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消化系统p.ppt
9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节 消化道出血显像(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maging)一、原理一、原理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随血液循环运行,当胃肠壁破损伴活动性出血时,显像剂随血液从出血部位不断外渗,积聚在胃肠道内通过显像显示出血部位胃肠道内异常放射性浓聚,从而作出胃肠道活动性出血的诊断,并可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显像剂二大类: 99mTc标记红细胞(99mTc-RBC) 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99mTc-胶体(99mTc-硫胶体或99mTc-植酸钠)静脉注射后被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迅速自血液循环中清除,显示肝脾影像,腹部其余器官的放射性本底很低消化道急性活动性出血时,静脉注射的99mTc-胶体逸出肠壁,显示出血病灶腹部本底低,有利于清晰显示出血灶不能进行延迟显像,不适于间歇性出血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显像方法检查前准备 显像前1小时口服KClO4 200400 mg 封闭胃黏膜,避免造成假阳性 检查前停用止血药,以免造成假阴性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人取仰卧位,探头对准腹部 使用99mTc-RBC, 静注99mTc-RBC 555740 MBq后,立即以每5 min 1帧连续采集至3060 min。
如未能显示出血灶,要在24 h内进行多次延迟显像,以提高间歇性出血的检出率怀疑出血部位与大血管或脏器重叠时,可增加侧位显像 使用99mTc-胶体,静注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370MBq后,立即开始动态采集,以每2 min 1帧连续采集2040 min必要时可重复注射再显像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影像分析正常影像99mTc-RBC显像:见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左右髂动脉等腹部大血管影像,含血量多的器官肝、脾、肾显影,膀胱渐显影腹部其它部位仅见放射性本底,胃肠壁血管床含血量较少,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不显影99mTc-硫胶体或植酸钠显像:仅肝脾清晰显影,腹部放射性本底低,腹部大血管及肾不显影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异常影像胃肠道任何部位有一定量的活动性出血,均可见到相应部位异常放射性浓聚依出血量不同可表现为点状、片状、条索状出血致胃肠道蠕动增强,出血影向肠道远端迅速移动,其位置、范围、形态及放射性浓聚程度随之发生改变可做出胃肠道出血诊断,并可大致判断出血部位与程度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道出血影像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判定胃肠道出血三要点:除正常显影脏器组织外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随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放射性分布范围扩大放射性沿肠道蠕动方向延伸,其分布与肠道一致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价值 胃肠道小量间歇性出血与定位 出血速度0.050.1 ml/min即能探出 出血量达到23 ml即可被探测 放射性核素消化道出血显像的诊断阳性率85%以上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 指发生在胃以外消化道节段的胃粘膜组织 常见Barrett食管、Meckel憩室和小肠重复畸形 异位胃黏膜显像是诊断该症的特异检查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美克氏憩室显像(一)原理(一)原理 Meckel憩室是由于胚胎期卵黄管不闭合引起,发生于回肠,离回盲瓣约60cm,成袋状,属胃黏膜在小肠的异位 异位胃黏膜具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功能,可引起憩室溃疡出血 异位胃黏膜的粘液细胞也具有快速摄取高锝酸盐然后分泌入胃肠道的特性 静脉注射99mTcO4后,异位胃黏膜很快聚集99mTcO4而呈现放射性浓聚,腹部胃以外其他部位则呈低放射性分布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二)显像方法 显像剂: 99mTc-高锝酸盐( 99mTcO4) 显像方法: 病人禁食4 h以上 检查前禁用过氯酸钾、水合氯醛、阿托品 注射后每15 min显像1次,历时2 h 检查前应用五肽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西咪替丁等有利于提高阳性率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三)正常与异常影像所见(1)正常影像: 可见胃、膀胱大量浓集放射性,肾脏及膀胱逐渐显影。
腹部其它部位无放射性浓集有时胃液中的放射性流入肠道可致十二指肠及小肠区域呈现形态不固定的放射性分布(2)异常影像: 可见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集区,多位于右下腹,和胃影同时显现多时相动态显像其位置、形态比较固定,有时影像可随时间有所增强,提示为憩室影像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美克氏憩室(箭头所指)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四)临床价值 诊断Meckel憩室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灵敏度为85%,特异性95% 有临床症状的Meckel憩室患者中异位胃黏膜的出现率为60%,合并出血的患者中异位胃粘膜的出现率高达98%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造成假阴性的因素 部分病例的憩室缺如异位胃黏膜 局部出血或分泌物较多产生稀释或洗脱作用 憩室含胃黏膜太少 异位胃黏膜因缺血、坏死、纤维化等引起功能减退等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Barretts食管显像 原理:Barretts食管是一种胃黏膜在食管下段的异位症,即胃粘膜的壁细胞取代食管下段的正常鳞状上皮细胞注入99mTcO4后,被病变局部的异位胃粘膜壁细胞所摄取而显像 显像方法、显像剂等同美克氏憩室显像 钡餐检查和直肠镜检查宜在显像后进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正常与异常影像 正常静脉注入99mTcO4后食管不显影 如在胃显影同时,贲门以上食管内出现放射性浓集,则可诊断Barretts食管。
该浓聚灶随时间可增强,饮水后放射性不消失 临床价值:Barrett食管被认为与慢性胃食管返流有关,异位胃黏膜显像简便无创,且能定位定性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节 消化道动力学研究(Kinetic Study of Gastrointestinal) 无创 不需插管 不引起疼痛或不适 患者易接受并可重复应用 不影响正常胃肠道生理功能 更具准确性和诊断意义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食道通过显像(Esophageal Transit Imaging)1. 原理吞食含有放射性显像剂的食团,放射性显像剂随食道的蠕动入胃连续采集此过程,获得食团通过食道的影像变化和相应参数,如食道通过时间等评价食道的运动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 方法放射性药物:99mTc-硫胶体或99mTc DTPA常使用水溶液,隔夜禁食于环状软骨处放置一放射性标志患者练习吞咽动作后“弹丸”式吞咽99mTc-硫胶体且每30 s干咽一次,共4次吞咽同时记录连续的动态影像并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 正常影像及结果判断 自咽部起见垂直向下的食管影像,动态可显示食团通过全食管的过程。
采用ROI技术勾画出全食管及分段食管(分为上、中、下段),经处理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定量分析食道内残留率或食道通过时间 食道通过时间( TETT )指从放射性食团初次进入食道至90%放射性被清除的时间 正常值小于15秒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4. 临床评价 具较高敏感性 可对患者的食道功能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药物或手术疗效 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和胃食管返流患者其食道通过率下降,食道通过时间延长 食道梗阻时,梗阻平面以上放射性显像剂滞留 食道瘘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可溢出食道 食道通过显像具有合乎生理、简便准确,非创伤性,辐射剂量小、快速等特点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胃食管反流显像(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maging)1. 方法隔夜禁食喝置于150 ml桔子水、150 ml 0.1N HCl溶液中的99mTc-硫胶体(或99mTc-DTPA)11.1 MBq(300Ci)仪器探头覆盖胸部和胃采集30 s图像,确定放射性是否已通过食道如未完全通过,给予30 ml水再次喝下以清除食道内残余放射性拨腹带于肋缘下,连接血压计,从0到100 mmHg逐渐增压每次增加20 mmHg,每次增压后采集30 s图像连续动态采集60 min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结果判断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试餐入胃后,如果贲门上方出现异常放射性,为胃食道反流的典型表现如未发现反流,必要时作24 h延迟显像每次增压后按公式计算胃食道反流指数GERGER4%考虑为异常表现婴幼儿不用加腹带和增加腹压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胃食管反流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临床意义和评价 胃食道反流显像常用于 返流性食管炎症的诊断 胃大部切除术后观察 诊断儿童胃食道反流 灵敏度75% 88% 胃食道反流引起肺部异物吸入往往是患儿反复肺炎、难治性肺炎、甚至是难治性哮喘的病因 胃食道反流显像诊断肺部吸入异物,有助于肺内病变的病因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胃排空试验(Gastric Emptying Study)1. 原理 摄入不被胃粘膜吸收的放射性显像剂标记食物 体外用仪器连续记录食物从胃排入肠腔的过程 以胃排空时间等参数反映胃的运动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 放射性药物 仅测定液态食物胃排空,常用99mTc硫胶体 同时测定固态和液态的胃排空时,用双核素方法测定 111In-DTPA标记液体食物 99mTc标记固态食物 固态食物胃排空正常时,液态食物胃排空一般都正常,固态胃排空延迟时,液态胃排空可能正常,也可能延迟,依胃轻瘫的程度而定 推荐先进行固态食物的胃排空测定 单纯的液态胃排空测定只适用于无法进食固态食物的患者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十二指肠-胃反流显像(Duodenum-Gastric Reflux Imaging)1. 原理和方法 关键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十二指肠 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剂静脉注射后,经由肝脏快速摄取并分泌入胆道,继而排至十二指肠 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有99mTc-EHIDA,99mTc-Mebrofenin等 常规肝胆显像动态采集完成、放射性药物进入十二指肠后,继续进行动态显像,连续30 60 min 探头视野包括肝脏、胆道、肠道和胃 正常情况下胃部检测不到放射性 当存在肠-胃反流时,经由肝、胆道排泄至肠的示踪剂逆流入胃,造成胃显影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 结果判断 正常时胆汁不入胃,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以上的胃区无放射性浓聚,促胆汁分泌后,胃部仍无放射性 存在肠-胃返流时,经由肝、胆道排泄至肠的示踪剂逆流入胃,胃区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造成胃显影 使用计算机划定ROI,可作出肠胃反流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并可定量返流程度 若胃部投影区难以确定或难以判断有无反流,可在检查结束以前口服0.1 0.2 mCi99mTc-IDA,然后再次显像以确定胃的位置和外形轮廓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3. 临床意义 胆汁从小肠返流入胃的现象常见于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返流性食管炎及某些消化不良疾患99mTc-IDA类药物没有副作用及禁忌症,且辐射剂量小,婴幼儿或老年人均可适用 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创伤性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五、肠道转运时间测定(Intestinal Transit Study)1. 小肠通过时间测定 为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从十二指肠到盲肠的通过时间 原理与胃排空时间测定相同:摄入不被胃肠粘膜吸收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食物后,连续观察其通过小肠排出至结肠全过程,计算出小肠通过时间和小肠残留率等参数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99mTc胶体或99mTc-DTPA加水或混合于半固态食物中 隔夜禁食(至少8 h以上),空腹服用试餐,每15 min连续采集1帧,直到80%的试餐进入结肠。
整个过程约耗时46 h 正常影像可见进食试餐后,胃立即显影,随后放射性自十二指肠逐渐运行到达回盲部及结肠各段 画出胃和结肠ROI后用计算机计算出小肠通过时间正常参考值为4.20.5 h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意义 小肠通过时间加快: 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倾倒综合征、甲亢、运动功能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