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者的责任.docx
2页传播者的社会责任随着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及的普遍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 高给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带来了跨时代的变化和方便,信息社会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但是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在给广大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之 外,同样为他们制造了众多的生活陷阱——信息污染那些弥漫在网上的虚假信息、侵害青 少年心灵成长的“情色广播”、以暴力或色情面目出现的商业广告,凡此种种,构成了信息 污染的洪水猛兽,正在淹没一个转型社会的希望之光,事实上也将我们宝贵的公共空间的建 设推向了另一种极端信息污染,是指社会信息流中存在着危害人类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正常利用 的社会现象信息污染概括来讲,可包括: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失真、污秽信息、网 上信息犯罪、病毒、黑客等主要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一、 破坏网络信息生态,威胁人类生存二、 加剧信任危机,导致决策失误三、 引发各种网络信息污染问题四、 信息爆炸导致信息匮乏,信息利用成本增加五、 信息污染使网络的教育负功能凸现,网络不良信息颠覆了主流道德观念。
正如以上所述,信息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媒体,责任更加重大2007年3月,一则“香蕉致癌”的传言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部分新闻媒体不假思索、 以讹传讹、盲目跟风和推波助澜,更是大大加速了这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另一方 面又使这个传言加上了真实和权威的帽子,大大提高了其杀伤力,致使海南省的蕉农损失惨 重,而消费者也陷于恐慌之中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后,公众舆论的焦点转向了“责任”一 一“蕉癌事件”拷问媒体社会责任、“蕉癌事件”是否该向媒体问责,等等而半年之后, 一则“纸馅包子”的虚假电视新闻,在社会上掀起了更为巨大的波澜,其影响甚至广泛散播 于海外这一事件不仅为国外所谓中国食品安全威胁论提供了口实,加剧了矛盾,而且严重 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海南“蕉癌事件”虽然暴露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但也的确集中投 射出了一个隐藏在背后的重大问题:那就是新闻媒体如何看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人群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心理需求,新闻媒体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境,因而有一些媒体以淡化社会责任,用 低俗来换取“眼球”和利润,甚至像“包子事件”那样不惜以造假来博取所谓的轰动效应。
许多评论都指出了现实当中媒体责任淡化的主要表现,例如严肃新闻娱乐化、娱乐新闻低俗 化、弱势人物妖魔化、反面人物人性化等等而对于此,一些媒体又常常以“这是媒体走向 大众、走向通俗的努力,同时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适应市场的客观需要”等等说辞来为自 己开脱这些说辞虽然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现实,但绝不能成为媒体忽视自己社会责任的理由 因为正是由于报刊、电视、图书、网络等媒体对社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 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报道活动中才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 下,都不能为了所谓的“眼球效应”、经济利益忽视甚至彻底放弃承担这种责任况且,责 任和利益也绝对不是两相决然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责任和利益追求之间,媒体完 全可以两者兼顾在西方发达国家,最有社会影响、销售得最好的还是那些严肃类媒体,在 中国,目前经济效益最好的媒体也都是那些内容非常讲究的严肃媒体事实上,媒体在承担 社会责任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两者并非对立的关系近两年,中央电视台所提 倡和实施的“绿色收视”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主要频道的收视份额和社会影响,经 济利益也同样可观;《焦点访谈》的这期节目以及这个栏目长期以来的诸多节目,引来巨大 社会反响,其“眼球效应”不可谓不大,实际上同样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同时,《蕉“癌”之惑》以及其他优秀节目,也是对于目前社会上,包括一些媒体在内的浮躁心态的一 次反衬和回击严把新闻真实性这道关,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担负起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导向是新闻报道的灵魂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反映了新闻 媒体的社会责任严把新闻真实性这道关,就要对新闻工作者加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党 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传播者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新闻工 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严格遵守新闻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扎起防止虚 假新闻的“篱笆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不用再讨论的话题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 的信息是媒体的责任面对市场利益的诱惑,媒体人在选择新闻事实时不盲从, 不误导,具有质疑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质疑意味着要有准确的新闻判断新闻判断是神圣的知识,是新闻人区别于 其他人的秘密能力意味着新闻报道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要有权威的消息来源 意味着不急功近利,要深入生活实际做调查研究,,既要考虑新闻可能带来的轰 动效应,又要考虑新闻的真实性一家媒体要赢得受众信任需要很多年的努力,媒体的权威是靠一篇篇的报道累积起来 的。
但只要出现失实报道,就可能导致所有成果毁于一旦,就会被公众抛弃新闻媒体只有 责任当头,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把它当成铁的纪律,充分认识到虚假报道可能给当事人、 社会公众甚至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与严重后果,增强反对和防范虚假报道的自觉性,才能 履行好媒体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