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改革.pdf
5页1从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改革 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方向从重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改革 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方向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雷 军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雷 军二○○七年十一月重庆公交有着70多年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 由分到合,由弱到强的坎坷之路重庆公交有着70多年的历史,走过了一条从小到大, 由分到合,由弱到强的坎坷之路以下,分四个部分介绍一、重庆公交控股集团的基本情况二、重庆公交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三、倡导“四化”理念,促进客运市场良性发展四、重庆公交客运市场发展的几点思索与建议以下,分四个部分介绍一、重庆公交控股集团的基本情况二、重庆公交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三、倡导“四化”理念,促进客运市场良性发展四、重庆公交客运市场发展的几点思索与建议一、重庆公交控股集团的基本情况一、重庆公交控股集团的基本情况重庆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11日经重庆市政府 批准成立,通过5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已步入了良性发展集团公司主 要从事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及管理,下属20个子企业目前,资产总额 为33.19亿元, 现有员工近4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各种车辆6854辆, 经营线路395条。
日平均客运量330余万人次,月平均运行里程4568.79 万公里2005年6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重庆公交控股集团主营客运及相关的多项产业,如汽车制造、汽车 修理、汽车配件、旅游、餐饮等,拥有西南最大客车制造厂、修理厂及 枢纽站等,有不同类型的客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二、重庆公交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二、重庆公交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发展历程上溯至上世纪80年代时,重庆公共交通主城区只有一家客运主体, 即重庆市公共交通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体制改革的深化,公交 主管部门——重庆市公用局为进一步将公交客运市场搞活、放开,于 1984年将重庆公交公司一分为四,组建了重庆市第一公交公司等4个大 型公交营运公司,承担重庆主城各区域的公共交通客运90年代初,由 于政府全身心投入经济建设,对社会公益性的公交企业没有更多的资金 投入,而当时公交客运市场运量大于运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就默许 了大量个体经营者作为补充力量参与主城区公共交通客运由于承包经 营体制盛行,社会客运主体的数量也在这个时期迅速增加,形成了国有 公交、社会客运企业、私营车主、面的甚至是黑车共同参与公共交通的 混乱格局。
2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2001年间,是重庆公共交通经营体制 较为复杂、客运秩序较混乱的时期,也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 济体制发生强烈碰撞的时期由于社会客运主体数量过多,无序 竞争较严重,客运矛盾由运力与运量间的矛盾转化为了线路争 抢、不规范运营、利益驱动导致恶性竞争的营运矛盾国有公交 企业也由于对经济体制转型期的不适应,开始陷入了资金缺乏, 经营亏损、车辆设施陈旧,服务质量水平下降的困境社会客运 企业、私营车主大量侵蚀公交线路,公交客运市场竞争异常惨 烈,管理也极度不规范,四家国有公交企业曾在1997年至1998间 被逼到了生产经营难于维继的尴尬境地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联,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学 习息息相关在成立重庆直辖市后,重庆公交客运市场的混乱状况逐 渐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认定公交改革势在必 行重庆公交的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自2002年以来,重庆 公交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 第一次是2002年的公交综合体制改革2002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 授权组建了国有独资的重庆公交控股集团,旗下聚集了7家国有和国 有参股的公交营运公司,整合了相关联的客车制造业、场站建设管理 及第三产业,通过不断深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开展全方位的资产重组整合和资本运作,重庆公交迅速扭转了原来公 交客运市场混乱的局面,在2003年实现总体扭亏为盈,走上了专业化 、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重庆公交控股集团在重庆主 城核心区(即内环以内)获得了85%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次是2005年重庆市公交客运市场改革2005年以来,国务 院办公厅、国家建设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公交优先”的相关文 件,进一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除重庆公交控股 集团旗下的7家公交企业外,仅占重庆公交客运份额15%的社会、 民办公交企业数量就达到了27家之多由于客运市场经营主体众 多,管理相对薄弱,社会、民营客运企业承包挂靠现象严重,服 务质量低劣、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种种与城市发展和直辖市形象 不合拍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深刻反思在多方考察,认真吸取北 京、上海、武汉、深圳、杭州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基础 上,重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公交改革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重庆 市公共交通汽车客运和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出台了《关于改革主 城区公共交通汽车客运营运与管理体制的决定》(渝府发 〔2006〕123号),正式启动了重庆公交客运市场综合改革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 举、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副市长余远牧等市领导以及 市国资委、市交委领导曾多次乘坐公交车或到公交控 股集团及所属公交企业调研,对公交企业改善乘车环 境、提升服务质量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 求。
与此同时,为配合公交客运市场改革的深入,通过公 交优秀促“公交优先”,自2005年以来,重庆公交控 股集团导入了ISO9000质量体系,不断地提升管理绩 效和服务质量,同时应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在信 息化管理、IC卡应用、GPS智能调度、安全监控等方 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研发和兴建了具有国内先 进水平的BRT快速交通系统,使公交管理水平发生了 质的飞跃3三、倡导“四化”理念,促进客运市 场良性发展三、倡导“四化”理念,促进客运市 场良性发展重庆市政府对建设部等部委出台的“公 交优先”各项重要文件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 2005年4月,在第二轮公交综合体制改 革前夕,一百多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通过数月的深入调研,提出了公交实现“资 本多元化、经营统一化、管理公司化、服 务标准化”的思路才是城市公交发展的唯一 出路这个思路基本得到了重庆市领导和 相关部门的认可,也成为重庆市公交客运 市场改革的主旋律2006年10月,由重庆市发改委牵头,市交委 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组成了重庆市公交 客运市场改革领导小组,拟订了《重庆市主城 区公共交通汽车客运线路特许经营管理试行办 法》(草案)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各类 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公交化改造,杜绝社 会、民营客运企业承包挂靠经营。
其次是建立 各类客运企业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 制,构建规范有序的公交客运市场监管体系, 并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建立起符合重庆实 际、以国有公交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市场统一开放、竞争适度有序、服务规 范优质的公交客运和管理体制目前,重庆市在推进公交“四化”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 主要采取了八大措施:一是对现有客运企业营运线路实施公交化改 造,达标则授予相应线路经营权,未达标则限期完成公交化改造二 是建立健全公交客运线路特许经营制度,对新增线路经营权或收回的 现有公交客运线路经营权采取公开招标、邀标、协议出让等方式确定 线路营运主体三是推行各类客运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整合,实现 公司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四是制定主城区公交客运中 长期发展规划,公交线网规划和年度运力安排计划,构建“线路优 化、功能明确、与城市化进程和道路建设相适应”的公交线网体系 五是编制主城区公交站场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科学设置 公交客运优先车道六是推进公交客运站场与营运线路分离七是规 范公交客运行业管理,加强公交客运市场监管,规范客运市场执法 八是完善公交客运企业补贴、IC卡资源和站场资源一体化经营管理、 科研投入等配套措施,优化公交客运市场发展环境。
从总体上讲,重庆公交客运市场改革取得了一定成 效,对规范公交客运市场、确立公交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按照重庆市交通规划,未来重庆市主城区的交通将呈 现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汽车客运为补充,轨道、地 铁、BRT大运量交通相结合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重庆公 交控股集团也通过数年的充分研究和论证,确定了以发展 大容量的BRT快速交通为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从而解决 当前面临的能源短缺、交通堵塞和线网优化等一系列问题 经2007年6月重庆市政府王鸿举市长亲自审定,BRT正式 纳入了政府交通发展总体框架内,2008年1月1日由重庆公 交控股集团投资管理的第一条BRT示范线将正式通车运营 到2015年,重庆公交将逐步建立起与城市社会进程相适 应的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符合环保要求的现代化公 交体系4四、重庆公交客运市场发展的几点思索与建议四、重庆公交客运市场发展的几点思索与建议 目前,重庆公交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客运市场综合改革,城市公 共交通的运营和管理体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政府对公交的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公交客运市场正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给重庆公交带来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也由于重庆目前处于重大 改革转型时期,各项政策性支持和服务性补偿还未真正落实到位, 公交企业正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从重庆公交客运市场改革中,我们总结出“真正明确公交企业的 定位,更好地规范公交客运市场”才是当前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关 键性环节重庆公交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甚至是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公交应当坚持“资本多元化、经营统一化、管理公司化、服务标准 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档次,公 交才能有位、有为因此,我们建议:(一)合理的公交定位,是确定公共交通发展方向的基石(一)合理的公交定位,是确定公共交通发展方向的基石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但同时也受市场因素影响目前,公共交通的发 展方向出现了两种主要模式,一是实行高补贴低票价制,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的公益性 质二是实行市场经营,由供求关系自由调节,体现了公共交通的盈利性质因此,我 们认为,如何结合各地实际对公交进行合理定位,是明确城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方向的 首要问题如果政府明确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定位,推行低票价制,那么就应该建立公共 财政补偿机制,对公交企业履行公益责任所形成的政策性亏损提供足额经济补偿,从而 保证公交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政府明确公共交通合理的盈利性定位,票制体系按照市 场经济规律合理调整,那么就应当放开对公共交通的各项政策性约束,建立科学的公交 票价机制,从而激活公交企业的发展活力。
结合重庆公交的客观实际,我们建议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理顺票制,调整经 营结构,同时积极争取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所给予的经济补偿,从而逐步走向市场, 摆脱成本与票价倒挂、付出与回报逆差的怪圈如果公交企业获得了市场调整和政府适 度补贴所形成的双向有力支撑,我们相信,公交企业的改革发展必将开创出崭新的工作 局面,政府“公交优先”“百姓优先”“改善民生”的服务发展理念必将得到深入地贯 彻和落实二)减少公交营运主体是规范客运市场的前提(二)减少公交营运主体是规范客运市场的前提重庆市第一轮客运市场综合体制改革,使重庆主城区客运市场经营 主体由原先上百家,减少到目前20余家,但社会客运主体散、小、乱的 情况仍未根本性改变经营主体过多,导致了客运市场无序竞争,个别 私营客运企业为争客源、抢线路而不择手段,甚至盗用公交名称,以低 劣服务损害公交的整体形象并且,还致使客运市场条块分割,城市公 交线网无法科学、合理布局,资源配置无法得到最优利用 根据市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和论证,我们认为,目前城市公交客运经 营主体应控制在3家以内为宜,这样既能保持适度竞争又能实现客运市 场的有机统一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授权经营管理,“ 责、权、利”有机结合的作用,按照“资本多元化、经营统一化、管理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