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28063137
  • 上传时间:2023-09-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目 录01、全国卷 02、上海卷 03、上海春季卷 04、北京卷01、 全国卷试题: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考: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02、上海卷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虞美人 听雨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情境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 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18、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答案:16、欢乐,失意,无奈 17、C 18、参考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写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03、上海春季卷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释:蛩(qióng),蟋蟀15、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6、词中说的“心事”指                     。

      1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18、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希望抗金报国 (2)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此诗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 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04、北京卷试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登鹳雀楼 <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注释: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① B、E ②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