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岛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doc
14页黄岛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关于印发《黄岛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的通知黄岛新区建设发展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 (国函〔2014〕7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 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发改地区〔2014〕1318号)精神和省委 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新起点上加快黄岛新区建设发展, 担当国家战略使命,经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认真研究,现明确 新区总体发展思路一、战略意义黄岛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积极推进新区 高水平建设,对于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创新军民融合机制、深化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和建设海洋 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新支点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打 造海洋经济升级版,有利于促进深海大洋开发,有利于加强海洋 国防力量,有利于探索海洋综合管理新模式——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新引擎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 提高新区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增强极 化效应和溢出效应,推进区域间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促进区域 间互利共赢、协调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贯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新举措。
山东半岛蓝色 经济区战略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黄 岛新区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推进新区建设, 有利于发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率先突 破、率先崛起、以点带面,开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新局面, 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施青岛发展战略的新机遇推进新区建设,做大做强 西海岸,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城区,有利于推进青岛“三 城联动”战略,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 发展定位——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路径推进新区建设,有利于 探索城镇化的新路子,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打造滨海田园式城市形态,为全国提供示范和借鉴——实施对外对内开放战略的新平台推进新区建设,有利 于发挥综合功能区的优势,创新开放模式,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 式,实行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广范围的开放,形成引领国际 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高地,更好地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一带 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的决策部署,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 发展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南学浦东、北 学滨海,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统筹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经 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 镇化,推进创新驱动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深化对外对内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足承接新战略,培育 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
三、基本原则—一高起点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意识,科学编制 新区各类规划,以发展理念转型牵引规划转型,以规划转型引领 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让规划出生产力、出竞争力、 出城市魁力、出鲜明特色高平台编制,“国字号”知名规划设 计单位组织编制;高层次团队,组建由院士领衔、国内外知名专 家参与的咨询团队和编制团队;高质量编制,借鉴先进新区建设 经验,吸收国际湾区都市发展理念,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 本土优势,体现前瞻性、战略性、长远性,体现生态、智慧、人 文的城市发展趋向——高标准建设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严要求推进 城市建设广泛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建设一 批城市精品工程坚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综合配套,全面提升 城市的支撑保障功能在城市建设中突出文化特色,挖掘文化内 涵,保护传承好历史文化,注入现代文化元素依据不同城市功 能分区,形成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自然和谐的区域建设风貌, 彰显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特色—一高水平管理以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强化 全域统筹和科学管理,推进标准国际化、管理法治化、监管数字 化、体制属地化、机制市场化、作业精细化、参与社会化和考核 常态化,构建权责明晰统一、管护动态精细、运转协同高效的长 效机制,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市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社 会风尚更加文明和谐。
发展愿景: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实施海洋战略把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新区的历史使 命,坚持走陆海统筹、依海富区、以海强区、人海和谐的发展路 子,深入认识海洋,善于经略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化海 洋生态环境保护,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 力、资源开发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蓝色跨越主动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实现蓝色 跨越”的战略部署,在青岛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中走在前列, 向海洋进军,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建设美丽新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 管理,彰显新区的创新之美、开放之美、宜居之美、和谐之美、 魅力之美,努力使生活在新区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安居乐业中创 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发展目标: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200亿元, 年均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0亿元,年均增长13%;海 洋生产总值800亿元,年均增长17%,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25%;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三年累计固定 资产投资5500亿元,年均增长22%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 值力争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5 亿元,年均增长13%;海洋生产总值1400亿元,年均增长15%, 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 70%以上,人口规模240万,城镇化率85%。
到2024年国务院 批复新区设立十周年之际,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建立海洋发展指数,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蓝高新特色鲜明 的海洋经济新区、全球高端要素聚集的开放高地、生态宜居的美 丽海洋新城,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新区五、空间布局主动融入青岛新一轮空间发展布局,坚持“东部优化、西部 提升、中部崛起、南部拓展”的原则,优化形成“一核双港、九 区联动;生态基底、轴带贯通;组群发展、产城相融”的空间布局, 构筑青岛“三城联动”发展的重要一极 核双港一核,就是由东城区、西城区和中部灵山湾 影视城共同组成新区核心区;双港,就是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九区联动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 家口循环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灵 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新技术产业开发 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九大功能区”,作为新区开发开放的 主战场,发挥功能区主体、主导作用,承接落实“五大定位”, 推进功能区联动发展,支撑带动全域发展一一生态基底坚持生态理念,将山系、水系、森林、海岸、 岛屿作为城市的天然基质和依托,以绿色作为新区的底色,将新 区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规划的绿图之上。
轴带贯通依托生态绿轴、城市发展带、近海开发保护 带“三条轴带”和“七纵七横”主干路网,将东西长77公里、 南北宽30公里的带状城区贯穿起来,构成通透的布局,观海见 海、观山见山,山海城融为一体——组群发展按照“规划为先、设施为要、文化为魂、生 态为基、产业为根、特色为本”的发展思路,统筹建设灵山湾影 视城、董家口新港城、古镇口海军城、王台国际城,建立优势互 补、协同推进、规模适度的城市组群 产城相融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新型城镇 化的机遇,按照第三代科技园区和城市模块的建设理念,推动产 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 空间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六、发展思路总体思路:“四新”,即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 城区,探索新机制基本思路:“一二三四五六”一一“一个主题”:即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先进技术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 积极发展海洋产业核心技术,提高海洋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经济 科学发展一一 “两项使命”:即发挥好新区的两个作用,为探索全国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 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三条主线”:即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和谐稳定三条 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作为新区发展 的最大红利;以协调发展为目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区 域发展相协调、速度和效益相统一;以和谐稳定为基础,加强社 会治理,推进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工作指导思 想从重发展、轻治理向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并重转变,镇街工作 重心从抓经济发展向抓社会治理转变,开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局面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统筹能力、聚集能力、知行能力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推进新区建设,推动观念创新、 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能力;以统筹的思维和方法推进新区建设,培养敏锐洞察力、创造性思 维力,提高统筹谋划、统筹安排、统筹兼顾的能力;发挥“增长 极”和“磁场”作用,形成政策洼地、人才高地,提升聚集资金、 人才、知识、信息等各类发展要素的能力;解放思想、转变作风、 真抓实干,提升学习能力、思想能力、执行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定位”:即建设“四区一基地"坚持科技引领、 创新发展,发挥和放大青岛海洋科研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加快 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 化,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依托港口和国家级船舶制造 与海洋工程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 依托古镇口军港和航母基地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海军城,建设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依托保税港区、中德生态园、中日韩创新 产业园等园区,构筑我国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建 设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建立陆海统筹一体化发展机制,建 设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六大战略”:即开放带动战略、文化引领战略、科技 创新战略、转型发展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人才支撑战略实施 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 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进文化强区建设,通过文化促进东西融合、 城乡融合,彰显新区文化引领风尚、凝聚力量的作用;实施科技 创新战略,突破一批海洋科技核心技术,孵化一批海洋科技创新 成果,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以科技自主创新引领海洋 经济转型升级;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率先推进“腾笼换鸟、凤凰 涅槃”,推动经济功能从制造向创新提升,口岸功能从运输大港 向具有物流分拨功能的第四代综合服务型港口提升,城市功能从 以产城分割向产城融合提升,体制机制从一般行政区向国家级新 区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施生态优先战 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推进绿色、循环、低碳 发展,建设美丽海洋新城;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建立人才评价体 系,面向海内外广揽高端人才,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 打造海洋人才特区七、重点任务围绕加快推进新区科学发展,落实好六大重点任务:(一)改革促进发展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作为新区发展最 大的红利,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加快转变 政府职能,深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先行先试,敢为天下“新”,着力推进“十大创新”,创造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创 新完善“两区合一"行政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 门制"机构设置,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与新区建设发展 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开发建设模式创新在董家口循环 经济区试行理事会一管理局双层管理的“法定机构”管理架构, 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实號“企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