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ppt
9页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 ),本文记录了 作者第( )次访问草原时的所( )、所( )、 所( ),赞美了草原的( )和( ) 课文最后两句( )( ),意思 是( ) • 2、“丝绸之路”是( )的通道它东起我国 的( ),往西一直延伸到( )丝绸 之路”因为( )而得名 • 3、《白杨》中作者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的远大志向 • 4、默写书上19页“日积月累一”的《浪淘沙》(请 另附纸) •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 老舍 ),本文记 录了作者第(一 )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 )、 所(闻 )、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 风光 )和( 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最后两句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 是( )。
• 2、“丝绸之路”是( 古代贯穿欧亚 )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 古都长安 ),往西一直 延伸到( 罗马 )丝绸之路”因为(大量的中 国丝和丝织品又此道西运 )而得名 • 3、《白杨》中作者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的远大志向 • 4、默写书上19页“日积月累一”的《浪淘沙》(请 另附纸) • 5、默写《古诗词三首》的诗句(包含朝代、作者)(请 另附纸),背诵所有诗句的意思,并解释以下词义: • 弄:( ); 篙:( ); 棹:( ); 怪生:( ); • 清平乐:( ),“乐” 读( )音;茅檐:( ) ;吴音:( ); • 相媚好:( );翁媪:( );亡赖:同(“ ”) ,亡读( )音,指( ) •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词牌是( ),题 目是( ) • 7、《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 ),它 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
• 8、《童年的发现》一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 课文中让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 )与( ),有 时还面对着( )和( ) • 9、默写书上45—46页“日积月累二”中的六句名言和诗句 请另附纸)• 5、默写《古诗词三首》的诗句(包含朝代、作者)(请 另附纸),背诵所有诗句的意思,并解释以下词义: 弄 :(逗弄 );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 棹:( 船桨 ); 怪生:( 怪不得 ); • 清平乐:( 词牌名 ),“乐” 读( yuè )音;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 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 ”),亡读(wú )音,指(顽皮、淘气 ) •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词 ),词牌是(清平乐) ,题目是( 村居 ) • 7、《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城南旧事》 ) 的(序言 ),它是一部(自传体 )小说,作者是台 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 • 8、《童年的发现》一文的作者是( 苏联 )国作家(费奥 多罗夫 )。
课文中让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 发 明 )与( 发现 ),有时还面对着( 驱逐 )和(迫 害 ) • 9、默写书上45—46页“日积月累二”中的六句名言和诗句 请另附纸)• 10、默写书上48页《杨氏之子》(请另附纸), 并解释以下词义: • 甚:( ); 惠:同(“ ”),( )的意思 ;诣:( );乃:( ); • 示:( );曰:( );未:( ) • 1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 • 12、《晏子使楚》课文中楚王( )次侮辱晏子 ,想显示楚国威风,晏子( ),维护了()的故事 • 13、默写书上65—66页“日积月累三”中的四句对 联请另附纸) • 书中出现了( )( )( )( )四种 对联形式• 10、默写书上48页《杨氏之子》(请另附纸), 并解释以下词义: • 甚:(很 ); 惠:同(“慧 ”),(智慧 )的意 思;诣:(拜见 );乃:( 就,于是 ); • 示:(给…看 );曰:( 说 );未:(没有 ) • 1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 语》 )。
• 12、《晏子使楚》课文中楚王( 三 )次侮辱晏 子,想显示楚国威风,晏子(巧妙回击 ), 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的故事 • 13、默写书上65—66页“日积月累三”中的四句对 联请另附纸) • 书中出现了(回文联 )(数字联 )(叠字 联 )(顶针联 )四种对联形式• 14、《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 )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 )的动人情 景表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的真挚情谊, 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 )的伟大友谊课文中出 现了( )( )( )三位送行的主要人物 • 15、再见了,( )!再见了,( ) 列车呀,请 慢一点儿开,让我们( ),让我们()再见了,( )!我们的心() • 16、《桥》中塑造了一位( )的光 辉形象。
他把( ),( ),用自己的 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 支书为代表的( )密切联系( )的(“ ”) • 17、听写书上88页“日积月累四”中的16个磨练意志的成 语请另附纸) • 18、“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 )的精神• 14、《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 愿军 )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比山高比海 深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 ) 的伟大友谊课文中出现了(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三位送行的主要人物 • 15、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 人 ),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 16、《桥》中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 )的光辉 形象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的危险留给 自己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 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 )密 切联系(群众 )的(“ 桥 ”) • 17、听写书上88页“日积月累四”中的16个磨练意志的成语 请另附纸) • 18、“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 )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