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青春期性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82769041
  • 上传时间:2023-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2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青春期性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为大家解读: 今天咱们上一节实验探究课程,昨天课外活动时间,我带着大家在咱们的操场上以小组为单位去捕捉“鼠妇〞,全班六个小组,有五个小组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有一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竟然一只鼠妇都没抓到五组的小组长,请你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为什么没有捕捉到“鼠妇〞的理由吧  五组的小组长满脸的委屈和无奈:老师,我带着我们的小组成员一起去捕捉鼠妇,可是我们见到了蝴蝶、蚂蚱还有各种小飞虫,但是就是没有看到鼠妇,另外我们还挖地三尺,结果只抓到了蚯蚓这个时候其他的同学都开始小声说起话来,五组的小组长站在那里十分的无奈,其实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因此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将课堂内容进行一次深入:虽然你们很努力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你们并没有完成教师交给你们的任务,按照规定,你们五组应该受罚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时机,五组的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见到的那些蝴蝶、蚂蚱、小飞虫,还有你们挖出来的蚯蚓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看到事情有转机,一个五组的同学站了起来:老师这个我知道,蝴蝶、蚂蚱还有小飞虫都生活在草丛里,蚯蚓生活在土壤中。

      更确切应该说蝴蝶生活在有花朵的地方,而蚂蚱生活在草丛里这时另一个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蚂蚱有不同的颜色,在那些有草长得比较茂盛的地方绿色的蚂蚱较多,而在那些草比较少的地方,灰色和黄色的蚂蚱较多这时候五组的小组长又站起来,老师,我还发现我们挖出蚯蚓以后它会马上向着泥土中爬,并且还有有蚯蚓的地方和没有蚯蚓的地方土壤的状态不一样,……看着五组的学生如此积极地表现自己,我不禁有点着急了,因为这堂课我本来准备好了,用鼠妇作为案例来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可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如果打断他们直接把课堂引导到自己设定的探究实验中来,这样会消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加以引導,这课堂任务能否完成呢?斟酌再三我还是决定扔这个讨论进行下去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啊!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其他的同学也引导进这场讨论中来  刚刚五组同学观察的非常的详细,那大家能不能对五组同学观察的这些现象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老师,五组同学说的蚂蚱颜色不同的问题,我认为这是蚂蚱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它们身上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这种保护色能够防止它们被天敌发现  学生:老师,我认为五组同学所说的那个蚯蚓被挖出来以后马上逃跑是它感知到了危险的存在。

        学生:老师,我认为他说的不对,蚯蚓之所以生活在地下是因为它们害怕光,这好似是叫避光性,这个和趋光性是一个道理,比方我们常说的“飞蛾扑火〞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老师,五组的组长说的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和周围的土壤不一样,我认为这是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  学生:老师,我认为我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我们的操场上那些跑道上,篮球场上就没有昆虫,而操场角落里的草丛里和树下就有昆虫  ……  等大家停下讨论和发言之后,我开始了我的引导:嗯,大家说的都很好,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大家的这些见解究竟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说着我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实验道具和实验器材对大家的观点进行了一一的验证  虽然这堂课和我准备的课堂有点偏离,但是结果是好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学生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能力  二、教学反思  很多老师都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遇到事情不会举一反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关键要看教师怎么进行引导  1.授课方式要灵活多变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要打破以前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去适应现在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引导者,而不再是一个决策者,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到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设置生活情境我们讲述的是学生身边的生物,就要从学生的身边搜集资料,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常见的生物也就那为数不多的几种,如何从这些事物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如何从学生这些常见的事物中抽取出生命科学的原理才是最重要的,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教学,要不断的研究教学理论,更要不断的研究学生  3.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因为每一堂课都是不同的课程,我们遇到的每一批学生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是很正常的,对于这些“偶发事件〞教师不用担忧,不过也不能置之不理,比方这堂课就是我精心准备的一堂课,我想到了所有的问题,但是却没想到学生的热情偏离了教学的轨道,但是这个偏离也只是偏离了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偏离知识,也没有偏离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索性让学生探究开去,在学生探究的过程在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探究深入下去,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探究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探究教学才是真探究,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害怕那些“偶发事件〞的出现,我们一定要巧妙地利用这些“偶发事件〞,让其为我们的课堂添光溢彩,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教学根本功。

      参考文献:  [1]王晓蕾. 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2]雷佩红. 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2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