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oc
8页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分析 根据资产规模大小,美国的银行组织可以分为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中型银行(midsize banks)和25家最大的银行(或称25强银行)其中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不超过10亿美元,从几百万美元到几亿美元不等如果进一步细分,可以以资产1亿美元以下、1-5亿美元和5-10亿美元为标准将社区银行划分为小、中、大三个层次[1]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社区银行强调与客户保持长期性的业务关系,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美国的社区银行一般持有商业银行或储蓄机构牌照,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开展业务,大都是一家独立的银行,或者是银行控股公司内惟一的一家银行,或是完全由社区银行组成的多银行控股公司的附属机构 (一)机构数量萎缩但仍是美国银行机构主体 社区银行是美国银行机构的绝对主体,1985年社区银行占银行机构总数比重达到95.2%,2003年为93.6%(见表1)随着银行监管不断放松和科技水平快速进步,美国银行总数持续减少,从1985年的14772家减少到2003年的7840家,减少了45.8%;社区银行同样经历了机构数量收缩的历程,从14064家下降到7335家,减幅达到47.8%,减少量占全部银行机构萎缩量的97.1%。
美国的社区银行主要是资产1亿美元以下的小社区银行,1985年资产1亿美元以下的社区银行占社区银行总数的69.2%,到2003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50.2%其次是中社区银行,大社区银行比重最小1985年小社区银行机构数为9738家,2003年减少到3683家,减幅达62%;相应地,小社区银行占社区银行总数的比例也从69.2%下降到50.2%,减少了近20个百分点中社区银行的数量从3845家减少到3172家,减幅为17%;而大社区银行机构数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这种不均衡的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银行并购所致,资产规模较小的小社区银行往往是被并购的首要对象据统计,1980年以来美国银行业共发生9418起并购,其中被收购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的并购案6168起,占65.5%,1亿-5亿美元的并购2448起,5亿-10亿美元的并购只有354起 (二)小额贷款是资产主要构成部分和优势资产 尽管社区银行在机构数量方面占绝对优势,但由于规模很小,其在美国银行业中的资产份额很小而且随着机构数量的缩减,社区银行在美国银行业资产份额所占比重同样越来越小1985-2003年,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由近4万亿美元增加到9万亿美元,增长了127%。
但社区银行的资产总额仅增加19%,占行业份额从1985年的26%下降到2003年的14%这是因为随着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发展,整个美国银行业资产向大机构集中(见图1) 银行资产一般由贷款、租赁资产以及各种资产证券两部分构成社区银行的资产构成主要以贷款和租赁为主,1985年占社区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为60.3%,到2003年提高到63.4%,总体而言呈缓慢上升态势在贷款和租赁项目中,消费者信贷、住宅抵押、工商业贷款(特别是小工商业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特别是商业小房地产贷款)是社区银行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变动趋势来看,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消费者信贷和住宅贷款,1985年到2003年分别下降了4.3和3.5个百分点;升幅较大的项目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和抵押证券,分别上升9.3和5个百分点(见表2) (三)业务发展不断向乡村集中 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2003年,社区银行提供的小工商业贷款、小商业房地产贷款、小农场经营贷款和小农场房地产金融服务占全美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31.7%、43.2%、74.0%和75.7%,社区银行在这些领域的金融服务优势不仅没有因为总市场份额的下降而被削弱,反而使得社区银行的专业化优势日益突出。
另外,在消费者信贷、住宅抵押和证券抵押方面,社区银行同样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另外两个可以反映社区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的指标是储蓄存款和经营场所(见表3)从储蓄存款来看,1985-2003年美国银行业存款总量从21180亿美元提高到50290亿美元,增幅近140%社区银行存款量由6210亿美元增加到8400亿美元,增加了35%;而且存款来源越来越向乡村市场集中,2003年社区银行占乡村存款市场份额超过50%从经营场所来看,全美银行业经营场所从1985年的57710个增加到2003年的75159个,但同期社区银行的经营场所却从27297个下降到25329个而且社区银行的经营场所主要集中在乡村,占乡村总营业场所的比重达到56%,而在大都市占比低至17% (四)各项业绩指标优化 不管是机构数量、资产结构还是市场份额变化,最终体现社区银行竞争力的是社区银行的经营业绩这可以通过考察资产回报率(ROA)、资本收益率(ROE)、净利差(NIM)、成本收入比(CR)和不良资产率(NAR)五个指标得出基本结论(见表4)资产回报率是净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资本收益率是净收入与股权资本的比率;净利差是生息资产的利息和红利与支付给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息之间的差,表示为平均有收益资产的百分比;效果比率是非利息支出与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比率,成本控制最好的银行效率比率最低。
从时期变化来看,社区银行的业绩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其中不良资产率从4.36下降到1.19,是优化最高的指标;资产回报率从0.63提高的1.14;资本收益率变化幅度不大;净利差小幅提升;效率比率(成本/收入比率)从1990年的70.5下降到65.9,成本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从横向比较来看,社区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和资本收益率都略低于中型银行和25强银行,这是由于社区银行的资本金比率一般高于大银行,既定的收益体现在资本收益率上就比较低;社区银行获得的净利差一直高于中型银行和25强银行,这是由于社区银行的客户对象大都是难以从大中银行获得贷款的当地小客户,一般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社区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直高于中型银行和25强银行,而且成本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社区银行面对小客户,信息管理成本较高而且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差距扩大也说明社区银行面临着更高的相对成本;社区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下降很快,2003年略微高于中型银行但低于25强银行,说明社区银行针对信息不透明借款人的贷款业务时的管理模式是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从社区银行部门来看,大社区银行的资产回报率和资本收益率稍高于中社区银行和小社区银行;但小社区银行的净利差高于大中社区银行;小社区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高于大中社区银行,不良资产率也高于大中社区银行。
这种业绩形态与社区银行整体相对大中银行的业绩表现相似,说明社区银行的业绩与其经营规模和客户对象存在相当的联系 二、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全面认识社区银行内涵 一般介绍社区银行的文献和报道都将社区银行定义为“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以市场化原则设立和营运,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服务的中小银行”,这一定义突出的是社区银行模式中居于技术、机制层面的表象特征实质上,社区银行的基本体制特征在于社区银行的“社区性”,集中表现在它是依托所在社区社会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开展信用中介活动,例如,社区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贷款时,评估的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2]正是融入社区使得社区银行得以具备特定的竞争力优势 我国要发展社区银行,绝对不能只是让银行机构“进社区”,而是要让其“融入社区”当前一些商业银行机构所谓的“社区银行”,仅仅开展存取款业务,发挥的实际上是”自动柜员机”的作用显然,如果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只做到社区银行的表层特征,最终只会导致“形似神不似”的失败局面。
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好社区银行立足的社区金融生态平台 (二)国家对社区银行法律地位的确定和政策支持是促进社区银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促进社区银行,美国特意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金融机构对于经济不太发达的特定社区开展金融活动,开发其金融业务潜力政府还会出面帮助创建社区银行和建立管理体系美国还规定对社区银行免征各种税赋,无需交存款准备金,可参照市场利率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特殊政策此外,为分散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引导包括社区银行在内的各种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般做法是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小企业,10万美元以下银行贷款提供贷款总额80%的担保,10万到75万美元之间的银行贷款提供75%的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加上贷款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大大分散了社区银行贷款风险 (三)市场竞争是社区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格雷厄姆一里奇一比利法案》,废除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使银行管制放松的进程达到顶峰;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信用评级手段,使得电子支付系统更加完善;网络银行进一步降低了地域限制和交易成本,在这一背景下,社区银行在严格管制时期具有的显著经营优势被大大削弱。
同时,美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中银行经营地理范围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这迫使社区银行通过专业化经营和产品创新维持竞争力,不断深入发掘优势,并不断向郊区和农村细分市场集中 (四)完善的内部经营机制是社区银行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1.瞄准细分市场的差异化优势社区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定位在当地家庭和中小企业,而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3]将优先的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客户,能够克服规模缺陷,通过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以质取胜的集中专营方式,深化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更细致地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各种需要,在此过程中逐步培育和积累了自己的独特能力或核心能力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客户对于大银行而言可能是规模不经济,因而在市场业务准入方面社区银行不会面临其他银行的强烈阻碍,占领市场后面临其他银行的竞争威胁也相对较小 2.与客户沟通的良性互动优势社区银行在特定区域经营,容易获得人缘地缘优势首先,社区银行是社区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由于深入社区,社区银行更易于与客户沟通,在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
其次,社区银行主要由当地民营中小企业控股,主要是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是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因此与中小企业存在天然的合作关系,更容易得到当地中小企业的支持再次,在资金运用方面,社区银行将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该地区,以推动一地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维护金融债权等方面也易于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协助有利的人缘地缘同时有助于社区银行的风险识别由于社区银行对目标实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因而比大银行具备更有利的信息优势,便于开展高风险的中小企业贷款而且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这可。












