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铁路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doc
18页墩身实施性施工方案目 录一、概述 2二、施工工艺流程 31、承台施工 32、墩身施工 3三、施工总体安排 71、总体施工方案 72、施工周期分析 73、钢筋加工场及搅拌站布置 8四、施工方法 91、明挖基坑承台施工 92、钢板桩围堰承台施工 113、墩身施工 144、下构施工混凝土温控措施 16五、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观测 161、沉降观测的原则 172、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精度 173、沉降观测间隔时间 174、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18六、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81、质量措施 182、安全措施 193、文明施工 214、环保措施 21一、概述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标段X工区第二作业工区主要承担无锡西桥段,起止桩号为DK1171+750~DK1199+750,全长29.01Km,南北跨越江阴和无锡两市无锡西桥段墩身构造主要采用实心墩和空心墩结构,起止墩号为1#~881#墩,其中缺少248#墩,共计880#个墩子本作业区墩身型式共计12种,各种型式墩身及其数量见表1:表1墩身结构型式一览表序号墩身型式尺寸墩身高度(m)合计备注最大最小1方形实体6.8*3134.55512方形实体8.8*3.816.55.583方形实体9*3.815.56294方形空心6.8*3.396335圆端空心8*317.510.52146圆端空心8*3.3141367圆端实体9*3.817620810*413164910*4.614.510.52108.8*3.81311411异性墩10*4.53系杆拱1217.7*5.056跨锡澄高速合计880二、施工工艺流程1、墩身施工墩身采用大型刚模板,所有实心墩采用一次浇筑法,空心墩采用两次浇筑法。
具体施工工艺见:图2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实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线承台凿毛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第一层混凝土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模板制作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强度试验模板拆除覆盖养护图3空心墩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线承台凿毛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内模拆除模板制作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强度试验施工缝凿毛第二层内模安装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所有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三、施工总体安排1、总体施工方案墩身施工在其承台施工完毕以后立即进行,墩身钢筋采取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运至施工现场绑扎成型;墩身模板均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模板统一在专业模板加工厂内加工制作,通过汽车运至工地;由于墩身小于15m,为了保证墩身外观质量,实心墩采用一次浇筑成型,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方便施工,空心墩采用两次浇筑成型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2、施工周期分析1)墩身施工墩身施工周期分析见表5表5 墩身施工周期分析表序号工序名称施工时间备注1承台凿毛12钢筋绑扎33模板安装34混凝土15模板拆除2合计10墩身施工采取流水作业,四个作业队同时施工3、钢筋加工场及搅拌站布置1)钢筋加工场为了确保钢筋加工质量,本作业区所有结构物的钢筋加工及制作均在钢筋加工场内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布置9处钢筋加工场,钢筋场桩号位置分别为:DK1174+000 、DK1175+400、DK1177+750、DK1179+900、DK1181+200、DK1183+400、DK1186+000、DK1189+000、、DK1196+900。
2)拌和站本作业区段内共设置4处拌和站,分别位于DK1174、DK1180、DK1188、DK1196路线两侧,均采用两台HZS120型搅拌机,理论每小时拌和方量为240m3,能够满足全线混凝土供应混凝土通过混凝土罐车沿全线施工便道运抵施工现场四、施工方法1、墩身施工鉴于本作业工区墩身高度大部分在15m以下,为了确保墩身外观质量,实心墩采用一次浇筑成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方便施工,空心墩采用两次浇筑法施工1)测量放线在承台施工完毕以后,由测量工程师通过全站仪在承台上放出墩身边线,对墩身范围以内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2)钢筋安装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通过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和原先预埋的钢筋相接,在钢筋和模板之间设置混凝土垫块,以保证钢筋骨架的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绑扎过程中采取有限措施,注意钢筋的固定、稳固,确保安全3)模板拼装墩身模板采用定型大块钢模板,空心墩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结合竹胶板现场拼装,墩身模板委托专业模板厂设计,通过计算审核后进行模板加工制作,考虑高速铁路高标准、严要求,模板设计全部采用无拉杆设计,通过模板背部设置桁架来保证模板刚度,在施工时确保模板变形满足要求。
为了便于吊装,模板分节制造,每节高度控制为2m,然后根据墩身高度配置1m,0.5m高度的模板进行调节,圆端形墩圆端部分采用两个半圆设计,中间直线部分使用大块平面模板拼装模板接缝使用钢板胶黏结,并打磨平整,背部采用桁架固定加固,在墩身外侧采用精轧螺纹钢对拉形成一个整体在承台施工时,在承台表面墩身范围外侧预埋钢筋,作为墩身模板底部固定支撑,同时在墩身模板中间、顶部四侧拉风揽以保证模板稳定模板安装采用25t汽车吊进行,吊装前应确定拼装顺序,自下而上逐节安装,每节模板安装后都应认真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安装下一节模板设计见附件:《圆端形高墩模板结构验算书》模板安装质量要求见表9 墩身模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9 墩身模板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前后左右距中心线尺寸±10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2表面平整度32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3相邻模板错台1尺量检查部少于5处4空心墩壁厚±3尺量检查部少于5处5同一梁端两垫石高差2测量检查6预埋铁件和预留孔位置5纵横两向尺量检查4)墩身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天泵入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模板变形情况,出现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对模板进行加固,或放慢浇筑速度。
由于墩身高度均高于2m,故混凝土下料采用串筒,当倾落高度超过6m时,还应在下料口设置减速装置混凝土振捣采用Φ70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浇筑和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40c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板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10cm,移动间距不超过30cm,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即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出现平坦泛浆在一般气温下,混凝土养护在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12小时内进行,在平均气温高于5℃时,采用自然养护法,拆除模板后使用塑料薄膜包裹墩身,保持混凝土表面在养护期间处于湿润状态,墩身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见:表10 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表表10 墩身施工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墩台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20,0mm2表面平整度5mm3空心墩壁厚±54墩台支撑顶面高程0,-3中心位置155每孔(每联)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差36预埋件、预留孔位置55)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时可以拆除模板。
拆模按照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避免模板损坏,在模板和混凝土脱离以后方可拆卸模板、吊运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去除板面上残余的混凝土,刷油,对损坏的模板进行修复4、混凝土温控措施由于墩身混凝土单次浇筑方量较大,为了防止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产生裂纹,需要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温度控制措施1)温度控制标准a.控制砼温度,砼浇注入模温度不应该超过25℃,砼水化热产生后内部最高温度不得超过58℃b.采用保温保湿法控制砼内部平均温度与砼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25℃,以防砼表面产生裂缝c.控制各种原材料用量、入模温度,确保砼最大绝热温升不超过38℃d.控制砼的养护及保温,确保砼降温速率不超过2℃/d2)温度控制措施a.严格控制砼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是确保砼浇筑温度的前提,根据现场气候情况,采取降低砼原材料的温度来达到砼入模温度控制在25℃内b.加强对砼的每一环节的施工控制,必须从砼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到养护保温整个过程实现有效监控c.砼配料时,严格控制材料用量,称量误差应满足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检测,每班6~8次,严禁使用坍落度过大或过小的砼每班应检测粗细骨料含水率,随时调整用水量。
d.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采取减少水泥用量、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一级或准一级粉煤灰、降低骨料的搅拌温度e.模板拆除后,在砼顶面、侧面采用多层麻袋覆盖保护,防止砼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所导致的温度应力,产生裂缝f.可以考虑在承台内加冷却管,采用通水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五、桥梁不均匀沉降观测桥墩的沉降质量要求:对于外静定结构,有砟桥面桥梁工后沉降不大于3cm,相邻墩台沉降差不大于1.5cm.无砟桥面桥梁工后沉降不大于2cm,相邻墩台沉降差不大于0.5cm对于超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差根据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定1、沉降观测的原则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结果具有基本的统一性,以确保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更有可比性、沉降量更真实,具体原则为“五定”: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2、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精度每个桥墩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对称布置为确保观测点刚度,沉降观测点采用铸钢制作,在墩身混凝土浇筑时预埋。
墩身沉降观测点布置详见图5.10-1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3、沉降观测间隔时间不均匀沉降观测主要观测墩身工后沉降,故正式的工后沉降观测在应铺轨完成时开始图5.10-1 墩身沉降观测点布置图为获得完整的墩身沉降数据,首次沉降观测安排在墩身拆模养护结束后,其余分别在桥梁架设前、桥梁架设后均采集一次原始数据,铺轨结束后开始进行定期观测,定期观测不得漏测或补测沉降观测周期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施工结束后2~3个月5d一次,3个月后7~15d一次,6个月后30d观测一次,工程移交同时移交观测记录4、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将各次观测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