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第一学期名著阅读练习1.pdf
4页1 九年级第一学期名著阅读练习 17、 《智取生辰纲》一、整体感知1、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试问:杨志在押送金银担的过程中与哪些人发生了矛盾?其中哪一矛盾是导致生辰纲被劫的主要原因?答:与押送队伍内部(众军汉、虞候、老都管)的矛盾;与贩枣客人的矛盾;与卖酒汉的矛盾其中与押送队伍内部的矛盾是导致生辰纲被劫的主要原因2、吴用等人如何智取生辰纲?请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智取的主要情节答:吴用、晁盖等人假装贩枣,稳住对方;白日鼠白胜扮作卖酒汉子引诱;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瓢里,假意兜半瓢吃,被白胜夺来倾在桶里,麻倒对方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杨志和吴用等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答: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吴用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二、阅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下列的问题1、生辰纲的被劫,杨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段文字来看,杨志的失误是什么?答:杨志的失误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情感沟通,缺少对军汉们的关心体贴,致使内部矛盾激化2、文中的“跳”、 “喝” 、 “骂” 、 “要打”、 “赶打”等词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答:表现了杨志急躁、粗暴、蛮不讲理的性格特点。
3、写众军汉、两个虞候和老都管的不满有何作用?答:作用:反映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反衬杨志的粗暴、蛮横、不得人心三、阅读课文 7~9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第7 段的主要内容答:杨志禁止众军士买酒喝2、找出一处写众军士馋涎欲滴的细节描写答:正在那里凑钱3、文中画双横线的一句话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答: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的性格4、 “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含义是: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货不好,如同2 打人家的脸其二,是说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许多废话5、如果将段中的 “松林里头歇下担桶, 坐地乘凉” 的坐地乘凉改为 “高声吆喝,张罗买卖”,那效果怎样呢?请谈谈你的看法答:如果那样的话会引起杨志的疑心,使得用蒙汗药的计策失败等四、阅读课文第 10 自然段,回答回答下列问题1、卖酒的汉子道: “不卖!不卖!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答: 给老都管一个情面 . 他故意这样说 , 为了彻底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2、 “贩枣子客人”在一边的劝说有什么用意? 答:用意:和白胜唱双簧戏, 更加引诱杨志手下买酒喝 , 也更使杨志放松警惕。
3、综观全文 , 可以发现杨志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那为什么最终他还是免不了落入圈套 ? 答:一方面是吴用的计策高妙无懈可击;另一方面是杨志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 失败的结局在所难免4、吴用、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智用天时(酷热难耐);②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的最佳地点) ;③智用矛盾(发现和利用杨志押送队伍内部矛盾);④智用计策(贩枣——卖酒——下药) 5、力保生辰纲的杨志,其思想性格如何?(1)杨志何以那么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表现了他思想上的什么特点?答:杨志被发配充军,却受梁中书赏识收到门下,只要这次完成了押运生辰纲的任务,前途就会发生改变,所以他分外重视这次任务,重视生辰纲的安全这其中有他对梁中书知遇之恩的报答之心,即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这种心理也必然导致他急功近利的以后的一系列行为的发生2)杨志为什么对军健那么凶?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他久在江湖,知道运送押解的凶险,同时自己身受重任,又是提辖,全权负责,所以对于干活的军健把他们认为是没有什么头脑,必须凡事都要亲自指导,但不讲究方式方法,还要在他们面前摆架子,以为才能服人。
刚愎自用,自视甚高且粗暴蛮横3)杨志和虞侯、都管之间的矛盾应该如何去理解呢?答:虞侯对他进谗言,都管对他则是处处掣肘, 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杨志在梁中书处是受到赏识,而这两个人却是梁中书的老人,所以对他这个新人必然不可能给予主家大权授予后的完全配合与口服心服的换帖交心的4)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3 答:间接描写:反面衬托、侧面衬托直接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五、问题探究1、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尴尬去处”是什么意思?从杨志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 “尴尬去处”指容易出麻烦的地方从杨志的这番话既可以看出他的精明、谨慎,又可以看出他的粗暴、蛮横2、杨志精明能干,且小心谨慎,为什么最终输给吴用等人?答:因为关键在于杨志一行内部分化,而吴用、晁盖等人相互配合,团结应战3、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答: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吴用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行动来展现的 18、 《杨修之死》一、阅读课文 7~9 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叙的三件事答:杨修介入到曹植与曹丕的继承权斗争的旋涡中去了(或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 2、用文中一句话说明曹植与杨修意气相投的原因和亲密程度答: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经夜不息3、曹操已有“杀修之心”的原因是什么?答: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4、文段的三件事情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答:以曹操厌恶杨修的情绪逐步升级为顺序5、从“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中的“借”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同情杨修,不满曹操的奸诈二、问题探究1、杨修为什么被杀?答:原因有三:①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妒嫉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害②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造言乱军”,咎由自取③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2、对杨修的所作所为应该如何评价?答:他才思敏捷,聪明过人,但多事,不识时务,缺少检点,狂妄轻率,目无4 纪律,目空无主如分食一合(盒)酥,竟拿主帅开玩笑他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按理说,事情败露后,曹植失宠,他应该意识到处境危险而小心从事,但他恃才放旷,毫无顾忌,竟在战斗失利的情况下,照样玩弄小聪明,实为咎由自取。
3、文中所写的几件事,为什么不按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采用插叙有何作用?答:这样安排结构颇具匠心先写曹操“借机杀修”,一下子把情节推向高潮,设下悬念,引起读者急于读下去的强烈愿望然后再插叙杨、曹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揭示杨修之死的必然性其作用是:既可以多方面展示杨修恃才放旷的性格,又使文章曲折有致,跌宕多姿4、曹操为什么以“鸡肋”为口令?杨修为什么能够推断出鸡肋的含义?答: “鸡肋”一词是曹操有感于怀,脱口而出的杨修深知当时的战争形势,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也懂得鸡肋的特点:“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把两者联系起来分析,便得出“不日将退兵归”的结论5、曹操既然杀了杨修,为什么班师时“方忆杨修言” ,并厚葬其尸?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故作姿态,以平息部下的不满和疑虑,笼络人心这样写更突出曹操伪善奸诈的性格6、本文中的曹操和《观沧海》中的曹操(即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和历史上的真实曹操)是否相同?答:不同前者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嫉贤妒能、伪善奸诈的典型,是奸雄;后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至少是个英雄” 7、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 有下面几种分析,你认为最恰当、最准确的一项是(D)A.、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B、曹操忌妒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C、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被杀D、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过曹操,所以被杀8、 叙事的方式有:A. 、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D、 补叙本文属于哪一种? (C)9、本课的主要意图是(D)A.、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B、表现曹操难容贤良,滥杀无辜C、表现曹操借除杨修以消除隐患D、表现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