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大汉语言文学网上任务06.doc
3页一、感受方言(40 分)1.介绍你所处的方言区分布的基本情况1、北京、承德、廊坊:该地区方言为清军入关带入,从东北话发展而来,和普通话最为接近 2.天津:为李鸿章的 淮军从安徽带来的,几十万淮军驻扎在天津,形成了天津和北方地区与众不同的安徽口音,不过天津宝坻曾属唐山,故口音接近唐山话 3.保定、唐山、秦皇岛 :同属保唐语言片,口音相近,为东北方言,中原方言和北方各少数民族方言杂糅发展而来,既不同于东北方言——北京方言,也不同于中原方言,自成体系秦皇岛话介乎于唐山话和辽西话之间,靠近唐山部分更接近于唐山口音 4.石家庄、沧州、衡水 、邢台:典型的中原口音,更接近于山东话及河南话,其中沧州地区北部接近天津口音,南部接近山东口音 5.张家口、邯郸:同属晋语区,和整个山西地区口音比较相近,同时这一地区和山西省大致就是当年赵国的疆域,因此成为赵国话也未尝不可 此外,保定北部的涿州,天津西部的武清,廊坊的三河等地清代属于京兆地区,故口音更接近于北京方言2.撰写介绍方言词语、传说故事拉闲呱儿——聊天没事儿,不要紧、不碍事儿—— 没关系上晌—下地劳动下晌——劳动收工慢慢蛄蛹——轻轻动弹尬悠——慢慢地走瓷实——结实作假儿——客气二、任选下列地名中的两个,上网查阅资料,说说它们的来历。
30 分)成都成都历史悠久,有“ 天府之国” 、“蜀中江南”、“蜀中苏杭 ”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 《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 ,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 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 311 年提前了 300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武汉 1927 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也就是说它只是取“汉口、武昌、汉阳”首字合并而来那么:武昌 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 221 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 武昌" ,取 “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汉阳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但夏口既没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汉口之所在 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都说是九省通衢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了 当时,由于交通条件,来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来客商中,要算陕西来的商人最多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因此,陕西的商人来江夏是再方便不过了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三、撰写介绍熟语(俗语、民谣、歇后语、谚语、农谚)、熟语故事(30 分)熟语 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 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 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以俗语为例 俗语 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 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 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 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 简练而形象化 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 也称常言 俗话 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 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 常言一词 带有文言的色彩 俗话一词 则有口语的气息以“不到黄河心不死”为例 介绍熟语故事 传说有个人光老婆就娶了 24 个,都没跟他过到头,一个个都先他而死了,你猜这人活了有多大?活了 880 岁, 而且越老越疯狂,根本不体贴女人的苦衷 .他的第 24任夫人心里直骂他是个“老不死的”,可面子上还得笑脸相迎 .后来她终于趁他酒后高兴之时套问出了他老不死的缘由.原来, 阎王爷著生死簿时,无意中把有他名字的那页纸 搓成纸捻, 钉了生死簿了. 于是他便幸存下来.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彭祖. 就是这第 24 个老婆, 在他疯狂的蹂躏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彭祖自认为他活的岁数最大,所以不管别人胡子多长 ,皱纹多深,他都可以把人家看成是娃娃.一天,有个老头身旁搁个大口袋在路旁歇息,刚要起身,见他过来, 便说, 老弟给咱帮个忙, 把口袋往我肩上放一下. 不料,一句老弟就叫得彭祖满肚子是气, 他说,你也配称我老弟?我都 880 岁了,你才多大? 那老头说,人都称我是老寿星,我都不知我有多大了,反正黄河每隔 1200 年清一次,我已见过 9 次了,明年就该是第十次了, 你算算我该是多大了.彭祖一听, 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继而就赶忙给老寿星赔礼道歉,混浊的黄河明年要清一次,这实在是千载难逢啊!他再三叮咛到时一定叫他去看 .老寿星开玩笑地说“ 你要不到时候死了,还能看成吗?” 彭祖说“ 我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 再说彭祖的第 24 个老婆死后,就在阎王爷面前告了一状 ,把个彭祖不死的缘故全都抖露了出来.阎王爷拆开那个纸捻一看 ,果不其然,当即命牛头马面前去捉拿彭祖,要他一命归阴.? 而牛头马面两位小鬼在阳世间却找不见彭祖.后来听村民讲, 彭祖的特点是爱倚老卖老,牛头马面耳语了几句,就拿了块黑炭到河边去洗.有人问 你外是做甚呢? 他们说,往白的洗黑炭哩 .彭祖一听,便哈哈大笑 我彭祖活了 880 岁,没见过把黑炭往白的洗的蠢人.牛头马面听他自报姓名 ,二话不说,带上他便走,尽管他叫喊着还要等着看黄河清,也挣不脱脖子上的铁锁链. 彭祖 就这样一命归阴了.? 第二年,黄河就要清时, 老寿星如约来邀彭祖时, 才知道他已死了.可老寿星是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他想, 就是拉上他的尸体去, 也要了却彭祖的那桩心愿.扒开墓门, 发现整个尸体都已腐烂,只有那颗心还在跳动. 老寿星捧着彭祖那颗心,来到黄河边, 一见黄河水清了, 捧在手里的那颗心也即刻停止了跳动,转瞬间那颗死去的心就化作一把烂肉. 这就是 “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