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ppt
3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理解与有效实施,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涵义与结构,行为管理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1,、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的因素,积极性:,表现出肯定、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进取的心理状态;,全面性:,心理健康不仅表现在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影响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2,、心理健康的表现是情绪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检测体系(表里关系),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并非此消彼涨3,、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所谓,自尊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整体全面、积极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自尊自信,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心理健康的层次,智力,正常,/,低常,人格,完善,/,分裂,情绪,积极,/,消极,关系,协调,/,失调,基础,结果,表现,关键,/,核心,心理健康的实质,(,1,)人,己:认识,接纳,完善(身,/,体、心,/,智、灵,/,德、社,/,群),(,2,)人,人:长辈,同伴,异性,家庭,(,3,)人,事:学习,工作,休闲,(,4,)人,物:物质(金钱),科技(工具),环境(自然),社会(政治),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正确地了解和接纳自我(纳己),了解自我:认识正确,自知之明,接纳自我:欣赏优点,宽容不足,完善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自我,心理健康的标准,2,、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乐群),与人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尊重,对人情感真诚、善良,接受他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心理健康的标准,3,、热爱并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好学),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平衡而积极的生活,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只是埋头学习,也能享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放松感,心理健康的标准,4,、认识并适应社会发展趋势(顺势),他们能正确看待物质和金钱的作用,对现代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有辨正的观点,他们珍视和爱护自然环境,并与社会政治有良好的适应关系,如果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能及时调整、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而不是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心理健康的标准,5,、真实感受情绪并恰当表达(真诚),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快的、稳定的,能保持满意的良好心境,面对失败、疾病和死亡等因素他们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他们能正确感受和合理表达消极情绪,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一、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功能,二、强化:良性行为的形成与维持,三、惩罚:不良行为的暂时抑制,四、消退:不良行为的长久消除,异常行为,正常行为,社会特点,时代特点,个人标准,有害行为,无害行为,害人,害己,主动,被害,短期,长远,一、问题行为的界定与功能,问题行为的功能,获得关注:成就(正面主动),乖巧(正面被动),骚扰(负面主动),懒散(负面被动),逃避责任:成人通过抱怨而逃避劳动,学生因为搞破坏罚站而逃避写作业。
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积极刺激,消极刺激,给予,正强化,(连续/间歇,),正惩罚,撤离,1.,消退,2.负惩罚,负强化,二、强化:行为的获得与巩固,生活中的强化,做客夸女主人,新学期差生新气象,列宁打碎花盆后主动认错,遇到困难,得到朋友,A,的帮助,强化物的分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Premack,原理),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错误使用,1、母亲夸奖小孩的偷窃行为,2、丈夫强化妻子的丢三拉四,3、母亲强化儿子的哭闹行为,4、同学强化他人的取绰号行为,5、教师强化学生的不守纪律,6,、母亲收拾零乱的玩具,7,、儿童的,“,口头革命派,”,使用原则,1,、正确选择强化物,(1),强力有效:容易获得,立刻呈现,不易满足,不费时间,(2),强化多样:因人因时因地选择强化物(个别差异),2,、有效实施强化,(1)真诚接纳孩子,(,2,)及时强化行为:积极方面;努力和进步,(,3,)描述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4,)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结合(语句变换),(,5,)少量强化,以防饱足,(,6,)不与惩罚混用/不要表扬之后接着批评,三、惩罚:行为的立即消失和暂时抑制,人为惩罚 后果惩罚,1,、强调个人权威 重视社会规范,2,、专制、不合理 明理、有原则,3,、行为与行为者混淆 行为与行为者分开,4,、强调过去行为 着眼未来发展,5,、威胁、恐吓 尊重、友善,6,、要求服从 给予选择,惩罚的类型,1、正惩罚,(1),体罚,:非条件惩罚,A.,施加厌恶刺激,:鞭打,恶臭,高温,严寒等,B.,进行厌恶活动:强迫体力劳动;身体自由限制,(2),斥责,:条件性惩罚,A.,否定性语言刺激或警告,B.,否定性表情或姿势,2、负惩罚,(1),隔离,:暂时离开强化环境(非排斥-排斥),注意:,a.,不理会被惩罚者的反抗行为,只进行身体引导;,b.,不进行任何强化,但应保障安全;,c.,时限一般为1-10分钟(5分钟),但不能在问题行为出现时结束。
2),反应代价,:某一行为后,去掉部分强化物,例如:图书过期罚款;违反交通规则罚款,注意:,a.,付出的代价必须有足够强度;,b.,立即付出代价或在告知处罚后延缓付出;,c.,不能损害当事人的健康和人权,错误使用,1、惩罚良性行为(,“,不良行为,”,是,“,良性行为,”,的征兆),2、将惩罚等于体罚,认为讽刺学生不是惩罚(伤害学生自尊心),3、斥责后没跟上体罚,使得斥责失效,4、延缓惩罚,可能惩罚了良性行为,5、滥用惩罚(,“,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再说,”,),6、惩罚过于轻微(轻微责备,严厉谴责,轻打,严重体罚 ),使用原则,1,、惩罚物:强力有效(一次到位的惩罚;不能成为强化物),2,、惩罚的准备,(1)尽量为替代的满意行为创造条件,并使满意行为得到强化(强化惩罚),(2)确定不良行为出现的环境刺激和强化物,并尽量控制这一情境,(3)成人执行惩罚态度必须一致,3,、惩罚的实施,(1)及时惩罚,(,2,)平静惩罚(必须保持情绪稳定),(,3,)连续惩罚,(,4,)尽早惩罚,(,5,)变化实施惩罚,(,6,)公平实施惩罚,(,7,)惩罚问题行为不能伴有强化,(,8,)惩罚不良行为要与强化积极行为相结合,四、消退:行为的缓慢而长久的消除,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取绰号:朱中华-花种猪,无礼取闹行为:故意不睡觉(哭闹),日常生活行为:拍打电视机;,摔打自行车,影响因素,(1),消退之前的强化程序:连续强化行为比间歇强化行为容易消退,(2),识别并有效控制强化物:识别问题行为的强化物,并在每次问题行为之后,消除强化物(社会关注、厌恶逃避),(,3,)消退应与正强化结合:行为矫正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对个人有益的良性行为,而不是仅仅在于消除不良行为,(,1,),消退过程的安全性。
例如:小孩到街上乱跑;智残者的攻击性行为(关注),(,2,)消退爆发的可容忍性,行为在消退之前,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反而增加;并引发异常行为和消极情绪,(,3,)周围环境执行消退的一致性,使用前提,错误使用,1、无意中消退个体的良性行为,儿童向父母打招呼,学生捡到五分钱交警察,2、由于消退爆发而中断消退,加剧不良行为的程度,3、消退就是忽视目标行为?-关注,行为是通过何种强化(正强化,负强化,自动强化)获得的,阅读文献,1,、伍新春等编著:,教师职业倦怠预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姚本先、伍新春编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C.Rogers,等著,伍新春等译:,自由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伍新春等编著:,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1,版,/2015,年第,2,版联系方式,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00875,Tel,:,010,58808190,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