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03255566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4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 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 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 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 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 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 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 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 义坚持到底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 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 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 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 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 如何认识中共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 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 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 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 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 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 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 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显得更加迫切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 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 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 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 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 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 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 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 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 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 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 向和目标第二章1.如何理解 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 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社会条 件和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在西欧各国普遍确 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18 世纪下半叶到 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 接的生产过程服务,而社会对技术的需要更加把科学推 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十九世纪,生产力和资 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在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所产牛的社会影响重 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显现,不 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的一面,更岀现了破 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产牛了影响,特别 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 学观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18-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思想产牛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 守恒和转化定律、牛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 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 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 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是融入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 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并用以指导我们 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以及科学研究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时代特 征、时代精神及其社会功能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和社会观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 要内容,是指导我们制定科技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等的思想和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 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 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 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 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 有何主要差异?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 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 系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 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 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 “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 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 性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 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 技术转化的越来也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 导,科学含量越来越高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1) 科学与技术产生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 即科学向 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从1895 年电磁波通讯原理的提出到1 9 2 1 年第一个公 众广播电台的创建, 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2 6 年; 在 最近二十年,多媒体电脑从 1987 年提出原理到 1991 年 试制成功, 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 4 年。

      据研究, 基础 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时间, 在二十世纪初大约需 要 30 年 , 至二十世纪中叶大致为 10 年 , 二十世纪下半 叶缩短至 5 年左右, 并且今后会越来越短2) 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 技术比过去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与应用 的水平, 譬如, 蜂窝移动系统的建立, 离不开无线 移动通讯原理的提出; 另一方面, 科学在很大程度也依 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 如进行粒子物理研究就不能没 有回旋加速器这一技术产品3) 在生产的目的下, 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了知识 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大致途径是科学技术生 产人们研究科学, 发明新的技术, 目的是为了发展生 产力, 推动社会进步, 即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 最后都 要落脚于生产这一目的因而在生产的目的下, 科学与 技术正在融为一体, 像软件研制这类活动, 就既要提出 原理, 又要考虑实施这一原理的技术和方法4)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下, 科学与技术统一起来 了在前述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中有两 个重要的步骤: 一是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 二是将应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其最终目标是要产生经 济利益。

      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为 是造成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原因之一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意义主要有二: 一是将原有的知识利用的“科学——技术——生 产”的过程改变为“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 从而 加速了知识的应用, 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二是会引发人们知识观念的更新人们会追求“实 用”的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知识——科学与技术能融为一 体的知识, 而仅有科学的成份却没有技术因素的知识会 被人们认为是“没用”的知识这有利于知识的发展、 普及、创造和应用5.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 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 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 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 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 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 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 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 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 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 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 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 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 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 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 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 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 响并贯穿于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 术目的的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 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 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 的方式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 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 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 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 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 化的双向互动过程第三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 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

      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 法论中的一部分,是其中的一个特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对制定科学研究中的 具体方法有着指导意义,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实践 积累可以完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2.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 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马 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把辩证法贯 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 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 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 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 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 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 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 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 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 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 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 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 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 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现代科 学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