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烹饪文学作品欣赏3.4五味 教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xian****812
  • 文档编号:300505019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免费下载: 五 味 【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阅读,提炼文章要点,领会“五味”内涵2. 学习文章并列式叙述的写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技巧3. 学习品味汪曾祺独特的语言特色,感受汪式语言的魅力教学重点】1. 通过反复阅读,提炼文章要点,领会“五味”内涵2. 学习文章并列式叙述的写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技巧教学难点】学习品味汪曾祺独特的语言特色,感受汪式语言的魅力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五味”的内涵2.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品味“五味”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在我们国人看来,吃饭就是上帝,吃实在是头等大事,马虎不得所以吃文化中国最发达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各民族聚居,风俗不—,所以口味各异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最在中国民间,素有“五味”之说,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一起去感受一下国人的口味百态吧!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0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汪曾祺的文章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三、字词检查 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并解释它们的意思:1.汆(cuān):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一煮2. 焐(wù):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或湿的东西使暖和、变干3. 趋之若骛(wù):趋,奔赴,归附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常含贬义。

      4. 蕹(wèng):菜又名竹叶菜、通菜、空心菜、藤菜5. 苣荬(qǔ mǎi):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用6.蘸 (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7.涮 (shuàn):涮是一种烹饪方式,把要吃的东西加工成极易烫熟的形状比如,肉切成极薄的片儿,且称之为涮料补充:①摇动着冲刷,略微洗洗:~瓶子②把肉片等放在滚水里烫一下就取出来蘸作料吃:~羊肉采用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出音、说出义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2.学生自由朗读后发言1)谈收获谈感受2)质疑问难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全班讨论,交流二)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明确本文条理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全文共有32个自然段,按“酸甜苦辣咸臭”的顺序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主要写中国各主要代表地吃“酸”的情况,虽然偏爱吃的东西不一样,但都透着浓浓的酸味山西人爱吃醋和酸菜,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爱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傣族人爱吃酸笋炖鸡,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

      第二部分(第8-11自然段),主要写中国各主要代表地偏爱吃“甜”的情况,各地方大同小异爱吃甜食的地方和人还真不少第三部分(第12-17自然段),主要写“苦”第四部分(第18-20自然段),主要写“辣”第五部分(第21-22自然段),主要写“咸”第六部分(第23-31自然段),主要写“臭”第七部分(第32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五、熟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并由学生互评,教师相机指导二)分小组问题探究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成4组,确定组长,由组长负责记录组内成员的思考答案并进行汇总,然后全班交流 1.文章明明写了“酸甜苦辣咸臭”六种味道,可作者为什么取名为“五味”?说说你的理解参考:本文题为“五味”,但实际上文章中却写了“六味”本文的“五味”,应该理解为食物的各种味道,绝非限指五种,此“五”是“多、杂”的意思(类似成语“三番五次” )按作者理解,“五味”,泛指各种味道 2.在写“酸甜苦辣咸臭”六味时,作者有没有平均用力?他是如何注意详略处理的?参考:没有从全文来看,作者在 “酸”、“甜”、“苦”、“辣”、“咸”、“臭” 这六味上,并非平均用力,而是进行了恰当的修剪,注意了详略处理。

      详写“酸”、 “辣”、 “臭” ,略写了“甜”、“苦”、“咸” 六、课堂小结汪曾祺的《五味》,虽东拉西扯,但杂而不乱,繁而有序,其中“酸、甜、苦、辣、咸、臭”六个叙事节段,彼此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但在文本的序列中以“酸”打头来展开,显然是就便地借用了“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这一俗语的顺序,这也可算是“(自然)过程式”的一种变种罢而最后以五味之外的“臭”来结尾,则和“臭”在“美味”中的特殊地位相关,较之前“五味”,“臭”更具独特性及生动性,这样,全篇的序列又呈现出“递进式”的痕迹了拼贴”的结构方式,已经完全摆脱自然时空的参照而纯粹以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来组织叙事这篇文章虽为随笔,讲饮食文化中的酸、甜、苦、辣、咸、臭但写得有条不紊、顺序井然,形散神聚虽写饮食文化却不吊书袋又句句有所本,句句无虚言,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重视写“我”风格上举重若轻,谈笔风生,功力深厚,语言简朴老到七、作业布置1.整理抄写重点字词及其注音解释,文学常识2.完成课后练习,做书上,下节课交流3.利用网络查阅汪曾祺的相关资料,并谈谈自己对汪曾祺语言的看法第 二 课 时一、 旧课重温1.听写重点字词2.提问上节课重要内容。

      二、交流探讨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现场点评、鼓励教师补充自己收集到的资料:1.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小叙事(龙协涛)在当代文坛,当人们热衷于“大叙事”,习惯欣赏“大事物”“大场面”“大结局”,片面追求高、大、全时,另一种与之相反的审美情趣悄然兴起,即着眼于“小场景”、“小叙事”,着力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汪曾祺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杰出代表当他80年代重出文坛的时候,他的“小叙事”的作品居然引起了“大轰动”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

      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

      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选自《凡人小事真境界》)2.汪曾祺散文的特色(刘爱芹)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