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物理元月调考试题1.doc
7页1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物理元月调考试题学年高一物理元月调考试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其中第 1 题至第 6 题为单选题,第 7 题至第10 题为多选题多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17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落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2.一辆汽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的位移,接着以v2=20 km/h 走完32剩下的位移,若它全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应为( )A. 24 km/hB.34 km/h C.35 km/hD.28 km/h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 )A. t1=t2 B. t1<t2 C. t1>t2 D. 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
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的方向( )A.竖直向上 B.沿斜面向下C.沿斜面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5.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 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 C、D 两点,A、B 两端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 2L现在 C 点悬挂一个质量为 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 D 点应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 ) A.mg B.mg c.mg D.mg 33 21 416.运动质点的v—x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为顶点在坐标原点、开口向右的一条抛物线,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5 m/s2C.质点在 3 s 末的速度大小为 30 m/sD.质点在 0~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7.5 m/s7.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 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 )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C.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8.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9. 如图所示,细线连接着A球,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A、B两个球,质量分别为 2m, m.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C上静止,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C的底面粗糙,在水平地面上能始终保持静止,在细线被烧断后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球的瞬时加速度为 0B.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 θ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3gsin θD.地面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10.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 A、B、C,质量均为 m,B、C 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C 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α3F BCAA.若粘在 C 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 间摩擦力减小B.若粘在 A 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 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 B 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 间摩擦力减小D.若粘在 C 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 A、B 间摩擦力都减小二、实验题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1 题 6 分,12 题 8 分,共 14 分. )1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点静止.①此时必须记录的是(用表示序号的字母代替)________.A.橡皮条的原长 B.橡皮条的伸长长度 C.橡皮条固定端位置 D.O 点的位置E.橡皮条伸长的方向 F.两条细绳间的夹角 G.两条细绳的方向 H.两只弹簧测力计读数②如图,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 O 点,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N 和细绳的方向。
12.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通过增减小车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②为使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________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 “远小于”或“近似等4于”)③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10 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 15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16 m,悬挂 20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18 m,求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
14. (12 分)如图所示,质量M=2 kg 的木块套在水平杆上,并用3轻绳与质量m= kg 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3角的力F=10 N 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3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g取 10 N/kg.求:(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15. (12 分)如图所示,木块的质量 m = 2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木块在拉力 F=10 N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3s 撤去拉力 F已知拉力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 37°,sin37°=0.6,cos37°=0.8,取 g= 10 m/s2求:(1)撤去拉力前物体加速度的大小;(2)物体运动的最大速率;(3)撤去拉力后的 5s 内物体滑行的距离516. (12 分)为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找来一个倾角可调、斜面比较长且表面平整的斜面体和—个滑块,并在滑块上固定一个高度可升降的风帆他们让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滑过程帆面与滑块运动方向垂直假设滑块和风帆总质量为 m.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帆的运动速率成正比,即 Ff=kv。
1)写出滑块下滑过程中加速度的表达式;(2)求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并指出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小最大速度;(3)若 m=2kg,斜面倾角 θ=300,g 取 10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的斜线t=0 时 v-t 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 μ、k 的值6高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其中第 1 题至第 6 题为单选题,第 7 题至第10 题为多选题多选题中,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题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答案CCBACCBCBCDADCD二、实验题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1 题 6 分,12 题 8 分,共 14 分. )11. 答案:13. ①DGH ②3.00 12. 答案: 14.①AD ②远小于 ③0.16(0.15 也算对)三、计算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6 分按题目要求作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 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答案. (10 分)解:由胡克定律可得: F1=k(L1-L0)① (3 分)F2=k(L2-L0)② (3 分)由①②代入数据解得:L0=0.10 m (2 分)k=250 N/m. (2 分)14. (12 分)答案 (1)30° (2)0.35解析 (1)以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cos 30°-FTcos θ=0Fsin 30°+FTsin θ=mg解得FT=10 N,θ=30°.3(2)以木块M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Tcos 30°-Ff=0FN-Mg-FTsin 30°=0Ff=μFN解得μ=0.35.15. (12 分) 【解析】有外力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水平方向:maFFf037cos7竖直方向:mgFFN037sin且: 解得:a=2.6m/s2NfFF速度 v=at=2.6×3=7.8m/s 撤掉外力后,木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到停止加速度2'/2smgmmgaX=15.21mxav'2216. (12 分)答案:(1)a=gsinθ-µgcosθ-(2)当 a=0 时速度最大,Vm=减小最大速度的方法有:适当减小斜而倾角θ(滑块能静止下滑);风帆升起一些。
3)当 v=0 时,a=gsinθ-µgcosθ=3,解得=0.23最大速度 v=2m/s,Vm==2解得 k=3k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