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行为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 农业经济.docx
5页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行为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为例 -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论文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草原畜牧业牧户养殖行为 本文是一篇农业经济论文研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旨在恢复草原生态的同时,稳定牧户收入,促进畜牧业开展根据上文研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畜牧生产影响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对呼伦贝尔市总体畜牧业开展的影响、对牧户养殖行为的影响与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下列结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利于改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有效遏制草原退化,为呼伦贝尔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遏制了呼伦贝尔草原持续恶化的局面,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为草原畜牧业开展奠定了生态根底草原补奖政策运用绩效奖励资金开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棚圈建设、青贮窖建设、草库建设、人工草地建设等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生产根底设施投入水平得到提高,为畜牧业开展提供了比拟好的硬件条件,提高了畜牧生产的抗灾能力,拉动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开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北方天然草原面积约 3.13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原面积的 79.7%,对牧区乃至全国经济开展意义重大。
草原在牧民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牧区经济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维护边疆稳定、国家和区域平安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等因素,使得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黄季焜,2022〕,我国成为世界上肉类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此外,随着居民消费理念逐渐转变,天然、绿色、有机的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和欢送〔程广燕等,2022〕草原因所处地区工业化程度低,水质、土壤无污染,气候寒冷,不易发生病虫害,合乎生产绿色、有机畜产品的环境要求,能满足居民对大量的优质绿色畜产品需求,具备打造国家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根底条件然而,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上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草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极大地限制了牧区的畜牧业生产能力,直接威胁到牧民生计我国草原大局部位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一般不超过 300 毫米,且年际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加上气温、霜降、土壤等因素对其影响,造成草原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以及草原畜牧业早期的粗放式开展,只关注草原的开发和使用,却不重视养殖技术效率高耗费低产出的开展模式,一方面使得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草原地区干旱、沙尘暴、雪灾等极端气候状况频发,严重损害草地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使得草原产草量逐渐降低,难以撑持牧民畜牧生产需求,威胁到草原的生产功能。
1.2 研究意义草原畜牧业在经济开展中,面临着开展经济与爱护生态的矛盾,牧户作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的载体,其养殖行为〔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养殖结构、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变化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目标是否一致将直接影响补奖机制的实际绩效所以,研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行为的影响,对认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作用具有关键性意义此外,牧户能否利用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积极促进养殖效率的提高关系到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基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行为的影响研究,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通过影响牧户养殖行为,是否作用于养殖效率,并且深入探讨补奖政策对养殖效率影响的程度,对促进牧区畜牧业开展,引导牧户适应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积极参与草原生态爱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政府能够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根底上,多措并举提高牧户牲畜养殖效率提供参考2 文献综述与理论根底2.1 文献综述2.1.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研究(1)生态补偿政策国际上通用的环境效劳付费概念〔Payments forEnvironmental Services〕与我国的生态环境补偿概念相似,都是鼓励机制,能够鼓励环境效劳的供应者自愿提供具有外部性或公共物品属性的环境效劳〔柳荻等,2022〕。
这种鼓励机制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关于国外环境效劳付费的研究,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环境效劳付费能够改善受补偿地区的生态环境如 Martin et al〔2022〕认为实施环境效劳付费能够增加非洲自然爱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Herzog et al〔2022〕认为环境效劳付费实现了爱护瑞士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一些学者从鼓励相容理论的视角对环境效劳付费机制进行了研究,Landellmills〔2022〕研究发现环境效劳付费通过经济刺激在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方面具有正向影响作用Pagiolaetal〔2022〕和 Wunderetal〔2022〕认为环境效劳付费是对特定生态效益的利益相关者的鼓励和协调Sommervilleeta〔l2022〕认为环境效劳付费对环境效劳供应者的鼓励是有条件的,只有充沛认识到额外性和多样性的制度环境才能使这项制度得以成功实行Muradian et al〔2022〕那么指出生态效劳付费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使得个人或者集体的决策能够合乎社会利益,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形成相应的鼓励环境效劳付费是一种创新的环境爱护办法,被广泛应用于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中其中,关于农牧业的环境效劳付费政策实施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正式制定并实施了土地爱护性储藏方案〔CRP〕,在生态脆弱区实行休耕、退耕,禁止农牧户在还林还草地区耕种,并对农户进行补贴以此来到达防治水土流失,爱护生态的目的〔Claassen R et al,2022〕对于草原的生态爱护,美国在生态恶化的公用牧场,采用向牧户收费的伎俩弥补草原生态效益的损失,配合轮牧与休牧制度,减少实行区域牲畜的放牧数量〔高雅灵,2022〕2.2 理论根底2.2.1 农户经济学理论在学术研究中,农户被定义为一种经济组织,以家庭为单元,依靠家庭内部成员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本文所研究的牧户也属于农户的一种农户经济学在概念上附属于微观经济学领域,它将农户在生产、消费和劳动力供应等上的选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本假说是:农户根据自身收入、生产效益和休闲来衡量效用,并在决策上遵循效用最大化原那么,农户拥有的资金、劳力和技术知识等资源对农户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农户模型是用来描述农户内部各种关系的经济模型,原理与一般经济理论相同经过理论的延伸,农户模型被用来研究政策因素对农户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效果,农户模型可用来描述并剖析政府制定的政策对农户本身利益的影响〔张林秀,1996〕。
当前我国对牧户经济行为的解释上仍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对牧户畜牧生产行为的理解上不够深刻因此,对牧户经济行为理论研究,有助于对农户的畜牧生产行为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解释,也有助于丰盛农户经济理论,对推动草原畜牧业经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 呼伦贝尔市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及畜牧生产概况 ..................... 183.1 研究区域概况 ..................... 183.2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情况 ......................... 194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行为的影响 ......................... 284.1 理论框架 ........................ 284.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规模的影响 ................... 295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 ......................... 435.1 理论框架 .................... 435.2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背景下牧户养殖效率变化............. 455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5.1 理论框架养殖技术效率的提高将使牧户畜牧养殖过程中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减轻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是提高牧区畜牧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文所研究的牧户养殖效率特指牧户养殖的技术效率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畜牧养殖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张立中〔2022〕认为“改进品种+人工补饲+棚圈越冬+适时出栏〞是牧户提高生产水平的主要途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通过强制性的制度与补偿性的资金转变牧户的养殖行为,使牧户提高生产水平通过上文分析,并结合具体调研体会,本文认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了牧户养殖行为,直接作用于牧户的养殖效率;此外,在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过程中,伴随着牧户间草原流转的进行,间接影响了牧户养殖效率所以,本文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牧户养殖效率从下列几个方面研究:第一,草原生态补奖资金使得牧户扩大养殖规模,作用于养殖效率在第四章分析可知,草原生态补奖资金的发放,牧户会选择增加养殖牲畜,如此形成规模效应养殖规模扩大,降低了养殖固定本钱,同时牧户在养殖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新技术和新办法的使用,提高养殖技术,促进养殖效率的提高第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压缩了牧户养殖牲畜的放牧时间,通过改变了牧户养殖方式,影响畜牧养殖效率游牧和自由放牧是草原牧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呼伦贝尔,11 月至下一年 5 月是枯草期,牧户用传统生产方式养殖牲畜,使得牲畜因饲料缺乏、营养不良而掉膘甚至死亡,给牧户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牧户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动下,牧户改“全年放牧〞为“季节轮牧〞或“划区轮牧〞,在草畜平衡区实行休牧和划区轮牧,舍饲与半舍饲的养殖方式逐渐成为牧户畜牧养殖的必然选择6 研究结论与政策倡议6 12 农业经济论文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草原畜牧业牧户养殖行为 .1 研究结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旨在恢复草原生态的同时,稳定牧户收入,促进畜牧业开展根据上文研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畜牧生产影响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对呼伦贝尔市总体畜牧业开展的影响、对牧户养殖行为的影响与对牧户养殖效率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下列结论:6.1.1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利于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可持续开展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有利于改善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有效遏制草原退化,为呼伦贝尔市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遏制了呼伦贝尔草原持续恶化的局面,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改善,草原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草原产草量增加,为草原畜牧业开展奠定了生态根底。
草原补奖政策运用绩效奖励资金开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棚圈建设、青贮窖建设、草库建设、人工草地建设等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生产根底设施投入水平得到提高,为畜牧业开展提供了比拟好的硬件条件,提高了畜牧生产的抗灾能力,拉动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开展在呼伦贝尔市连续三年遭受大旱的情况下,草原天然牧草产量显著减少,但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值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开展,呼伦贝尔市及牧业四旗牲畜养殖数量与畜产品产量虽然有一定的下降,但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减少清除草原干旱三年,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和增加值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牲畜数量和畜产品产量较为稳定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作用下,到达“禁牧不禁养,减肉不减畜〞的目标,在爱护草原生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