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练习君山竹奇.doc
5页阅读练习 君山竹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君山,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中的一个绿色小岛它景色秀丽;闻名遐迩古往今来,在它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知留过多少游人足迹;不知使多少诗人为它而倾倒,用精心锤炼的词语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当你一踏上君山的土地,就会惊异地发现:这里到处都有葱茏的茶树,浓荫蔽目的嘉木绿森森的竹林一个“绿”字像流泉一样融入心底 你当然会醉心于游览二妃墓、柳毅井、朗吟亭、杨么寨等名胜古迹,倾听着向导绘声绘影地讲述有关的神话传说;你也会在君山茶园里流连,品尝素负盛名的君山银针;然而,当你听到向导介绍:“七十二峰,峰峰都有竹子这儿的竹子不仅品种多,也很奇特,耐人寻味 ”你的精神当会为之一振! 当你在绿荫深处的小道上穿行,经过龙涎井、轩辕台、酒香山,到了斑竹岭岭上翠竹成林,一竿竿青翠欲滴一阵风儿拂动竹叶, “沙沙沙”,十分凉爽那竹竿上紫色的斑点格外醒目,好像先人们洒下的泪痕所凝成 不是吗?请读唐人高骈的这首诗: 舜帝南巡去不还; 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 直至而今竹尚斑 据《博物志》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 ”传说就是斑竹的由来这个传说经过许多人的口头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特别是在岳阳一带,几乎是家喻户晓历代诗人吟咏君山斑竹的不乏其人,且多佳作唐代诗人李贺《湘妃》中有句云:“筠竹千年长不死,长伴秦娥盖湘水 ”明代作家李梦阳《湘妃怨》中有句云:不知篁竹苦,谁见泪斑深 ”都是直接描写了斑竹和湘妃的神秘关系,缠绵悱恻,撼魄动人唐代诗人杜牧有《斑竹简簟》:“血染斑斑咸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泣, ’何忍将身卧泪痕!”宋代诗人梅尧臣《湘竹》中有句云:“欲识舜娥悲,无穷似湘水 ”对斑竹的泪作了极力的渲染,更加哀婉动人清初诗人施闰章《见斑竹》则引申开去:“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 ”寓意颇为深远 此刻,当你凝视着斑竹,默诵着历代有关斑竹的诗句,怎能不自然而然地沉入优美的神话和诗的意境之中? 君山竹奇,不止于斑竹当你离开斑竹岭,来到另几处竹林里,那些翠竹或一丛丛,或一排排,叶上像浇了一层绿油似的竹竿不甚高大,细看那竹竿、竹节,却是多姿多彩,令人惊叹那竹竿扭曲宛若游龙的是龙竹;那竹竿上有清晰的纹络,像趴着乌龟似的是龟甲竹;那竹竿下面竹节突出,如罗汉状的是罗汉竹;那两根或三四根纠缠在一起的是连理竹;那竹竿方正棱角分明的是方竹;还有那竹心像五片花瓣的梅花竹;质地坚实的实心竹……据说都有悠久的历史了。
赏竹,真是别有一番佳趣!对着那些绿影婆娑、婀娜多姿的翠竹,你定会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难怪那些多情的游客们,有的掏出画笔,在画板上写起生来;有的打开照相机. “咔嚓”把它们摄入镜头;有的则俯首凝眸,浮想联翩斜阳清辉,天色已晚,大家仍徘徊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君山奇竹啊,吟诵它的名诗佳句,千年不绝,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呢它像千万株葱茏的茶树一样,给君山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它四季常绿,给碧波万顷的洞庭湖又镶嵌上一颗绿宝石;它们像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一般,给祖国锦锈江山的一角染上了一层新奇的色彩,增添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寒来暑往,它们却总是搏风击雨,傲霜斗雪,昂然挺立它们的高风亮节,激发了历代多少仁人志士的情怀在为中华民族励志振兴的奋斗中,君山奇竹也在做着自己无声的贡献! 谁能够说它仅仅是普通的观赏植物?谁又能够说,它是“无心”的呆立者?不,它具有顽强而长久的生命力!它是不衰的象征! 1.解释下列成语加点的字 素负盛名: 家喻户晓: 2.这是一篇 散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画线句“怎能不自然而然地沉入优美的神话和诗的意境之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4.文中较多的引用了历代方志、诗词,它的好处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找出表达主旨的段落和语句。
语段: 语句:白鹅(节选)课外阅读练习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想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盗贼)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评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量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
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为了避免抗战时期住在荒村的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采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它有那么_______ 的身体,那么_______的颜色,那么_______的叫声,那么_______的态度,那么_______的脾气,和那么_______的行为在这荒凉_______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中,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戎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1.为什么下面每组句子中的第①句比第②句好?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我亲自抱了这雪白大鸟回家 ②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鹅回家 ) (2)①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②篱笆外有人走路, .它也要引吭高歌。
) (3)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 ②鹅的步调慢条斯理,懒洋洋的 ) (4)①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 ②白鹅是吃冷饭的 ) A.第②句的意思与情境不符 B.第 ②句与作者对白鹅的感情相悖 C.第①句能表达喜爱的感情 D.第①句能表示亲切的感情 2.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其用意是什么? 3.第二、四段划线句中的“简直”和“竞”可以体会到哪些深刻含义? 4.作者怎样看待鹅“终归是狂妄的”?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认为呢? 5.将“雄伟、高傲、可笑、雪白、轩昂、庞大”填人第四段的空白处 6.文章最后说“在这荒凉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找出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 在下面抄写第四单元词语答案 1.一向 明白 了解 2.写景抒情 托物寓理 3.反问 更强烈地表达了对君山斑竹的热爱 4. (1)渲染君山以及君山斑竹的神奇 (2)扩大 了文章的容量,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5.文章最后 两段点明主旨答案: 1.(1)c (2)A (3)B (4)D 2.对比的写作手法用狗的叫声来表现势利小人的性格。
鹅的叫声体现了正直、凛然的君子形象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鹅 3. “简直”二字体现了鹅不让人的坚决态度:既不犹豫,也无商量的余地——就是不让!“竟”字表现了作者意外的惊喜:没有想到鹅竟如此勇敢无畏,真是“狂妄”,天真得可爱这两个词是作者对鹅的喜爱、赞赏之情的自然流露 4.傲慢而狂妄,“被捉”也在所不惜,表现了鹅的勇敢和坦诚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5.庞大雪白 雄伟 轩昂 高傲 可笑 6. “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有了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