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应用文作业(四).doc
6页经济应用文作业(四)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经济诉状的主要种类有:___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____状、 _____________状、_________________状 2、经济纠纷起诉状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明显的___________性、较强的_________性、一 定的__________性 4、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是所有的学术论文都应 具备的一般特征 5、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性研究的课题,一 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性研究的课题 6、选择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应该遵循以下两条原则: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的 课题,要选择__________________的课题。
7、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基本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选取论文材料的标准主要有四条:要选取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要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要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要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 9、论文的正文通常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份完整、正规的论文写作提纲,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项目构成 11.论文的标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揭示________________的标题;一种是揭示 ________________的标题 12.一篇完整、规范的经济论文通常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构成。
二、名词解释 1、起诉状2、答辩状3、上诉状4、申诉状5、经济工作研究6、经济论文三、简答题 1、选择科学研究课题的原则2、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四、下面是一份起诉状,从形式到内容均存在着不足,试加以评析诉 状 被告人:马XX(私营企业“人民商场”负责人):XXXXXXX 原告人: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齐XX(局长,:XXXXXXX) 委托代理人:吴XX(干部,:XXXXXXX) 案由:被告人违反合同约定,不履行合同义务 事实:原告人于1994年7月24日与王金成签定财产租赁合同,将旅游购物城一 栋二层营业大厅(建筑面积为1588.43平方米)租给王金成经营约定租期为陆年, 年租金 18 万元,自1994年9月1日起至2000年8月30日止,租期届满,租金总额为108万元,于每年8月30日前按年交清当年租金同时设定违约金100万元 及其他权利义务 被告人马XX经原告人同意,在被告人保证完全遵守全面履行上述合同条款约定的权 利义务的条件后,于同年12月3日从王金成手中转包了该营业大厅 被告人接手承租后,不能按时足额履行合同义务,经多次催讨,继续拖欠租金不交, 至今仍拖欠原告人租金44万元,取暖费16274.4万元,经原告人与被告人多次协 商均未得到结果,现诉至人民法院,提出以下请求,望法院依法保护原告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请求: 1. 被告人清偿拖欠的租金共计44万元,欠交租金银行周期贷款利息 25670.5元,欠交97-98年度取暖费16274.4元,以上三项共 计481944.9元 2. 被告人违约,使合同不能履行,向原告支付违约金 3. 终止合同 4. 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此致XX 市人民法院呈诉状人:XX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九九八年三月十日五、运用自己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对下面这篇经济论文进行分析 提示: (1)既可以从经济论文的特点、选题、取材以及结构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就其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2)既要注意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又要注意结合文章实际; (3)分析要有条理试论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来视察,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是个什么关系?何者是基本规律? 当前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论点,认为价值规律是基本规律持这种论点的学者,也许淡忘 了再生产规律的存在,所以,也就不去研究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我认为, 弄清再生产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应当受到重视与尊重。
价值规律作为调节 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机制,是实现再生产规律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但是,人闪对于再生 产规律,也应引起重视与尊重所谓再生产规律是指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量的客观必 然性,即“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 量的社会总劳动量” 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经济发展要求总量平衡与结构协调如果 破坏这种平衡和协调关系,就是违反再生产规律,就必然破坏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我们对价值规律与再生产规律都要尊重,同时又要弄清它们的相互关系再生产规律 要求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调节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又要求以 企业利益为本位发挥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看 来,价值规律的作用,既受再生产规律的制约,又是实现再生产规律的调节机制如果价 值规律离开再生产规律,就必然失去调节的依据 二、 价值规律转化为市场调节机制,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商品中配置,有时生产要素 从甲商品转到乙商品,或转到丙商品,或者作相反方向的流动这种调节生产要素配置机 制,是通过市场商品价格信号的变动而起作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价格有两 个基本因素:一是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二是某商品的供求状况。
在生产某商品 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决定某商品价格变化的是市场供求状况一般情况 是:某商品供给多了,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某商品价格就下跌企业根据这个市场信 号,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置,即从某商品生产中转移一部分资源出去;当某商品需求多了, 出现了求过于供的现象,某商品价格上扬企业根据这个市场信号,对生产要素进行再配 置,即从别的商品生产中转移一部分资源过卡从这个单纯化了的举例,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三点: (1)决定某商品是多了还是少了,是供过于求还是求过于供,是由再生产规律的客观 比例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2)制约生产要素向哪里转移和转移多少,是由再生产规律的客观比例关系决定的, 而不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3)价值规律转化为市场调节机制,受再生产规律制约,又是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商 品(企业、部门)分配的资源配置机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离开这只市场调节无形 的手,再生产规律就难以全面实现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不能排 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价值规律是近视眼,具有盲目性,所以,调节资 源配置不能单靠一只市场调节无形的手,还需要一只有形的手―――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 宏观调节机制。
三、 怎样实现再生产规律,保持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大循环,是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研 究的历史主题,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许多国家,在市场机制的选择中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 导致 30 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这里,从资本主义世界相继出现两大主流经济学 派说起: 一派是以英国 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主宰西方经济学近半个世纪这个学 派认为单靠一只无形的手―――自由市场经济,就能调节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完美实现 再生产规律,避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危机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 的大爆发,宣告新古典经济学的彻底破产 又一派是以英国凯恩斯为代表的国家宏观干预的市场经济学派,它取代了新古典经济 学,它主宰西方经济学近四十年凯恩斯主义认定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完善的,单靠一只无 形的手,不能合理调节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能全面实现再生产规律,不能避免经济危机和 失业危机但是,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又向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现再生产规律要合理的经济体制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实现再生产规律的最 大障碍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这不是哪种经济体制所能解决的矛盾,也不是这个学派或者 哪个学派的市场经济理论所能解决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剩余 价值规律派生的现象资本家阶级追求剩余价值的过度剥削,造成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过度剥削,剥夺了劳动者的一部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过度剥削又积累了大量资本 资本要投入生产,遇到了劳动者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内的对抗性的矛 盾它是伴随资本主义制度而来的矛盾哪怕是最理想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只能用治标方 法缓解这个矛盾,决无可能用治本办法消除这个矛盾 四、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再生产规律,不存在制度的障碍,但是,却遇到了理论的 和体制的障碍在 70 多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进程中,原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许多国家也 曾先后有过三次理论的或体制的失误 第一次是 30 年代,斯大林作出了一个错误的理论概括:“在我们苏联这里,群众的消 费(购买力)的增长总是超过生产的增长,推动生产向前发展” 这个理论不承认总量平衡 的客观必然性,反而把总量失衡看成是客观规律,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此产 生出价值形态上的需求膨胀经济和实物形态上的供给短缺经济这种膨胀经济或短缺经济 都是违反再生产规律的具体表现这个错误理论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在原社会主义各国 影响极大。
第二次是微观经济调节机制选择的失误50 年代初,斯大林提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 例发展规律对于这个规律有种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这个规律的本义,是回答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怎样实现再生产规律的问题这个规律表述的“按比例发展” ,是指再生产规律; 这个规律表述的“有计划”是指自觉性的调节我们把两个表述联起来看,就是说在社会 主义制度条件下只要有自觉计划机制调节就足以实现再生产规律了,根本不需要那种自发 的市场机制调节来实现再生产规律这样办的结果,让人民看到的是花色品种单调而又短 缺与积压同时存在的经济形象这就是微观经济调节机制选择失误带来的恶果如果说, 英国的 A.马歇尔在调节机制的选择上,只要一只无形的手而排斥另一只有形的手,犯了片 面性的错误;斯大林刚刚相反,他只要一只有形的手而排斥另一只无形的手,犯了又一种 片面性的错误 第三次关于宏观制衡机制选择的结果来自前苏联的以产品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计划经 济宏观制衡机制,实行单一的国家利益本位,而否定包括企业、地方在内的其他利益本位, 由国家开大灶,让地方、部门、企业都来吃国家的“大锅饭” 于是大家都向国家伸手抢 “饭”吃国家被迫实行过度集中的集权经济,同这种过度集权经济相配套的就是宏观行 政制衡,也称“笼子经济” 。
推行“笼子经济”以牺牲积极性为代价,又不能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这是又一次选择的失误 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再生产规律,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但是,反复出现有效需 求膨。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