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及防骗知识 提高避险能力.docx
4页普及防骗知识 提高避险能力 普及防骗知识 提高避险能力 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21世纪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猛开展,高校学生的生活空间、交流领域的持续拓展,多元化信息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视眼,加强高校学生的防骗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防骗;大学生;能力 21世纪是高科技、高速信息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治安问题日益突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使高校管理模式逐渐由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开放式的办学管理模式使我校校园内人员复杂,无形间让学校校园与社会之间产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恶化了校园内与校园周边的环境,致使我校校园的学生生活环境的平安问题不断升级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开展的前提下,使我校在人文、政治、经济等方面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校园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化,导致校园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另外,当前我校学生一般都由90后、95后组成,他们有着时代的特色――新中国强大富有的新一代人,同时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地区的差异化、结构的复杂化等特点,高校不再只是分享知识的象牙塔,更是一个小社会近年来,我校诈骗案件也时有发生。
案例1:2021年11月,我校某女生寝室发现有校外人员正在向寝室成员推销某清洁用品,寝室同学及时告知员,员及时联系保卫处,共同制止推销人员的行为,经双方协商,让学生退还其所购的推销物品 案例2:2021年12月,某男生寝室张同学连续几天在消息里收到其他人发给他的消息:某某人今天赚了多少钱,张同学禁受不住诱惑,按对方所说的要求交纳300元押金参加到该组织,一旦参加,对方表示张同学需要往里拉人,只要拉一个人进入就有200元的收益,张同学在进去之后发现不对劲,立马报警,经调查发现是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案例3:2021年,某高校王同学乘十一假期外出旅游时,在大巴车里被骗走两百块钱事件车上一旅客翻开一罐红牛饮料后发现自己中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刚好自己买了台新的,想以3000元卖掉,问车上有没有人想买,其中一个人用1000元买了这个奖,乘客们纷纷表示不值得,不要卖掉,而那个人表示自己不需要,要买的人说自己身上没有一千元人民币,但有美元,中奖的人说可以跟其他乘客换人民币,现在是1:5的汇率呢,而且美元是真的,旁边有人看了下也说是真的,换几张美元进行收藏,王同学见其他人更换,于是自己也换了50美元进行收藏。
中途两人下车说要去兑奖,等到王同学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原来手里的美元是假的,这才发现被团伙诈骗 案例4:2021年6月,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丁某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经过人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公司经理的儿子有深交的哥们何某,何某称“只要交800元的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何某拿到了介绍费之后便无影无踪了 由此可见,大学生诈骗案件,是指以非常手段占有他人钱财、物品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较大款额的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平和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1】在以上案件中,高校诈骗案表现出作案手法的多样性、地点的随机性、行为的重复性、危害结果的重要性等特点【2】而其作案手法的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编造虚假中奖信息进行行骗:以消息、 短信、打 的方式告知机主中大奖的信息制造骗局2、以次充好进行恶意行骗:黑心棉事件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会有发生,就是利用新生的极需心理3、投其所好进行行骗:为了考取英语等级,推销人员流窜到各学生寝室进行英语报纸的推销,学生交付定金之后,往往收到第一期之后就音信全无,从而骗取其定金4、借招聘为名进行行骗:为积累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局部学生选择校外兼职,而行骗之人利用这一时机骗取其中介费、押金、报名费等。
在我校诈骗案件中,为何犯罪份子能够屡屡成功,不仅在于其作案手法的多变性,重要的是我校学生在诈骗案件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存有很多的缺乏之处,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缺乏社会经验 我校学生大多都是单身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就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成长,没遭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在思想上比拟单纯一旦离开父母、亲人、朋友,开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无法对社会上产生的一些不良风气做理性上的分析,心智不成熟,处事鲁莽,乱交朋友,表现出独我的个性,这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缺乏防范意识 当代大学生有着思想单一,疏于防范,意识淡泊,对于存在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平安隐患问题,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性的松懈,从而埋下各种隐患问题在高校宿舍里时常发生学生离开寝室而未锁门、贵重物品乱放等现象,而导致学生钱物失窃的案件时而发生 三、贪小廉价,急于求成 人性弱点的贪婪,在大学生身上也得以表达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大学生的贪小廉价心理大学生虽然是高智商人才,但还未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于是在被诈骗分子开出的种种利益所吸引,自认为自己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利益,浑然不知早已受骗。
面对我校十分严峻的诈骗案件,作为我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的平安教育问题上加大力度为了有效的让我校学生的防骗知识得到普及,在特殊时期应把防骗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尤其在学生入学时、假期外出时、毕业离校时等特殊时期,开展主题宣传、问卷调查、专题讲座、播放诈骗视频等活动,当然在日常的诈骗教育问题上也要常抓不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诈骗常识 1、做好开学初的防骗主题宣传 学生入学,特别是在新生入学时,他们从一个校园跨入到另一校园当他们带着梦想、带着欣喜来到陌生的城市,走进大学这个求知的殿堂,他们要尽快的适应周边陌生的同学、环境等就在这新生沉浸在喜悦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里,不曾有任何的防范之心,而诈骗份子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在这段特殊时期冒充学长、学姐进行诈骗,一旦这些犯罪份子得手,很容易让新生在心理上对人际沟通交往产生失落,对大学生活产生迷惑,消灭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活此时我校平安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入学时的教育契机,对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进行必要的防骗平安教育宣传,从员下寝、学生干部下寝、召开寝室长会议、公寓橱窗、公寓群等多渠道、多方位、多力量去宣传防骗平安常识、如何进行自我防范,被骗之后如何及时的应对,从而减少新生在入学时,因各种不明原因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甚至心理扭曲现象。
2、做好学生假期外出时的防骗宣传 在报到入学的那一刻起,意味着他们就要离开从小到大被关心的家,单独一人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习,在学习之余他们都会回想在家的点滴幸福生活,思家之情迫使他们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选择回家即使路途是多么的遥远也不能阻挡他们回家的心情,迫切回家的心理使他们在回家的旅途中放松警惕,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学生出行的顶峰期,也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高发期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平安到家,在节假日来临之前,开展以假期平安回家、外出旅游时等防骗平安常识的问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告知他们在旅途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做到不被骗,如果被骗他们该如何及时的调整心态,理智的去处理该事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假期出行时的平安问题进行问卷统计时,学生的答案不仅能够反映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能够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对于外出防骗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给平安教育工作者带来反思,今后在普及防骗平安常识时,如何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加深印象,减少平安事故的发生,提高学生们的幸福感 3、作好毕业季学生的防骗知识宣传 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从高校毕业,毕业季也正是大学生求职的黄金时期未真正体验社会危险的他们,在离开校园,踏入社会之际,他们就将挑战一切困难,初涉职场的他们,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择业,而他们不知的是择业时的危险正在向他们伸手。
为了防范学生陷入择业平安问题,高校可组织毕业班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防骗平安视频播回放等活动以权威人士讲解学生毕业时的所面对的平安问题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再现案件回放,以真实的人、事、物、案情,告知学生在毕业时常常发生的那些诈骗的平安问题,以及在发生问题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与维权 我校学生在防诈骗的平安问题上,我校领导、员、班主任、教师等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平安的重要性,能够在第一时间保护学生人身及财产平安,更要在情感上关注学生平安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在心灵上给予关心与疏导,使其在大学殿堂里不仅能收获海量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友谊的结交,还能引领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姚伟,李先建.大学生平安教程[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9月. 【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平安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 【3】赵升文.大学生平安教育[M].人民邮电业出版社,2021年12月. 【4】李晋东.大学生平安教育读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5】赵红霞.大学危机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 【6】薛成斌,甘勇.大学生平安教育读本[M].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7】吕灵昌等.大学生平安必读[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8】王智新.论大学生的平安教育[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