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工程物探复习资料.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37521800
  • 上传时间:2018-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4.3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工程物探工程物探一、弹性参数一、弹性参数杨氏模量 E:遵从胡可定律,处于线性弹性形变或完全弹性形变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泊松比 σ: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体变模量 K:受静水压力挤压下所发生体积缩小的变形,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体变模量切变模量 μ:受平行于上下两地面的剪切力 F 的作用而发生的形状改变,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切变模量拉梅系数:对于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而言,各不同方向的弹性系数大都对应相等,可以归结为应力与应变方向一致和互相垂直时的两个系数 λ 和 μ,合称拉梅系数振动图和波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假设在离震源距离为 r1 的 A 点观测质点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时间 t 为横坐标,质点位移 u 为纵坐标作图,可得图所示的图形称为地震波振动图如下图所示,假定在某一确定的时刻 t,在距离震源点 O 的一定范围内的各不同距离的点上,同时观察它们的质点振动的情况,并以观测点与振源 O 的距离 x 为横坐标,以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u 为纵坐标作图所得图形如下图所示,这种描述某一时刻 t 质点振动位移 u 随距离 x 变化的图形称为波剖面图。

      视速度和视速度定理视速度:地震波的传播方向是沿波射线的方向进行的因此在观测地震波时,只有当观测点的连线与波射线的方向一致时,才能测得传播速度的真值 V实际观测方向往往不和波射线方向一致,所测得的波速度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值,而是沿观测方向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视速度定理:如下图所示,平面波波前在 t 和 t + t 时刻分别到达地面 x1 和 x2 点,这时波前传播的距离差为s,而时间差为t,于是真速度为:tsV ;但由于观测是在地面进行的,地面上 x1 和 x2 两点间的距离为x,好象是波在t时间内传播了x 距离,于是在地面上测得的视速度为:txV从上图可看出视速度与真速度之间满足如下关系eVVVcos/sin/上式表示了视速度和真速度之间的关系,称为视速度定理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在介质的整个体积内传播,根据其传播特征的不同,又可分为纵波(又称 P 波)和横波(又称 S 波) 面波则沿介质的自由表面或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传播,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瑞利波和勒夫波等地震波传播速度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参数及波的类型,据弹性力学理论可知,纵波和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分别表示为)21)(1 ()1 (2   EVp)1 (2 EVS)21 ()1 (22  sp VV由上式可知,若已知介质的泊松比,便可确定纵横波比值。

      反之,已知纵横波速度的比值也可以求出介质的泊松比折射波产生的条件,盲区,计算方法折射波产生的条件:需要地震波穿过有不同介质的界面产生滑行波,当滑行波沿着界面传播时,必然引起界面上各质点的振动,根据惠更斯原理,滑行波所经历的界面上各点,都可看作是一个新的振动源由于界面两侧介质质点存在着弹性联系,因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时,在上覆介质中将产生新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折射波21211'sinVV RRSRiii '折射波视速度等于 V2 、折射波的盲区半径 OB=2tani 2 2、、观测系统(折射和反射)观测系统(折射和反射)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现场采集中,为了压制干扰波和确保对有效波进行追踪,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排列及各排列的位置都应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这种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以及排列和排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之为观测系统折射波法观测系统和反射波法观测系统(P28)理论时距曲线(画图 P98 例题)资料处理及解释(基本流程和得到的成果)p47-p505 5、、电阻率、视电阻率电阻率、视电阻率电阻率:当电流通过某物质所组成的边长为 1m 的立方体时而呈现的电阻横向电阻率:对于各向异性介质而言,当电流垂直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横向电阻率。

      纵向电阻率:对于各向异性介质而言,当电流平行层理方向流过时所测得的电阻率称为纵向电阻率视电阻率:实际工作中一般测得的都是视电阻率实际上是将本来不均匀的地电断面用某一等效的均匀断面来代替而计算出的电阻率6、什么是电剖面法?什么是电测深法?它们的区别点剖面法: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这样便可观测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电测深法:在地表某点令测量电极不动,按规定不断加大供电极距,从而研究地表某点下方的电性的垂向变化区别在于前者固定电极距,改变测量电极,后者固定测量电极,改变电极距电剖面法的类型、应用条件及原理电剖面法分为联合剖面法、对称剖面法及中间梯度法等高密度电阻率法视参数和比值参数 p122七七、什么是地电断面及电测深类型(画图)p129-130电测深曲线的等价现象 p132十一十一、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及应用方面(解决的问题)掌握磁法勘探中的地磁要素、磁异常 p213-21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