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手试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docx
4页动手试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在《杠杆》的教学中,经过学生动手试验,将生活的经验、试验的感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又回到实践的应用,学生参加整个教学过程,真正表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动手试验 杠杠 杠杠的五要素 在试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试验,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地参加到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学生动手试验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含有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本文以《杠杆》的教学过程为例,论述试验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一、动手试验、引出课题 老师提议:请学生直接用手把钉子从木板中拔出来 老师提醒:用提供的工具来试着拔钉子,试试并注意仔细观察 老师问:用哪种工具拔出钉子时最省力? 学生答:羊角锤 老师问:用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可是你们知道这里隐含着什么科学知识吗? 老师由设问引题:杠杆原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杠杆 二、动手试验、归纳建模 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撬石头是杠杆应用的一个经典例子,在课堂中我用这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模拟体验: 假如你桌上的文具盒是一块很沉重的大石头,你能用什么措施移动它呢?试试看并注意观察,请学生动手后谈做法,总结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然后老师问:刚才大家在试验中用到的拔钉子的羊角锤、老虎钳、撬石头的棍棒,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由学生回复,老师总结得到硬棒这个共同点 老师再问:在力的作用下,这些硬棒做什么运动? 学生回复:转动 老师追问:它们的转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复:全部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 至此,杠杆的模型已是呼之欲出,随即得到杠杆的定义 在这一过程中,经过多个实例,借助动手试验,观察现象和体验,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得到理想化模型,学生体会了研究方法,得到了相关能力的培养 三、动手试验、建立概念 本课教学中,力臂的概念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以往的教学中通常是直接告诉学生力臂的概念,因为是教给她们知识缺乏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以后在画力臂时通常犯错笔者在教学中,经过玩跷跷板和让学生打开课桌盖板的体验突破了解的难点 试验①:事先准备好一个跷跷板,但一头长一头短,让一个瘦小的女同学压住长的一端,再让一个高个的男同学去压短的一端,男同学压不起来 老师提问:想想看,是男同学的力气小吗? 学生回复:不是,是男同学这边的跷跷板太短了 老师提问:这说明影响试验效果的原因,除了力的大小外,还和什么相关? 学生回复:还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相关。
老师引导:这是真的吗?我们再做一个试验来看看 试验②如要打开你的课桌盖板,怎样用力比较轻易打开呢?试试看 让学生猜测后动手,用不一样大小、方向的力作用在不一样的位置打开课桌盖板,再请学生谈体会 老师提问:用沿着盖板的方向用力,向外拉或向里推,看看能否打开盖板?为何不能?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沿着盖板的方向用力,力的作用线经过支点,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因此打不开学生已然明白,力作用在杠杆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力臂,力臂是影响试验效果的一个原因在上个试验中,男同学之因此压不起来,是因为力臂太短了,此时定义力臂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再经过学生动手作图,对力臂概念的了解也就不难了 从新课引入到概念建立再到概念利用,利用就地取材,学生丰富的动手体验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避免了以往演示试验为主的缺乏直接体验和观察不够清楚等问题,也处理了利用概念时科学过程难以再现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加度和激情很高,即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认识到了科学和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络在教学中笔者还综合应用多个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步骤,除利用动手试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外,还加入了如铡纸刀铡纸、抽水机抽水的工作过程等动画演示,利用投影仪让学生充足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相互评析,首先让更多的学生在参加评析中对所学加深了解,其次充足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锻炼了她们的表示能力。
本节课学生经历了从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杠杠的现实,到经过动手试验,再到理论的高度,最终回到实践利用后的数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和碰撞,更主要的是学生从思启趣并借助体验来达成领悟升华,她们的知也真、情也深、意也坚;从动手试验中,学生的好奇心、真实的感受、成功的喜悦等全部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