茅虽然这些科研实力强大的国立大学在重点科研基地的评选中斩获颇丰,但一些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地方单科性大学同样获得青睐。
由于COE计划的评选摈弃了以往按大学的综合实力进行评比的方式,而是以具有博士及优秀科研人员培养能力的学科为对象进行评审,因此规模较小的地方大学和单科性大学只要拥有优势学科照样可以在评审中脱颖而出此外,一些拥有国际知名学者的普通私立大学也在该计划中崭露头角而公立大学重点科研基地设置数量偏少的原因在于公立大学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各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科研实力相对薄弱 2005年12月,文部科学省和21世纪COE计划委员会分别对设置研究生院的558所大学校长、274个立项基地项目负责人和COE计划评审委员实施了“COE计划”成果的专项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最终有504所大学的校长、265个立项基地项目负责人和198位COE计划委员会委员提交了答卷 首先,9成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委员和7成以上的大学校长认为“COE计划”对于改善日本国内教育研究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通过申报过程,有助于大学活力的发挥,对大学运营本身起到改善的间接效果其次,公开竞争机制对于今后的大学管理及其科研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大学的明确定位产生了深刻影响,必将促进大学内部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新的研究群体的形成,合作研究的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第三,重点科研基地的获批有利于年轻的优秀科研人员的成长其突出表现为入选“COE计划”的大学的博士学位点学生人数较之前增加了十个百分点;研究生院的毕业生去科研单位就职人数也大约增加了30%;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较之前大幅增长,且约有3/4的文章发表在代表世界最高水准的学术杂志上 三、“21世纪COE计划”的新发展——“国际COE计划”的内涵、具体实施及实效分析 2007年,日本政府在“21世纪COE计划”的基础上,启动了“国际COE计划”(Global COE Program)国际COE计划”作为“21世纪COE计划”的继续,以2005年1月和9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宏图》和《新时代的研究生院教育》为理论依据其目的旨在根据各大学的个性与特色在各学问领域建设具备世界顶尖(Top Class)水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