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采区电网三大保护.doc
6页采区低压电网三大保护一、 煤矿井下接地保护:(一) 、采区供电方式: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二) 、接地保护的作用及原理 :定义:接地保护 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金属外壳,构架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接地1、接地保护原理:其实质是降低了被保部位漏电时的对地电压值;也可根据并联分流的原理加以解释:IrRr=IdRd(Ir= IdRd÷Rr)即接地电阻与人体电阻组成并联电路,接地电阻值越小,流经人体电流越小>482 条规定: 电压在 36 伏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层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2、保护接地的作用:⑴ 减少人身触电电流;⑵ 防止电气设备带电时对地泄漏电流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矿井有害气体的燃烧和爆炸三)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网:1 井下保护接地网的组成:⑴ 主接地极;⑵ 主接地母线; ⑶ 接地引线;⑷ 局部接地极;⑸ 辅助接地母线;⑹ 连接导线;⑺ 系统接地线2、井下设局部接地极地点的规定:1) 采区变电所( 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2) 装有电气设备的峒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器设备;3) 低压配电点或装有 3 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4)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 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一个局部接地极;5) 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3、局部接地极安装尺寸要求:1)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应用面积不小 于 0.6m²,厚度不小于 3mm 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水沟深处;2)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 35mm,长度不小于 1.5m的钢 管制成,管子应至少钻 2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3)也可以用直径不小于 22mm,长度为 1m 的两根钢管制成,每根管子上应钻10 个直径不小于 5mm 的透孔两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 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 0.75m; 4)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和辅助接地母线:铜芯截面不小于 25mm²或截面不小于50mm²镀锌铁丝或厚度不小于 4mm 截面不小于 50mm²扁钢;5)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的接地母线:裸铜线截面不小于50m ㎡或截面不小于100m㎡的镀锌铁丝或厚度不小于4mm 截面不小于100m㎡的扁钢;6)127伏及以下电气设备的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匀采用截面不小于6m ㎡的裸铜线;7)电缆连接装置两头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 ㎡的铜线或断面为50m㎡的钢条4、安装接地装置注意事项:1)电气设备的连接导线不得串联连接;2)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辅助接地母线不得选用铝材料;3)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
5 接地装置的检查.维护和测定:日常检查:有专职司机和值班电气人员的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在交接班时进行一次表面检查,对于震动性较大的电气设备应随时加强检查,对于搬迁的电气设备应检查接地装置后才可投入运行. 二、 煤矿井下漏电保护:(一) 、触电的危险及其一般预防措施:1、 人体触电的过程及危害:⑴ 触电过程: 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热化学作用电解血液⑵ 触电危害: 电击和电伤触电死亡事故中多数是电击造成的2、影响人体触电危险性的有关因素:(1)触电电流的大小;(2) 触电时间的长短3、怎样防止低压电网的触电事故:(1) 、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严禁约时或送电;(2) 、维护好接地保护装置;(3) 、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用电作业制度;(4) 、不任意甩掉漏电保护装置;(5) 、不带电处理故障、维修、安装电气设备4、井下检修搬迁电气设备应注意哪些事项?(1) 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浓度应低于 0.5% ; (2) 停电后应先验电,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3)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应可靠,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4) 停电开关的把手应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停电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
二) 、井下低压电网的漏电保护: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 1、井下漏电种类:(1) 集中性漏电 :1)长期:电缆或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导体碰外壳;2)间歇: 设备运转时;3)瞬间:人触电,弧光放电 (2) 分散性漏电: 1)某几条线路;2)整个电网分散性漏电的寻找方法:由于网络绝缘水平降低,尚未发生一相接地时,继电器动作跳闸,可以采取拉开全部分路开关,再将各分路开关逐个合闸,并观察检漏继电器的欧姆表指数变化情况确定是哪一支路的绝缘水平最低,然后用摇表摇测,检查到某设备或电缆绝缘水平太低时,则应更换2、井下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⑴ 漏电跳闸:当电网绝缘降到危险程度时能使馈电开关跳闸切断电源的装置⑵ 漏电闭锁:漏电闭锁——指在开关合闸之前对电网的绝缘进行检测,如果电网的对地绝缘电阻低于规定的漏电闭锁动作电阻值,则使开关不能合闸3、漏电故障的原因:(1)电缆的绝缘老化;(2) 电气设备受潮、进水 ;(3)橡套电缆护套破损;(4)带电作业4、远方模拟漏电跳闸试验:在供电系统中取最远一处的磁力开关,在此开关电源接线柱与地之间接一只试验电阻,然后合闸送电,变电所或移变低馈检漏继电器跳闸即远方漏电试验合格。
试验电阻选取: 660V 取 11KΩ 1140V 取 20KΩ 3300V 取 50 KΩ5、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注意事项:⑴ 总开关上应采用附加直流电源检测式,分路开关应采用零序电流方向式的漏电保护装置;⑵ 应接开关负荷侧;⑶ 同一低压电网只许安装一台直流检测式检漏继电器;(4)漏电继电器的主辅助接地极之间间距不应小于 5 米;(5)正确选择总开关中漏电保护的功能档位;(6)同一地点的几台检漏装置可以共用一个辅助接地极,辅助接地线应使用总截面不小于 10m㎡的橡套电缆6、漏电保护装置的运行与维护:⑴每天必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跳闸试验;(2) 维护工每月至少对检漏继电器进行一次详细检查;(3) 使用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远方人工漏电试验,电管员现场监督;(4)检漏继电器应每年上井进行检修三、煤矿井下过流保护:过流─实际电流超过电气设备额定电流的现象一) 、过流的种类:1、短路:电源未经负载直接短接 (1)两相短路(2)三相短路短路故障产生的原因:(1)电缆的绝缘老化;(2)不同相序的两回路电源或变压器并联;(3)检修完毕的线路在送电时没有去除三相短路接地的地线;(4)电气设备防护措施不当。
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参数变化如下:(1) 电流急剧增加;(2)电压大幅度下降;(3)网路阻抗变小;(4)短路点温度上升(5)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减小2、过载(过负荷):超过了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同时超过允许过载时间过负荷的原因:(1)电源电压过低(2)重载启动电动机(3)机械性堵转(4)超载运行过载的危害:(1)电流过大,用电设备发热,长期过载烧毁设备;(2)线路长期过载会降低线路绝缘水平,一般导线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65 度,过载时超温,会使导线迅速老化甚至线路燃烧3、断相(单相运转):4、过流保护计算:过载计算公式:Iz≤Ie(其中 Iz 为过载整定电流,Ie 为计算电流)长时运行电流计算公式:Ie=∑P×Kx/√3×U×cosψ(其中∑P 为总功率,Kx 为需用系数,U 为电压,cosψ 为功率因数取 0.7)单台负荷的简化计算:660V 时 Ie=1.2P(过载取值 Iz≤1.2P) ,1140V 时Ie=0.69P(过载取值 Iz≤0.69P) ,3300V 时 Ie=0.24P(过载取值 Iz≤0.24P) ,6KV 时 Ie=0、13P(过载取值 Iz≤0、13P) 。
P-负荷功率5、磁力起动器 JDB 综合保护器保护性动作的一般判断:(1) 起动器不能起动为漏电故障;(2)磁力起动器工作时发生跳闸并且经一定延时后可以重新启动,属过载或断相故障;(3)磁力起动器工作时发生跳闸并且不能再次启动,属短路故障三、电气事故的简要分析:(一) 、类型:1.设备事故:过流、过压、绝缘失效、失爆等原因造成设备烧毁,产生电弧、电火花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及火灾事故2.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二) 、电气事故产生的原因:1.供电系统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选择井下电气设备及电缆不符合规定(施工单位要避免无计划拆接火) ,电气参数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两相短路整定值及过载整定值过大) ;保护失效或甩掉;电缆的选择、悬挂、保护、连接不符合要求2.电气设备运行及管理不当3.违反操作规程、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强化安全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1)加强学习;(2)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安全措施的落实;(3)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2.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3.强化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1)技术素质 (2)安全意识(四) 、电气事故的预防:1.保证供电系统符合规定;2.正确选择电气设备;3.完善供电系统的电气保护;4.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