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策略运用.doc
6页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有效方略运用 摘 要: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措施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音乐才干成为幼儿的需要,并被幼儿接纳 核心词: 音乐教育 游戏化 有效方略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还不能把音乐活动当做一种有目的、故意识的审美发明活动,她们只是为了满足活动需要、由于自己喜欢才进行音乐活动对幼儿而言,音乐就是一种游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她的精神生活才有充足价值 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措施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只有幼儿从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音乐才干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接纳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与轻松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的美,享有大胆参与和自由体现的乐趣,并学习某些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从而更好地增进自身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音乐活动游戏化,让孩子乐不思蜀 游戏化体目前音乐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形式、措施、内容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使幼儿体验“玩”同样的感觉,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乐不思蜀。
1.活动内容丰富化,乐在动中 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积极地运转如在节奏创编活动中,用拍手、跺脚、拍肩膀,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体现节奏;在乐器编配中,拍手可以用什么乐器演奏、拍腿用什么乐器演奏等;尚有乐器材料的选择,沙球可以用什么替代(饮料瓶灌小石子)?手鼓呢(小盘子和小勺子)?三角铁呢(啤酒瓶)?在音乐欣赏中,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等,音乐活动不是单一地专家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全身心地在“玩”中体现自己,体现音乐 2.活动组织多样化,乐在趣中 音乐活动的形灵活而多样根据幼儿好玩的特点,音乐活动要注意情趣性,要能激发幼儿爱好例如在《库企企》的音乐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曲风,体现音乐,我们设计了探寻宝藏的游戏通过游戏,幼儿仿佛身临其境,骑着马儿,越过高山,跨越河流,历经千辛万苦,念着咒语找到宝藏教师在游戏中只是一种“领路者”,予以幼儿情感上的满足,使幼儿自始至终处在一种良好的情感状态之中最后,找到宝藏,不仅让幼儿感受了音乐的速度和风格,并且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 3.体现形式多元化,乐在奇中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多元化地体现音乐作品,将音乐知识或技能融入游戏中。
如休止符在音乐教学中可谓是一种难点,我们在进行《小肥猪》音乐活动时,设计了一种帮小肥猪拍蚊子的情境游戏,加上语言节奏的练习“有―蚊―子―啪(拍手)”,让幼儿感受和掌握最后一拍休止符的时值,这样一来,幼儿既玩得开心,又能较好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4.增强活动摸索性,乐在发明中 幼儿的心理需要,是幼儿发起行动的内部动因为了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教师应故意识地常常向幼儿提供探究、创新的机会在奥尔夫音乐理念中,强调元素性的音乐教育,即元素性的音乐、元素性的节奏和元素性的动作在音乐活动中,有许多即兴创作和创编的游戏,例如《杯杯乐》活动,就是通过几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进行四拍子节奏的感受和创编,从创编1个四拍到2个四拍,最后进行二声部的演奏,幼儿就在这几种小小的纸杯中“玩”得不亦乐乎,同步对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学习和运用体现得积极积极 5.提高活动自主性,乐在参与中 音乐活动中没有旁观者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模糊了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以角色为阶梯的同伴关系在进行《魔链》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教师做动作,在8分音符和4分音符、2分音符转换过程中,幼儿始终不能掌握,后来运用角色游戏《猎人和大灰狼》,听到2分音符节奏就做大灰狼,听到4分音符的节奏就做小动物,听到8分音符的节奏就做猎人,幼儿不久就能掌握。
二、音乐环境丰富化,激发孩子生命活力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有,良好的音乐环境更能使人们形成积极的情绪和体验音乐环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1.选择音乐素材,营造视听环境 在幼儿生活的周边,布满丰富多彩的视听音乐资料,把音乐环境教育渗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可在幼儿来离园、户外活动、进餐、午睡前、起床后等各环节播放合适的音乐,使幼儿生活在一种舒服、快乐的音乐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浸润 2.创设活动空间,营造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设立一种供幼儿自主选择、自发摸索、自由操作摆弄的区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如各类成品或自制的乐器、听音筒、图谱、节奏谱、表演道具、服装、多媒体设备等,幼儿按照自己的爱好、能力尝试使用不同的音乐体现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幼儿在自主操作中体验和建构有关音乐的经验 3.搭建展示平台,营造自信环境 当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认知后,她们更乐意通过肢体和动作体现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结合多种主题活动,如“艺术节”、“我的舞台我做主”、“毕业典礼”、“童话月”等,充足满足幼儿展示的欲望每当幼儿看见自己的音乐才干得到人们的肯定,她们的自豪就感油然而生,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生活化,培养孩子游戏精神 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将来的专门音乐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儿某些简朴的唱唱跳跳,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美化和丰富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激发幼儿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后增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平常生活中的刷牙声、炒菜声、多种餐具、炊具的敲打声等,引导幼儿仔细聆听、合适模仿,让她们在不断摸索和发明中,获得喜悦和成功,增强自信,这就是游戏的精神音乐教育游戏化就是追求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儿,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之中,通过美的渗入,潜移默化地、进一步浅出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体现美的情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增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用游戏化的措施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参照文献: [1]程英.幼儿园音乐教育[M].福建人民出版社,. [2]李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