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工段安全规程.doc
13页盐酸工段安全规程目录1.生产的原理及特点 21.1生产原理 21.2主要化学反应式 32.工艺流程简述 33.安全生产要求 44.安全生产操作 55.安全技术 75.1本装置安全生产特点 75.2各种物料物化性质及其危害 75.2.1.2 监测 85.2.1.3 毒性 85.2.1.4中毒表现 85.2.2氯气 95.2.2.1氯气中毒症状 95.2.2.2氯中毒时就诊前的注意事项 95.3生产操作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05.4严防爆炸事故 105.5爆炸事故的预防 115.6氢气系统着火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25.6.1氢气系统着火 125.6.2氢气系统着火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125.7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21.生产的原理及特点1.1生产原理氯化氢合成的反应机理是Cl2和H2在燃烧或光的照射下能迅速反应生成HCl气体,该反应为链锁反应在合成氯化氢的生产过程中,点炉时H2先在空气中燃烧,再通入Cl2,氯分子吸收光量子而离解成为两个活化的氯原子,这两个活化的氯原子再与氢分子作用,生产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活性氢原子,这个活性氢原子又与一个氯分子作用,生产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活性的氯原子,如此,继续下去则构成链锁反应,外观上表现为H2和Cl2在燃烧。
H2和Cl2燃烧后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后用水吸收制成盐酸通过浓盐酸在低压高温的解吸塔内与经过再沸器加热的高温氯化氢与水蒸汽进行连续接触逆流传质、传热的过程,浓盐酸靠重力沿填料表面下降,与上升的气体接触,从而使上升气体中氯化氢含量不断增加,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经常温冷却水(32℃)一级冷却与-15℃循环水二级冷却,经除沫得到99.9%HCL 气体,而塔底得到的19.5%的恒沸酸稀盐酸通过预热器预热,进入中压高温的解析塔内,与一定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混合后,经过再沸器加热的高温氯化氢与水蒸汽及氯化钙进行连续接触逆流传质、传热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打破稀盐酸恒沸点,盐酸、氯化钙靠重力沿填料表面下降,与上升的气体接触,从而使上升气体中氯化氢含量不断增加,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塔底得到的小于1%的稀酸,解吸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冻脱水,而稀氯化钙溶液经再蒸发提浓回用1.2主要化学反应式H2 + Cl2 → 2HCl + 43.8KCal/mol2.工艺流程简述由电解制得的湿氢气,经氢气喷淋塔洗涤去除碱雾及杂质降温处理后,经氢气泵加压、冷却器冷却、稳压装置稳压后,送至合成炉。
电解制得的湿氯气经冷却塔冷却、浓硫酸干燥、透平机加压后,再经氯气分配台、氯气稳压装置稳压后送至合成炉,干燥的氯气、氢气在合成炉中通过燃烧生成氯化氢(HCl)气体,高温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却器冷却后,送入膜式吸收器,在顶部加入吸收水,用水吸收,制得合格盐酸(含HCl:31%),进入盐酸贮槽贮存,供销售来自贮罐V101的浓盐酸经过双效换热器E102 管程进入高温解吸塔T101内,经过再沸器E101-1/2加热后,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塔底得到浓度为20%左右的稀酸,塔顶解吸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冷冻脱水后得到合格氯化氢产品,塔底稀酸经过双效换热器E102壳程和冷却器E103进入稀盐酸贮罐V102来自贮罐V101的盐酸与来自预热器E204的氯化钙溶液混合进入高温解吸塔T201内,经过再沸器E201加热后,在塔顶得到含饱和水的氯化氢气体,在塔底得到小于1%的稀酸,塔顶解吸的氯化氢气体经冷却、冷冻脱水后得到合格氯化氢产品,不合格氯化氢气体去冷凝器E303,塔底稀氯化钙溶液进入提浓塔T301内,经过再沸器E302加热后,在塔顶得到含量小于1%的稀酸,经冷凝器E303冷凝后进入1%稀盐酸贮槽,在塔底得到浓氯化钙溶液经预热器E204预热后与稀盐酸混合进入解析塔内循环利用。
3.安全生产要求3.1 本产品生产的所有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品以后,持证上岗3.2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氯碱生产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各种规章制度,精心操作,严禁班前、班中饮酒,擅自脱离工作岗位、串岗或干与生产无关的事情3.3 本生产范围内,严禁烟火所有岗位必须备有足够的消防用具和器材,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使用性能,保证完好,随时能用3.4. 生产厂房必须装有避雷器所有设备和管道必须装置有良好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必须小于4欧姆氢气管道所有法兰处要安装“静电桥”3.5 氯化氢合成生产现场的所有电器设备、仪器、仪表应采用防爆型电器设备出现故障,应由电工处理;仪器、仪表出现故障,应由仪表工处理;其他任何人员不准私自安装、拆卸、修理3.6 所有物料管道及设备,应密闭无泄漏氯气、氢气管道,在安装和检修后均应作耐压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7 严格按工艺指标控制,严禁超温、超压3.8 所有转动设备在启动前应盘车2~3转,无异常情况后再启动所有传动装置应安装有防护罩并定期检查、加油,保持润滑良好3.9 凡灌装盐酸和检修酸管道及设备时,除必须穿戴好工作服、鞋、帽外,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
3.10 冬季长期停车时,要把一切用水设备、管道内的水放尽,以防冻坏设备、管道3.11 检修酸槽及其他有物料的设备、管道、阀门时,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泄压,将物料妥善处理,再把设备、管道冲洗干净,若需动火时,还应用风吹除、置换合格,办理有关票证后方可进行检修3.12 未经有关部门或分公司许可,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现场参观、学习经分公司有关部门及分公司同意,必须要有我公司指派的人员带领(陪同)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否则,任何人员有权制止,谢绝参观、学习4.安全生产操作4.1 厂房内通风、采光必须良好禁止在室内排放氢气发生氢气总管、支管、防空管着火时,必须在系统内保持微正压情况下,进行灭火处理(例如:用石棉手套,湿衣服等阻断气源,用灭火器扑救)4.2 经常或定期检查氢气管路接地安全保护装置,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4.3 氢气管路系统要密闭,保持一定的正压操作氢气管路上方空间不得设有输电线路4.4 现场岗位上,必须常备有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4.5 由于本生产现场腐蚀比较严重,对各处的防护栏杆、楼梯及避雷装置、接地保护装置应经常或定期检查、维修保养4.6 生产系统在维修后,必须进行系统内空气置换,直至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开车,严防含氢过高发生爆炸事故。
4.7 点炉时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整个系统必须用风置换至分析合格为止然后用喷射泵抽真空,严禁不抽真空又不分析氢气纯度,进行违章点炉作业4.8 点炉不着,需重新点炉时,必须重新按操作规程规定:停炉、用氮气置换、再次分析合格、抽真空后才允许点炉4.9 当点炉没有看见火焰时,严禁往炉内通氯气4.10 合成炉视镜必须保持清晰,对有损伤或经碰击的视镜,严禁安装使用合成岗位观察窗玻璃前后必须安装防护网4.11 合成炉必须设置有防爆膜和炉压指示计4.12 在生产中,若合成炉内出现微爆炸的声音,应马上通知分析工,取样分析氢气纯度和氯气中的氢气含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4.13 停车或紧急停车时,必须先关闭氢气阀门,而后关闭氯气阀门严防氢气窜入氯气中,造成爆炸事故发生4.14 氢气管道系统必须设置有脱水和保暖装置,输送氢气的管道系统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各法兰处必须安装“静电桥”,以便有效地消除静电4.15 进合成炉前地氯气和氢气管道上必须安装压力表,氢气管道上还要设单向止逆阀或阻火器4.16 检修氢气管道、设备时,必须切断气源,用空气置换若需动火,必须置换至系统含氢小于0.2%以下,方可办理动火手续后动火。
4.17 检修氯气管道、设备时,必须首先切断气源,吹除残留的氯气,分析合格后方可检修4.18 当盐酸或氯化氢泄漏时,应立即进行加碱中和处理必须经常保持室内外地面清洁卫生,防止酸对地面、厂房地腐蚀4.19 送往聚氯乙烯车间地氯化氢气体,必须保证纯度大于94%,含游离氯小于0.005%以下在氯化氢气体输送管道上必须设置有单向止逆阀,防止氯化氢过氯,在转化与乙炔相混合时发生爆炸,或者乙炔倒流至合成发生爆炸4.20 生产现场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氯气为1mg/m3,氯化氢气体为7.5 mg/m34.21 登高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办理登高作业证,要有专人监护,登高时系好安全带安全带须经安管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4.22岗位要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操作人员要应知应会消防器材的正确操作方法4.23一旦发生事故,严格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的措施执行 5.安全技术5.1本装置安全生产特点5.1.1 具有HCl、Cl2、盐酸等多种强腐蚀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5.1.2 有易燃易爆的H2气体5.2各种物料物化性质及其危害5.2.1盐酸及氯化氢5.2.1.1物化性质氯化氢气体是无色气体,带有刺激性气味,极溶于水。
干燥氯化氢的性质不活泼,对锌、铁等金属无作用,但其水溶液几乎与所有金属作用(汞、银、镏金、铂、钽及某些合金除外)并有腐蚀作用,氯化氢是一种很稳定的化合物,但在高温下分解成氢和氧盐酸纯品无色,因含杂质呈黄色商品浓盐酸含氯化氢37~38%,是一种强酸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强氧化剂能氧化盐酸生成氯工业盐酸中含有砷杂质在空气中盐酸能形成白色的雾,产生许多液体水合物5.2.1.2 监测 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7.5mg/m35.2.1.3 毒性氯化氢的酸雾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粘膜充血及发生化学性炎症,严重者可致肺水肿长期接触时,可造成皮肤、牙齿和胃肠功能损害高浓度的盐酸可引起灼伤人吸入7.5~15mg/m3 6小时可引起不快,50~75mg/m3时难以忍受5.2.1.4中毒表现急性中毒:多见意外事故,患者可感到头痛、头昏、恶心、眼睛刺痛、羞明流泪、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检查可见结膜、鼻、咽部粘膜红肿,角膜混浊,两肺可有散在干罗音,严重者可有肺水肿表现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盐酸蒸汽和雾,可有肠胃功能紊乱、厌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牙龈出血处理:①急性吸入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时,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雾吸入和吸氧。
注意防治肺水肿,并给予祛痰、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②局部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脱下污染衣服,然后以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冲洗,再以清水冲洗,并按热灼伤处理眼部灼伤应先于其他部位处理,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再以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而后进行止痛、抗感染和其他眼科处理③误服盐酸应立即洗胃,稍晚不宜进行,氧化镁、牛奶、豆浆、蛋青、花生油灌胃5.2.1.5防护措施①生产车间要加强通风排毒并设冲洗设备②贮存、运输容器要密闭③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修,杜绝跑、冒、滴、漏④加强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应戴过滤式防毒口罩和密闭的防护眼镜,配备必要的耐酸服、手套和靴子⑤有明显呼吸道疾病不宜从事接触氯化氢和盐酸的作业5.2.2氯气氯气是有毒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比空气重,刺激咽喉及眼睛粘膜,吸入后能引起肺水肿、支气管炎,严重的甚至死亡按照卫生标准规定,生产厂房操作区域的空气含氯量最高允许浓度不应超过2 mg/m35.2.2.1氯气中毒症状 氯气属于窒息性毒物,它能强烈刺激眼睛粘膜、上下呼吸道及肺部,氯气进入深部呼吸道时,可损害肺组织而引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