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护士岗位培训评估体系.docx
2页浅析护士岗位培训评估体系摘要】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护理效劳内涵不断扩展,人民群众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护士岗位培训作为一种维持与拓展能力、提升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提升护理质量、改善临床护理结局、完善护士职业生涯开展、促进护理专业开展以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得到了广阔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随着培训投入的日益增加,如何科学有效评估培训效果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护士培训;岗位;评估引言护士岗位培训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如何检验培训效果、实现培训工作持续改进尚处在探索阶段,未能形成系统、可操作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进程评估指标的设置是评估活动中最基层环节,是实施护士岗位培训效果评估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护士岗位培训的特点,借鉴管理学相关培训评估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根底,通过专家函询确定护士岗位培训的效果评估指标内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探索性的构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丰富护士岗位培训评估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一、护士岗位培训评估理论概述〔一〕护士岗位培训指各医院基于护士业务水平及岗位需求,开展的有组织、有方案的培训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在职护士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以胜任现在和未来工作。
本研究将护士岗位培训界定为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包括岗前培训、低年资护士标准化培训、各岗位护士培训以及以医院为培训基地的继续教育〔二〕培训效果评估指判断培训是否到达目标的系统化过程,本研究指基于评估数据及资料,对参加培训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临床实践表现及培训工程设计、实施与结果等作出判断,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三〕指标体系是指假设干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所组成的整体,一个指标反应事物的一个侧面,一套相互联系的指标可较全面地反应事物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包括指标要素和指标权重二、护士岗位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原那么1.科学性原那么:指标体系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根底;每一项指标的设立都应建立在充分的论证、调研及细致的统计分析的根底上;2.重要性原那么:影响培训的因素很复杂,不同角度,评价指标不一样,在设计指标时要分清主次,选择与培训目标高度相关的指标;区分关键指标、一般指标和次要指标;删除对主题影响不大的指标;3.可行性原那么:设计指标时必须考虑实际的评估环境,指标数量不宜过大,层次不宜过多.在体系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数目应尽可能压缩,使得层次结构清晰合理且以易于操作;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那么:在评估指标中有的指标可以量化,如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等,量化的指标更客观地反应结果;但很多指标不能量化,如态度、能力提升等,只能定性分析。
综合采取定量与定性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应培训结果;5.独立性原那么:指同一层次的各指标相互不能包含重叠,即选入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都具有独立的信息,相互不能代替三、护士岗位培训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护士培训效果评估中,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时间、人力效益,并不是所有的培训均需要评估各个维度,需要根据培训内容、培训规模大小及培训目标选取相关评估指标同时,不同类型的培训,在各个维度的权重设置方面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对于人文素质方面、介绍性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多集中在参训积极性和满意度方面,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及应用维度权重适当减小,也可不设置;但对于专业根底技能知识,如“六部洗手法〞的培训,那么需要加强对学习效果和临床应用的评估,以确定是否到达培训效果学习是需要受训者的消化,然后才能输出,而且这个输出是需要有条件的,有这个环境需要输出的时候才能输出,有的时候很多思维的变化,你可能看不到,但是在很多处事上都会有变化〞,护士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组织的文化气氛是否适合培训内容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在培训效果好坏的界定中,不应该只期望得到正面的、好的结果,批判性的、负面的评估结果对于优化培训工程、调整师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优化护士岗位培训评估体系的对策如果想要实现工作中的行为转变,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员工想要改进行为;员工认识到原有行为的缺乏;员工必须在宽容的气氛里;员工要得到技能丰富的老员工的帮助;员工有时机尝试新方法〞,提示护理管理者要注重学习层到行为结果层的“巨大断层〞,采用监控、强化、奖励等方式构建培训内容转化的驱动力,保障培训内容的有效转化在培训效果评估的主体选择方面,应多角度选择,注重3600评价护士岗位培训教师并非全职培训人员,除了外请老师,其余多为医院骨千护士,因此不可能在效果评估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建议形成培训组织管理者、培训教师、受训护士、护士长、同事〔护士和医生〕以及病人共同组成的培训效果评估主体团队,加强与相关人员的合作,促进参训护士行为的转变,进而确保培训目标的顺利实现其中,在“培训内容临床实践应用情况〞的评估中,有受访者提出构建“联合考核模式〞,认为在培训效果评估中,护理部与培训相关的科室联合,根据培训考核制度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科室相关人员从专业角度负责具体问卷内容的设计、收集、数据整理、结果上报参考文献:【1】凌玲,卿涛.培训能提升员工组织承诺吗——可雇佣性和期望符合度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21〔03〕【2】蒋卫君,何仲.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和方法更新[J].继续教育.2021〔04〕【3】王丹假设,何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对优化医院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体系的启示[J].中国医院.2021〔11〕【4】毛春雷.应用ISO10015构建护理培训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05〕【5】应桂英,李恒,段占祺,潘晓平.卫生统计指标筛选方法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06〕【6】姜振家,杨武,洪伟,张岩.医院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构建研究[J].齐鲁医学杂志.202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