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活动单教师版.pdf
5页1 高二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活动单【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雨果以及其作品《巴黎圣母院》故事梗概2.理清课文的情节,阅读体会爱斯美拉达的美,分析伽西莫多眼泪的内涵3.了解人性的复杂,即人性之中美与丑是对立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美与丑可以相互转化,人性美才是人类的希望,人们应该追求和拥有美的德行课前预习】1. 作者介绍雨果( l802 ~1885) ,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一生坎坷而丰富,19 世纪 40 年代的十年间,主要从事政治活动 1851 年雨果因鼓动民众起义,开始了 19 年的流亡生活,1870 年结束回到法国,他始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投入保卫共和国的斗争1885 年雨果逝世于巴黎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 “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 年,是法国文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遗产代表作有小说 《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等;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诗集有《东方集》和《暮歌集》、 《静观集》等;他还是一位戏剧家,作品有《欧那尼》等2. 关于《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和雨果小说创作的里程碑。
内容梗概:1482年 1 月 6 日,巴黎人正在欢庆“愚人节”在格雷弗广场上,吉卜赛美貌少女爱斯梅拉达的精彩表演引起人们的阵阵喝彩但是,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张中年人的阴沉面孔发出了几句不祥的咒语这个人便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他自幼接受教会的熏陶,信仰虔诚, 博学多识 他生活清苦, 常以一副冷漠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16 年前, 他出于怜悯收养了一个畸形的弃儿,取名伽西莫多 伽西莫多把他视为惟一的亲人,对他感恩戴德,惟命是从伽西莫多长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钟人一天,孚罗洛在广场上发现了迷人的爱斯梅拉达,他身上潜伏的淫欲就像一头沉睡多年的野兽突然苏醒了他完全失去了自制他感到要么占有她,要么置她于死地,否则难得安宁就在“愚人节”的那天晚上,孚罗洛指使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弓箭队队长弗比斯闻声赶来,捉住敲钟人,解救了爱斯梅拉达随后,爱斯梅拉达来到流浪人和乞丐集散地,在那里她从乞丐王手下救得穷诗人格兰古瓦的性命,并和他结为表面上的夫妻第二天,经“审讯”后敲钟人被带到广场上当众受鞭笞孚罗洛路过此处,但不加理睬伽西莫多口渴难耐,向围观的人讨水喝,但得到的只是戏弄和咒骂这时,只见爱斯梅拉达提着水罐来到他的身边,敲钟人第一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光阴流逝孚罗洛并没有放弃对爱斯梅拉达的迫害他向法庭控告少女是会施魔术的2 女巫 有一天, 他无意中得知爱斯梅拉达和弗比斯约会,他藏在暗中偷听,不禁妒火中烧,用匕首刺伤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结果,宗教法庭嫁祸于爱斯梅拉达,认定是她使巫术遣黑衣魔鬼刺杀军官爱斯梅拉达屈打成招,被判绞刑行刑前夜,孚罗洛来到监狱向爱斯梅拉达忏悔,并建议带她一起逃走,不料遭到爱斯梅拉达的严词拒绝行刑日,孚罗洛在郊外像疯子一样乱跑他不知道,伽西莫多独自劫持了法场,并将爱斯梅拉达抱进了圣母院——不受法律管辖的“避难地”伽西莫多从此成了爱斯梅拉达忠实的朋友和仆人他防备着一切想加害于她的人,甚至对孚罗洛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他还为爱斯梅拉达找到伤愈的弗比斯,求他去见少女,但负心的军官却策马而去宗教法庭不顾避难权要来强行捉拿爱斯梅拉达巴黎的流浪人和乞丐闻讯前来营救,不明真相的伽西莫多奋力阻挡混战中,黑衣遮面的孚罗洛让格兰古瓦出面劝说,悄悄带领爱斯梅拉达从后门渡河逃走流浪人和乞丐们则遭到国王军队的残酷镇压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孚罗洛把爱斯梅拉达带到广场的绞架前,胁迫她在他与绞架之间选择其一少女宁死不屈,孚罗洛气急败坏,把她交给隐居在广场旁的一个女隐士,然后自己去叫官兵。
不想爱斯梅拉达正好是这个女隐士失散了16 年的小女儿,母女相见,分外激动官兵前来捉拿爱斯梅拉达,母亲奋力抢救女儿,被刽子手一脚踢开,头部触石而亡绞索终究套上了爱斯梅拉达的脖子,孚罗洛在教堂顶楼上目睹此景发出了狰狞的狂笑绝望的伽西莫多一怒之下将他从高高的顶楼上推了下去第二天,敲钟人便失踪了两年以后,人们在鹰山地穴里发现了两具奇特地连在一起的尸骨其中一具显然是个畸形的男子,他紧紧地抱着那另一具女尸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尸骨便化为了尘土《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相关的情节是:伽西莫多在克洛德的唆使下,拦路劫走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住,判受鞭刑这是一个鞭刑的场面3. 给加点字词注音:鞭笞.(chī )镂.刻( l ò u)菲.薄( f ěi)耷.拉( dā )紧扎.(zā )脊.背( j ǐ)蜷.缩( quá n)抽搐.( chù )牛虻.(m é ng)黝.黑( yǒu)虫豸.(zhì )恫.吓( dò ng)迸.出( bè ng)跛.脚( bǒ )诅咒..(zǔ zh òu)【新知建构】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分别找出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并分别概括出选文的典型环境,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一)典型环境1. 时代: 中世纪的蒙昧时代2. 地点: 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3. 课文第三段对刑台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3 写出了周围群众的无聊和庸俗,显示了中世纪的蒙昧二)人物伽西莫多围观的群众克洛德爱斯美拉达(三)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 (1 ~ 5):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第二部分 (6 ~ 16):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现和围观群众的态度第三部分 (17 ~23) :伽西莫多接受残酷的笞刑第四部分 (24 ~39) :围观群众对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诅咒第五部分 (40 ~47) :伽西莫多无奈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第六部分 (48 ~67) :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活动二、品读形象,体会人性中的美与丑切入:题目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那就从眼泪处读起P39 第 62 段: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思考: 1.爱斯梅拉达给他送水,他流泪了,而在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第60 段中作者详细地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体现了爱斯梅拉达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 他对爱斯梅拉达一开始怀有愤怒和轻视;这种起初愤怒的情感和后来的眼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斯梅拉达是美好的,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美丽无比,纯真善良,被伽西莫多拦路劫持,却不计前仇,在众人羞辱伽西莫多的情况下,给他喂水2.再读 “ 流泪 ” :这时 ,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思考:是谁让他“ 一直干燥如焚” 、“ 长时间失望 ” ? 这类人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样一个受刑者?(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围观者分别在第6 段,第 12—13 段,第 16 段(受刑前)第 30—— 39 段(受刑时)第 51—— 56 段(受刑后) 行刑前的急切期待和嘲笑(小孩们和姑娘们笑得格外厉害)行刑中的嘲弄、诅咒、快乐、恶毒(老妇人、跛脚的人),所有的观看者(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认为伽西莫多是一个怪物、魔鬼、恶汉、老猴子(人格上的侮辱、践踏),4 没有同情心行刑后依旧对他进行恶毒的诅咒在他们的眼中,伽西莫多是“非人”,而这恰恰显示了围观者的“非人”的一面,他们冷漠无情,愚昧无知,体现了人性中丑陋、阴暗的一面3.还有谁让他 “ 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失望 ” ?第 44 段:副主教克罗德匆忙走开了。
他虽披着神甫的外衣,道貌岸然,虚伪狠毒,内心阴险4.这些围观者身上体现出的人性丑陋,让我们想到了谁的笔下也曾对这类人进行过类似的描绘?这两位文学大师笔下的围观者有何异同点?鲁迅描写看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含蓄的一句是《药》中:“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静了一会 ,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 ,轰的一声 ,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再看《祝福》中的这段描写,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到处跟人倾诉自己的痛苦,人们如何反应?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 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此外,当年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一次,学校放电影,电影当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一个中国人被砍头示众,但是一群围观的中国人却鼓掌叫好从那一回以后,鲁迅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 , “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雨果笔下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围观者是发生了转变的,他们后来被被爱斯梅拉达感动,大家拍着手喊道:“ 好极了,好极了!” 然而这样剧烈的转变并不矛盾。
一方面,群众嘲笑、辱骂伽西莫多,是因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作者充分地表现了 “ 中世纪的人民” 的无知愚昧和缺乏怜悯同情之心,并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讽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 中世纪的人民” 完全丧失了人性爱斯梅拉达的微笑唤醒了伽西莫多,也唤醒了观众,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综上所述,雨果笔下的看客是麻木冷漠的群体形象,是缺乏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启蒙的封建制度下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两者的共同点是对他人苦难的麻木,冷漠,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但我们不难发现雨果笔下的看客在“善良者”的感动下也善良起来,而鲁迅笔下的看客则是一成不变的冷漠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鲁迅先生,在《祝福》中描写的这一群麻木、落后、无聊的看客,目的是“暴露国民的弱点”,表现民众的愚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而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先驱人物雨果,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欧洲中世纪的愚昧与黑暗也深表痛恨,对民众5 的麻木不仁、缺乏善良与同情心而深表遗憾,因而想通过对这一群看客的描写,来呼唤人性中的美好,鞭挞人性的丑恶,以拯救民众的灵魂。
活动三、拓展延伸,把握内涵1.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情节是全文的高潮,喂水之前,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结合你的理解,想一想,伽西莫多为什么会滚出一大颗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伽西莫多在受刑时受尽其他群众的侮辱折磨,连他此生最重要、最爱戴、最崇敬的、唯一的亲人都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弃他不顾,连喊三次给水喝却招来更多的侮辱折磨失望至极,爱斯梅拉达出现后,他本以为爱斯梅拉达是来报复的,没想到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对善良姑娘的感激、对自己的自责,这人性的自然流露,令他掉下了也许生平第一颗眼泪爱斯梅拉达的“ 一滴水 ” 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唤醒了伽西莫多几乎接近僵化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不仅如此,这滴眼泪也可以包含很多的意义:①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他喝,充满了无限感激②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之泪③悔恨之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克洛德?孚罗洛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径感到悔恨。
④开心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被他劫持后,自己受鞭刑的时候,能帮助自己,觉得异常的开心⑤觉醒之泪:伽西莫多从爱斯梅拉达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爱斯梅拉达不对,那么他也应该会想到克洛德?孚罗洛行为的不当课堂小结】“人有两只耳朵, 一只耳朵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耳朵听到魔鬼的声音 (雨果)雨果对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关怀贯穿他的作品始终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