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中客产品结构介绍.ppt
58页1 大中客产品结构介绍 欧辉客车事业部 一 客车产品分类及结构 二 客车车身结构零部件介绍 目 录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 座位数大于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 座位数大于9 9座的商用车辆称为客车 座的商用车辆称为客车 客车是随着卡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点对点运输的方便性 现已广泛用于长途客运客车是随着卡车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点对点运输的方便性 现已广泛用于长途客运 旅游观光 城市交通 企业班车等多个领域 旅游观光 城市交通 企业班车等多个领域 国内客车行业自主开发 自主创新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在国内客车行业自主开发 自主创新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在8080年代 高档旅游客车还主要依年代 高档旅游客车还主要依 靠进口 但靠进口 但9090年代以来 逐步以自制为主 并开始批量出口 品牌方面年代以来 逐步以自制为主 并开始批量出口 品牌方面MAN NEOPLANMAN NEOPLAN SETRA SETRA VOLVOVOLVO等引进技术占据了高档车市场 宇通 金龙等国内强势品牌则占据了市场的等引进技术占据了高档车市场 宇通 金龙等国内强势品牌则占据了市场的 主流 主流 大 中型客车作为商用车辆的一个分支 既有共同点 又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下面就大中大 中型客车作为商用车辆的一个分支 既有共同点 又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下面就大中 型客车及欧辉客车产品的相关知识作一介绍 型客车及欧辉客车产品的相关知识作一介绍 概 述 根据GB15089 2001 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 M类是指至少有四轮 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分为 M1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 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 M2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 座位数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 且最大设计质量不超过5000kg载客车辆 M3 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 座位数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 且最大设计质量超过5000kg载客车辆 其中 M2和M3类又分别分为 A级 车辆可载乘员数 不包括驾驶员 不多于22人 且允许站立 B级 车辆可载乘员数 不包括驾驶员 不多于22人 不允许站立 级 车辆可载乘员数 不包括驾驶员 多于22人 且允许站立 并可自由走动 级 车辆可载乘员数 不包括驾驶员 多于22人 只允许站立在过道和 或提供不超过相当于两个 人座位的站立面积 级 车辆可载乘员数 不包括驾驶员 多于22人 不允许站立 一 客车分类定义一 客车分类定义 一 客车产品分类及结构一 客车产品分类及结构 客车分类定义客车分类定义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 座位数大于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 座位数大于9 9座的商座的商 用车辆称为客车 用车辆称为客车 大中型客大中型客车车车车定定义义义义 车长大于车长大于6 6米 座位数大于米 座位数大于2323座的客车又称为大 中型客车 座的客车又称为大 中型客车 二 客车基本结构二 客车基本结构 空调空调 侧围侧围 前围前围 乘客门乘客门 座椅座椅 后围后围 侧窗侧窗顶盖顶盖 侧舱门侧舱门 底盘底盘 车身骨架结构组成车身骨架结构组成 后围骨架后围骨架 侧围骨架侧围骨架 顶盖骨架顶盖骨架 前围骨架前围骨架 底架 地板骨架 底架 地板骨架 客车车车车 身骨架构件一般采用型钢钢钢钢 管焊焊接而成 即所谓谓的骨架式结结构 1 按用途分类 1 1 城间客车 城间客车 为两个城市间旅客运输而设计的客车为两个城市间旅客运输而设计的客车 按通行费分类按通行费分类 第一类 第一类 7 7座座 第二类 第二类 8 238 23座座 第三类 第三类 24 3924 39座座 第四类 第四类 4040座座欧洲分类欧洲分类 19 19座座 MicrobusesMicrobuses 25 25座座 MinibusesMinibuses 356 L 3 53 5 中型客车中型客车 1010 9 9 L L 6 6 大型客车大型客车 12 L 12 L 1010 9 9 特大型客车特大型客车 13 7 L 13 7 L 12 12 注 括号内长度注 括号内长度分类分类为营运类客车交通行业标准为营运类客车交通行业标准 单位 米 单位 米 福田汽车发展历程 3 按发动机布置形式分类 1 1 前置发动机客车 前置发动机客车 2 2 中置发动机客车 中置发动机客车 3 3 后置发动机客车 后置发动机客车 后纵置后纵置 后横置后横置 欧辉客车主要以后置发动机客车为主欧辉客车主要以后置发动机客车为主 传统能源 常规燃料 替代能源 代用燃料 新能源 燃料形式燃料形式 分类分类 纯电动 锂离子动力电池 燃料电池客车 FCEV 油电 汽电 混合动力 柴油 NG 锂电 柴油动力 LPG燃料 NG燃料 汽油动力 欧辉客车能源应用已具备产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 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 采用 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 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 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 具有新技术 新结构的汽车 4 按燃料形式分类 四 客车车身结构介绍四 客车车身结构介绍 1 1 车身结构类型 车身结构类型 根据车身的承载 受力 情况 可将车身结构分成以下几类 根据车身的承载 受力 情况 可将车身结构分成以下几类 国内除了国内除了6 6米中巴及国外的一些校车还沿用此结构外 基本已淘汰 米中巴及国外的一些校车还沿用此结构外 基本已淘汰 根据客车车身结构上的差异 又主根据客车车身结构上的差异 又主 要分为要分为薄壳式结构和骨架式结构两薄壳式结构和骨架式结构两 类 大中型客车一般均采用后者 类 大中型客车一般均采用后者 1 1 非承载式 非承载式 将车身用挠性连接方式安装在三类底盘上 由于挠性连接处将车身用挠性连接方式安装在三类底盘上 由于挠性连接处 的的 吸震作用 整车载荷主要由车架承担 车身基本不受力 称为吸震作用 整车载荷主要由车架承担 车身基本不受力 称为 非承载式车身非承载式车身 2 2 半承载式 半承载式 将车身底架与车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结合 使车身窗下沿区域与车架共同参与承载 称将车身底架与车架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结合 使车身窗下沿区域与车架共同参与承载 称 为半承载式结构为半承载式结构 这是介于非承载与全承载之间的过渡结构 可减轻部分 这是介于非承载与全承载之间的过渡结构 可减轻部分 整车重量 但由于有整车重量 但由于有 车架 整车地板高度及行李仓布置还是受到限制 车架 整车地板高度及行李仓布置还是受到限制 目前 为了使该结构满足布置的需要 又发展出三段式车架结构 见附图 这是国内目前最目前 为了使该结构满足布置的需要 又发展出三段式车架结构 见附图 这是国内目前最 流行布置结构 流行布置结构 典型城间客车半承载结构典型城间客车半承载结构典型城市客车半承载结构典型城市客车半承载结构 底盘车架底盘车架 车身骨架车身骨架 欧辉第一代系列客车如城间客车欧辉第一代系列客车如城间客车BJ6880BJ6880 61206120 城市客车 城市客车BJ6920BJ6920 61216121等为半承载结构等为半承载结构 全承载客车结构主要特征是整个车身骨架也全承载客车结构主要特征是整个车身骨架也 就是由底桁架和前围 后围 左右侧围 顶就是由底桁架和前围 后围 左右侧围 顶 盖五大片骨架均通过矩形管焊接构成的格柵盖五大片骨架均通过矩形管焊接构成的格柵 式结构 俗称鸟笼式结构 式结构 俗称鸟笼式结构 应用在客车上的全承载车身技术是高 档豪华客车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项目 欧 洲主流客车使用全承载式车身结构已经 很普遍 而在全承载客车领域 以德国 EVOBUS所属赛特拉品牌客车 仍然为 世界全承载车身技术的代表 全承载客 车具备三大优势 安全系数高 车身重 量轻 增大乘客空间 欧辉客车自05年开始开发全承载产品 秉承欧洲技 术 自主创新全承载结构 实现高强度低重量的产品结 构 首先开发12米超高地板大型豪华城间客车 满足大 型高三级标准 通过几年的努力 全承载产品线得到拓 宽 目前已经形成12米 9米 8米系列全承载产品资源 3 3 承载式 承载式 为了进一步减轻为了进一步减轻 整车重量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整车重量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 一种车架承载的承载式结构一种车架承载的承载式结构 CC 基础总成的影响 基础总成的影响 长度尺寸确定也意味着整车重量基本确定 客车底盘总成依附于卡车 每个长度平长度尺寸确定也意味着整车重量基本确定 客车底盘总成依附于卡车 每个长度平 台应充分利用相近吨位的卡车总成 这样才是最经济的 如台应充分利用相近吨位的卡车总成 这样才是最经济的 如8 88 8米客车采用载重米客车采用载重6T6T的卡的卡 车总成 而车总成 而1111米客车则采用米客车则采用8 10T8 10T的卡车总成 因此 客车的长度与宽度受卡车底盘总的卡车总成 因此 客车的长度与宽度受卡车底盘总 成的影响很大 成的影响很大 D D 零部件总成结构影响 零部件总成结构影响 在初步选定的长度 再结合零部件总成资源如发动机 变速器长度尺寸是否在设定在初步选定的长度 再结合零部件总成资源如发动机 变速器长度尺寸是否在设定 长度内布置满足要求进行验证 如不行则调整资源或小范围内调整长度尺寸 长度内布置满足要求进行验证 如不行则调整资源或小范围内调整长度尺寸 公路 旅游客车公路 旅游客车 l l车体高大 车速高 造型时要考虑风阻的影响车体高大 车速高 造型时要考虑风阻的影响 A A柱后倾较大 在柱后倾较大 在12 1612 16度之间 过渡圆角较大度之间 过渡圆角较大 l l前围与侧围过渡圆滑 侧围形成流线形效果前围与侧围过渡圆滑 侧围形成流线形效果 l l较大的前风窗与侧窗方便游客观光较大的前风窗与侧窗方便游客观光 l l内饰色彩搭配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以软化材料 面料内饰色彩搭配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以软化材料 面料 或皮革 为主或皮革 为主 2 2 客车的造型设计 客车的造型设计 大客车由于功能要求 车体较大 一般为长方体形 中部较平直 很难做出什么变化 造型大客车由于功能要求 车体较大 一般为长方体形 中部较平直 很难做出什么变化 造型 设计主要集中在前后脸上 根据用途不同 造型风格也有所区别 设计主要集中在前后脸上 根据用途不同 造型风格也有所区别 3 3 车身结构的设计 车身结构的设计 A A 城间客车根据用途 车长 车宽 车高不同 确定车体的横断面尺寸城间客车根据用途 车长 车宽 车高不同 确定车体的横断面尺寸 如图示标准对侧窗下沿离地板高 车内高等均有要求 如图示标准对侧窗下沿离地板高 车内高等均有要求 客车结构尺寸可按标准客车结构尺寸可按标准GB13053GB13053 1305613056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按标准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按标准GB 13094GB 13094 根据标准要求设定基础结构尺寸 根据标准要求设定基础结构尺寸 龙门截面曲线是定义一龙门截面曲线是定义一 个客车车体主轮廓的关个客车车体主轮廓的关 键要素 须根据造型外键要素 须根据造型外 观审美需求 结合工艺观审美需求 结合工艺 性 变型需求 行李舱性 变型需求 行李舱 容积以及高度通过性等容积以及高度通过性等 元素设定 元素设定 B B 根据使用途径不同 选定合适的承载方式及车身结构 根据使用途径不同 选定合适的承载方式及车身结构 CC 根据座椅布置 附件的要求 确定车体的细部受力结构 根据座椅布置 附件的要求 确定车体的细部受力结构 D D 设计时同时要考虑工艺可行性方面的需求 设计时同时要考虑工艺可行性方面的需求 1 1 车身与底盘的结合工艺 车身与底盘的结合工艺 扣车工艺 涂装前扣车和涂装后扣车 主要区别在于扣车与涂装的顺序 扣车解决了立车时底盘 车身不能同时生产的问题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对于外购成品底盘 这种扣车方式不适合 于全承载式车身 目前 欧V客车半承载车型主要采用涂装后扣车方式 2 2 提高不同车型品种间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 减少材料规格的多样性 提高不同车型品种间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 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